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姜姓齊國興衰史(一)

姜子牙因為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建立周朝有功,被王室封為太師,並將齊地一百多里作為姜子牙的封地,建都

營丘,以鎮撫東方殷人和夷人,世代承襲。是為齊國。因國君為姜姓,故又稱為姜姓齊國, 史稱姜齊

呂氏姜姓齊國興衰史(一)

一、齊國都城變遷史

姜子牙到了齊地之後,為調和與當地土著的關係,非常尊重當地居民的習俗,然後慢慢用周禮予以同化,緊接著“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逐漸的吸引了很多人去齊國,使齊國由一個未經開發的小國一躍而成為經濟富庶、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

周武王娶了姜子牙的女兒邑姜為王后,生了兒子周成王。等到武王死後,周成王即位。由於管叔和蔡叔不服周公旦攝政,就聯合商紂王之子武庚一起作亂,周天子於是派遣召康公給姜太公下命:“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國由此獲得征伐的權力。所以在諸侯國中,齊國是非常有威望、受尊敬的一個諸侯國。

呂氏姜姓齊國興衰史(一)

齊國傳到第五代時,由於齊哀公姜不辰與與紀候有矛盾,所以紀候在周孝王面前說了許多哀公的壞話。周孝王相信了並烹了齊哀公。後來立其哀公的弟第靜為齊君,是為胡公。胡公後來將 齊國遷都於蒲姑。但是小胡公有個弟弟很怨恨他,就與私黨營丘人弒殺胡公靜,自立為君,這就是是齊獻公。然後又將國都遷回營邱臨淄。

自此齊國的都城就是我們後世所熟知的臨淄了。

在此多說幾句,獻公的孫子齊厲公即位後,由於昏憒暴虐,國民非常痛恨他,就聯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殺厲公。結果胡公之子與厲公都戰死了,沒辦法齊人只得擁立厲公之子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上位後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這段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

二、齊桓公春秋稱霸

齊襄公與堂弟公孫無知爭位,所以襄公即位後,公孫無知聯合對襄公不滿的大夫連稱設計殺了襄公,自立為君

而在齊襄公時期襄公之醉殺魯桓公,與桓公夫人也就是其妹私通,由於其淫於婦人,數欺大臣,所以眾多弟擔心禍及自身,於是諸公子紛紛逃離齊國(有關齊襄公的故事之前有講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看,在此不再贅述)。

後來,齊大臣雍廩殺死國君無知與太夫連稱,在這樣國內無君的狀況下,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相回國,最終公子小白經過系列努力先於公子糾回國,成為國君,是為齊桓公。

呂氏姜姓齊國興衰史(一)

齊桓公即君位後,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君臣同心,勵精圖治,齊國逐漸強盛。

對外,桓公“尊王攘夷”稱霸諸侯。公元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以周天子的名義,攻打違背盟約的宋國,迫使宋國求和。在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之時,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霸主。

齊桓公三十五年,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會盟時,周襄王因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自此齊桓公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峰。

呂氏姜姓齊國興衰史(一)

後來由於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隨著賢臣管仲、隰朋及鮑叔牙等人的相繼去逝,再加上桓公無嫡子,諸公子在佞臣扶持下紛紛爭位,導致齊國開始走下坡。最終在諸公子爭位,內亂的動盪中,齊桓公的霸業最後因後繼無人而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