李志林:多因素觸發反彈邏輯,「七翻身」還需經受大考

07.02李志林—忠言午評:多因素觸發反彈邏輯,“七翻身”還需經受大考

6月底,兩份新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如期公佈,中國再一次兌現了之前的承諾,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

負面清單的調整在推動外資的市場準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次的調整也是對今年以來一些高層政策宣示的具體落實。“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工具製造(特別是汽車,也包括飛機)、金融、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等行業。這與新的擴大開放的中國國家戰略是一致的。

2018版負面清單在一、二、三產業全面放寬市場準入,涉及金融、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製造、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農業等各領域,推出22項重大開放措施。2018自貿區版清單由2017版的95條措施減至2018版的45條措施,比全國版的48條措施也減少3條。

中國持續擴大開放,也堅定了外商投資的決心。今年1至5月,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增長顯著。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對華實際投入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3.9%、66.9%、5.1%、16.3%和56.9%。中國美國商會《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約60%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74%的會員企業計劃於2018年擴大在華投資,比例為近年來最高。

上週五是6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終於爆出了兩年來單日最大漲幅紀錄,上證指數最終收於2847.42點,周K線和月K線分別累計下跌1.47%和8.01%,上半年累計下跌13.9%。

許多市場人士認為,上週五的放量大漲是三季度行情的預演。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調整非常充分,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再次回到歷史底部,7月份A股市場有望迎來“翻身”行情。

從歷史經驗上看,7月份的上漲概率較大。據統計,最近10年的7月份,上證指數共上漲7次、下跌3次,上漲率達70%。其中,漲幅最高的一次出現在2009年,當年7月份上證指數累計漲幅高達15.3%。而跌幅最大的一次出現在2015年,當年7月份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4.34%。

告別低迷的6月份後,近期,眾多機構紛紛發佈下半年投資策略普遍認為,當前市場機會大於風險,從當前到下半年市場可能會經歷先抑後揚的過程。目前看,五大積極因素合力有望重塑市場反彈新動力。

首先,近期央行的頻頻出手為保障6月份流動性“合理充裕”提供了強勁支撐。7月5日,定向降准將落地,市場預計將釋放7000億元資金。加上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即將落地,將有助於緩解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改善資本市場預期。

其次,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逆市增持。6月19日到27日的6個交易日內已經有數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以及高管宣佈增持計劃或增持行為。同時,6月19日以來已經有41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實施或計劃回購股份。回顧A股歷史,增持回購潮一般都是市場階段性築底的一個標誌。

第三,外資持續湧入。A股納入MSCI的首個月份,北上資金6月份累計淨買入近285億元。從長期來看,北上資金比例會進一步增加,規模還會持續的增大。

第四,業績預喜股逆勢上漲,估值處於歷史底部。截至6越低,A股市場共有1163家上市公司率先披露了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其中816家公司報告期內業績預喜,佔比超過七成。近期,市場運行有所波動,多家半年報預喜的公司股價逆勢上漲。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橫向和縱向比目前都處在低位,截至上週五A股整體估值為16倍,低於18倍的歷史平均水平,每股盈利是近10年來最高水平。

第五,在近期市場運行過程中,技術面角度不斷髮出反彈信號。

從本輪調整的時間來看,滬指自1月29日以來累計跌幅21.68%,調整時間近5個月。深證成指自去年11月14日以來累計跌幅22.43%,調整時間逾7個月。創業板指的走勢相對較弱,年內階段性反彈持續時間不長,近期更是頻頻創出2015年以來新低。上證指數自3月13日調整以來,已出現四個向下跳空缺口。分析人士認為,上週五兩市成交額跌至約2900億元(對應當日換手率在1.3%左右),屬於A股歷史上的較低水平。

雖然,經過6月8.01%的大跌,7月有反彈要求,但是,我認為,能否實現“七翻身”?還不好說。至少,眼下正面臨7月6日,中美第340億美元商品互相徵收關稅的實施。與此同時,美國是否再推出對160美元和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清單,毛衣粘是否繼續升級?都有待時間的大考來證實。因此,A股首要的問題不是“七翻身”,而是2782點底部支撐能否再次得到檢驗。

上週五的走勢表明,新興產業集中的創業板指數已有領漲勢頭,這也得到了創業板指數K線形態的佐證。上證指數近期持續陰跌,屢創新低,但創業板指數在6月22日創出1506點新低之後,上週艱難築底,企穩反彈。盤面顯示,有新增資金在不斷加倉創業板,創業板ETF淨申購額持續增加,新興產業股集中的創業板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進而引導增量資金開始加大新興產業股的投資力度。創業板ETF份額增加所帶來的直接買盤推動,是創業板指數先於上證指數見底的直接原因。

新興產業方面,5G標準已塵埃落定,意味著其商用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如果說4G改變了我們的生活,5G則有望帶來產業升級,必然會給相關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5G產業鏈個股又佔據創業板指數的重要權重,部分先知先覺資金率先介入5G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集中的創業板指數,牽引創業板指數率先企穩,新興產業股有望帶領A股走出彈升行情。

隔夜美股小漲,今上午港股大漲457點,人民幣8連跌後反彈。A股大盤低開6點,2841點,探低2815點,午前以最低點收盤。由於銀行股、保險股、石化雙雄均下跌超2%,導致上證50和滬深300跌幅最大,為1.81%和1.31%;上證指數和深成指跌幅較大,為1.13%和0.91%,中小板和創業板跌幅較小,為0.35%和0.34%。個股漲跌比:500:795,668:1230。44股漲停,23故跌停。成交量1976億。

操作上,建議市場參與者仍應控制好倉位,逢低適量吸納。可關注三大倉位配置方向:一是產業升級趨勢,5G產業鏈、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值得跟蹤。二是創新藥、仿製藥產業鏈相關品種,這是今年以來的投資主線,也契合醫藥大年的投資主線,值得重點跟蹤。上週五藥明康德、昭衍新藥等個股強勢就是最好的證明。三是完整工業產業體系下全球競爭力提升的相關產業領域的龍頭品種,比如化工領域相關龍頭上市公司,它們的估值重心有望持續上移。

李志林:多因素觸發反彈邏輯,“七翻身”還需經受大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