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於齊國滅亡之後,至少也有2300年。

一、姜姓的來源有二:炎帝神農氏之後。《說文解字》記載:“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炎帝神農氏住在姜水邊(今陝西岐山縣),就以姜為姓。還有一種說法是炎帝生於姜水邊(據考證,姜水可能是今天寶雞附近渭河的一條支流)。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炎帝神農氏

姓氏來源,離不開一個“水”字,原始人一定是聚集在有水的地方。逐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類爭取生存與發展一直遵循的基本規則。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使人類更加便利地獲取到了生命之源,至於這條河叫什麼名字,很大程度取決於大家約定俗成的說法。臨水而居,擇水而憩,自古就是人類親近自然的本性。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逐水而居”使人類更加便利地獲取到了生命之源

姓在產生之初,便是由女性來確定的。當時,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人們尊女性為部落首領,作為氏族徽號的姓帶有女性色彩,也就不足為奇了。《三墳》記載:“男女媾精,以女生為姓。”《說文》解釋:“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生,生亦聲。”姓中的女字旁代表來源於母系氏族,右邊的“生”字則代表了部落的生存環境。比如,黃帝常年居住在姬水邊,所以他的部落就以姬為姓;炎帝生於姜水,所以他的部落就以姜為姓。“姓”代表著血緣,是用來別婚姻的,而氏是用來別貴賤的,先秦時期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則。所以,同姓異氏不可以結婚姻,異姓同氏是可以結婚姻的。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姓中的女字旁代表來源於母系氏族,右邊的“生”字則代表了部落的生存環境

上古時代,刀耕火種,生產力低下,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養活一個人,因此每個部落都會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原始社會初期,男的空有蠻力沒有巧勁,只能三五成群的出去打打小動物,而縫縫補補、能摘能收的工作自然是女性主導,所以這個時期有一個非常遙遠的名字,母系氏族。當部落內人口超出周圍土地供養限制時,就會進行人口遷移,將大部落分散成若干個小部落,分開居住。問題來了,一個部落都姓姜,誰分得清楚啊?於是氏誕生了。為了再次區分這些小部落,人們就用祖先的號、諡、國名、爵、官職、職業為氏。比如你殺豬的,就是屠氏,你射箭的就是張氏,你一直住在呂地,那你就是呂氏,我們的姜太公又被稱為呂尚,就是因為先祖曾被分封在呂。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姜太公又被稱為呂尚,就是因為先祖曾被分封在呂

補充一下姓氏的合一,秦以前,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男子稱氏不稱姓。一個家族的“姓”永遠不會變,但其“氏”會隨著其家族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如晉國六卿家族之一的範氏始祖--士會,其大宗本家的氏號為“士”。後來,士會以功而獲封於隨,而稱隨會;獲封於範,又稱範會。也即士會有三個“氏”,即:士、隨、範。士會還有一支子孫留在了秦國,別為劉氏,即據傳為漢高祖劉邦的先祖。晉國的魏氏,衍化出了令狐氏、呂氏等等。;秦建立後,秦始皇為了打破固有階級,將姓氏合一。此後,人與人之間只需問,您貴姓,而問您貴氏等於罵人。

二、姜姓的龐大。從炎帝算起,由姜姓衍生出的氏,據說有近二百個,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炎帝是重要的一支,可想而知其後世子孫該有多少。首先說的一點是,呂、崔、許、章、謝、雷、方、盧、柴、賀、丘、丁、邱、左、充、連、尚、聶、饒、柯、查等一百多個姓氏就從姜姓分化出來的。其中有上百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想想光分化出就一百多個姓氏,近二百個,幾近無法統計到底有了多少後裔。說其為第一大姓應該不會有人反對的。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姜姓圖騰

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地為氏是崔氏、高氏、盧氏等等。現在姜姓廣泛分佈於中國、韓國、朝鮮、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國家。姜姓的發源地在陝西渭河流域岐水、河南南陽和山東淄博一帶。春秋時期,西戎就有姜姓,後來西戎逐漸發展成羌族。西漢時,姜姓開始遷往山東、河南,逐漸成為關東大族。

三、姜姓的代表人物。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 ,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 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

司馬遷日:"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謀居多。"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後世更是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 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諡昭烈。

四、姜姓繁衍出的姓氏。特別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姓氏,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舉,敬請諒解。

呂:出自姜姓炎帝裔子、古諸侯共工氏。共工從孫伯夷佐堯掌禮,使遍掌四嶽,為諸侯伯,號太嶽;又佐禹治水有功,封為呂侯。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因興周功封於齊,即伯夷之後,故為呂氏。及今,遍居海內外的呂氏族人,多是太公呂尚苗裔。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姜姓炎帝裔孫呂尚

齊:出自姜姓炎帝裔孫呂尚。因其興周有大功,周武王封之於齊。子孫以國為氏曰齊。

尚:姜姓,太公姜尚之後。太公號太師尚父,其後世支庶遂以尚為氏。後漢有高士尚長字子平。

望:《風俗通》:出自姜姓,太公望後。《姓苑》雲《史記》:齊太公見文王,(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後人因以為氏焉。

崔:出自姜姓。太公長子呂伋為齊丁公。丁公嫡子季子不願繼位為齊侯而讓國於叔乙呂得,為乙公。乙公使季子食採於崔,遂為崔氏。《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姜姓,齊太公生丁子公伋 ,生嫡子叔乙,讓國,食採於崔,遂為崔氏。”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韓愈為《崔氏族譜》所作序文中,記載了崔姓的起源和始祖:“五帝以還迨及成周定鼎分封呂望以元勳祚土東國子叔乙食採於崔子孫世承為姓。”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後來成為望族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乙公使季子食採於崔,遂為崔氏

高:出自姜姓。齊太公八世孫齊文公姜赤生公子高。高孫傒為齊上卿,與管仲合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為氏,食採於盧,諡曰敬仲,世為上卿。

盧:出自姜姓。太公之後齊文公子高,高孫傒為齊正卿,諡曰敬仲,食採於盧,後世子孫因邑為氏。田氏代齊,盧氏族人散居燕秦各地。范陽盧氏後來成為望族。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高孫傒為齊正卿,諡曰敬仲,食採於盧,後世子孫因邑為氏

慶(賀):姜姓,太公之後桓公之子,公子無虧之後。公子無虧生公孫慶克,慶克之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慶封在齊靈公時任大夫,在莊公時與崔杼曾為上卿,執掌國政。因崔杼家內發生內亂,慶封以弒君罪滅掉崔氏,獨霸朝政,引起了朝上朝下對慶氏的不滿。慶封見勢不妙,便逃到了吳國。注意一點的是當時的魯國也有一位慶氏,但他是姬姓,名慶父,字仲孫,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桓公姬允之子,魯莊公異母弟。“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個典故說的就是他。公元前662年,魯莊公死去。慶父是個貪婪殘暴、權慾薰心、品行極壞的人,與其嫂、魯莊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沒有子嗣,他與哀姜密謀,欲立哀姜妹妹叔姜之子開為魯君繼承人。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他派人殺死。其欲自立。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陳國。慶父派人殺死公子般後,令立(子開)閔公當國君。由於他製造內亂,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但慶父依然我行我素,繼續製造內亂,企圖混水摸魚,以致把魯國鬧得不太平。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柴:出自姜姓齊文公子高之後。高孫傒,以王父名為氏,八世孫高柴,字子羔,孔子弟子。子羔孫高舉,又以王父名為氏,曰柴氏。漢代有棘蒲侯柴武。裔孫守禮。五代周太祖無後,以守禮之子柴榮為嗣,是為世宗。

南史:齊太公之後。出自齊大夫居國之南以居為氏,謂之南史氏。《春秋》:齊崔杼弒莊公,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將書崔杼罪者,即其家也。

五、姜姓分化出的後代郡望。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藉助當時的政治、社會、文化土壤開始一天的興盛起來。這就為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成為強宗大族奠定了有利的外部環境,而這之後兩大家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最終成為“七宗五姓”之首。史載,崔氏“自漢迄唐蜚聲延譽,甚盛益興,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併為千年舊族……聞人達士先後相望也。”在唐朝

其中博陵崔氏出宰相16人,清河崔氏出宰相12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雖屢經亂世,但終究不滅,是因為這兩個家族人才輩出,家學淵源。崔氏的興衰在另一篇章上有詳細介紹,在這裡不再贅述。詳情可點擊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世祖盧敖(約公元前275-前195),號雍熙,秦始皇召為五經博士,徙居范陽(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子孫遷居至涿水(今河北涿州)一帶之後,定居涿地,以范陽為郡望,後世遂稱范陽人(即范陽盧氏由來)。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後盧欽、盧珽、盧志、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盧氏成為北方一流高門。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及魏、晉、南北朝至隋,盧植之裔盧志、盧諶、盧偃、盧邈、盧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史家有四海大姓“崔盧王謝”之說,前兩位的崔盧都是源自姜姓。至唐代尤為突出,不僅狀元、進士、帝師,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傑"之盧照鄰, "大曆十才子"之盧編等等。

了不起的姓氏——姜姓

范陽盧氏宗祠

如今姜姓族人早已遍佈世界各地,如果你也姓姜,或始於姜姓,請點個贊,讓我們共祝所有姜姓者興盛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