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三點鑑定唐三彩駱駝真假,看專家怎麼說!

唐三彩駱駝文化鑑賞

三彩駝以雙峰為多,偶見單峰。 單峰駝產於中東、近東地區 ,體型略小, 陝西咸陽、河南洛陽均有出土,延頸長嘶, 頸項及腿部的駝毛都塑造得非常逼真。 在眾多出土的唐三彩中最常見駱'駝有三種。一是放養立駝 , 二是乘人駱駝 , 三是載物駱駝。

放養立駝——高大的雙峰駝較多,少見單峰。單峰駝身較小, 四肢修長 ,產於阿拉伯、 北非和印度,陝西咸陽契芯明墓曾見出土。三彩立駝的體態健壯,骨肉勻亭,或仰首嘶鳴,或曲項斂聲,柔厚的駝毛、飽滿的肌腱都真實細緻地得到體現。

這匹放養立駝:嘯天駱駝肌肉灰白,褐毛斑斕,引項嘶鳴, 若有所望 ; 駱駝褐釉深沉 , 光彩四射,瞟肥體壯, 鬃毛飄拂。 駱駝各部位塑造得勻稱,動靜鮮明,呼之欲出。

如何把握三點鑑定唐三彩駱駝真假,看專家怎麼說!

這匹三彩放養駝的陀種證實了遠至北非的外商與中原的貿易往來, 為研究絲綢之路的影響提供了一手資料。

三彩乘人駱駝——各種人俑和駱駝的結合,是三彩駱駝的又一表現方式。 唐代社會生活中,儀仗、出遊、 商貿都需騎駱駝, 三彩中有各種裝束的騎駝俑,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三彩騎胡人駱駝。高50cm,俑帶尖頂胡帽,深目高鼻,手呈持韁狀,騎於兩駝峰之間,駝昂首前視,靜立於長方形底板上,俑袍施綠釉,腿部及駝均施褐釉。駝上騎胡俑者極少,因而顯得彌足珍貴。

如何把握三點鑑定唐三彩駱駝真假,看專家怎麼說!

三彩載物駝­——這件駱駝高40釐米,彩色釉駱駝眼圓目瞪,引頸昂頭,張口作鳴叫狀,鼻孔微張,四肢強勁有力,立於一長方形踏板上,頸部駝毛梳剪整齊,背部雙峰,向左右傾倒,表現出了駱駝仰天長鳴時的生理特點。三彩駱駝形體碩大,構造複雜,無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來完成,所以多用模製法成型。唐三彩駱駝的底板一都是不上釉。 唐代工匠在製作時總要在底板上刷一層白色的化妝土。 此件接口用毛筆在駝背捆紮的鞍上點染藍色釉汁斑點, 呈現出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這種裝飾華麗、 製作精細的三彩駱駝, 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當為墓主所用, 裝飾更加華麗絢美, 配有駱駝卒 ( 牽駱駝俑 )。頭小、頸長、瞟肥體壯,比例準確,色彩純正華貴。駱駝的身軀很肥壯, 但腿部細小, 突出表現的是肌腱的骨骼,正是這骨與肉的變化對比,使駱駝圓渾而不臃胂,矯健而不失俊雅。完美的造型,深、淺白釉反差,彰顯了此駱駝高貴的氣度,沿襲秦漢以來我國彩塑的寫實藝術手法,形神俱佳,顯示了唐期工匠高超的技藝,創造性地運用低溫鉛釉色彩的絢麗、斑斕,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氣氛。

如何把握三點鑑定唐三彩駱駝真假,看專家怎麼說!

為唐三彩器中罕見的珍品

這匹三彩載物駝工藝精湛,刻畫細緻,不僅體現了唐代工匠兼容幷包的高超技法,更直面體現了絲綢之路來往商隊的貨物駱駝的裝飾,為研究絲綢之路的商貿文化提供了素材。

如何把握三點鑑定唐三彩駱駝真假,看專家怎麼說!

三彩胡人俑牽駱駝一套

唐代工匠經過無數次實踐, 將唐三彩駱駝的工藝製作分為塑造、 成型、施釉、 裝飾等工藝予以實踐。

一、塑造工藝: 先進行分模, 搞造型, 用泥巴先推出駱駝的大概形狀, 待晾乾後精工細雕,整體駱駝完成以後再把駝身、 頭峰、 眼底板等主要部位切割分解。

二、成型加工工藝:它可分為兩個步驟,一是選高嶺土加工成原料。選用的礦土需要經過挑選,舂搗,研磨,淘洗,沉澱,揉搓,捏練,陳腐等系列工序加工成備用的陶泥,然後才能使用。

其次再分為兩種,是採用模製方式,先把駝身分兩邊對等,硬於模具退出,再用石膏倒模。二是採用捏塑方式:一件造型較為複雜的三彩作品,需要採用多種成型手段。同時使用模製、堆塑、雕刻等手法,各部位分別製作,器身的貼花用模印,最後黏結在一起,、用泥漿黏結成型。

三、施釉焙燒工藝:坯胎成型晾乾後,胎為骨才是一件好的三彩駱駝,造型再好如果施釉不好其價格也要大打折扣,因此施釉顯得格外重要,先人窯用氧化焰經過800℃~900℃左右高溫焙燒素胎。素胎燒好後,經過冷卻,掛上配好的含有不同金屬氧化物的釉汁,稱為素燒。然後入窯進行第二次焙燒,釉燒時窯爐溫度為900℃左右。藍色釉在7世紀中期偶有出現,工匠此時掌握了三彩掛藍釉的技術。一件好的唐三彩掛藍駱駝價格要高於一般普通三彩駱駝的1 2倍。

商隊貿易大量進人中國:他們攜帶大量的金銀、珠寶、藥物、奇珍異獸、色料(如回回青鈷藍料、石膏、石綠、西番紅)等商品來中國換取綢緞、錦棉、絲綢、茶葉、藥材。當時的長安,洛陽成了東西方國際貿易樞紐之地。西亞商人從絲綢之路帶來的鈷藍料為中國古人創燒掛藍唐三彩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證。唐三彩使用的鈷藍料主要是進口的。武則天時期絲綢之路更為暢通,朝廷鼓勵海外貿易,中國出口的絲綢、陶器、茶葉等數量相當巨大。以中原為代表的窯亟,在獲取進口材料時創燒出精美而成熟的藍釉黑釉三彩器,促成了唐三彩燒造主藝的發展,為青花瓷器的產生奠定了技術基礎。商貿的流通取得了地方經濟的大發展,又促進了中西文化與文明的交流融合與相互借鑑,在唐墓中我們可以清楚窺見中西方文化一體的生活現象,這種現象在唐三彩駱駝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四:胎體裝飾工藝:濃郁而熱烈,豔麗張揚奔放是唐三彩駱駝的藝術個性,這種個性是通過陶瓷工藝和雕塑工藝的有機結合而完成的, 精湛的胎體造型為釉彩裝飾提供了良好基礎, 奼紫嫣紅的釉彩又使器物瑰麗多彩。 唐三彩駱駝等動物的雕塑器的整體造型和細部枝節都精雕細刻,準確而真實。器皿採取貼花、劃花、印花的方法加 強胎體的裝飾性。

真假辨偽——絲綢之路,這是一條古代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交通要道,在這條南北交通要道上,我們發現了唐三彩,發現了駱駝,發現了西域胡人,發現了唐三彩所記載的千年以前的古代社會, 發現了真實的物化的經綢之路。尤其是造型各異的唐三彩駱駝更具化了我們對於絲綢之路的理解, 當我們在鑑賞這麼多造型各異 ,生動形象, 色彩斑斕的三彩駱駝時我們如何去鑑賞識別它呢?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去鑑賞識別唐三彩駱駝的真偽。

三彩駱駝是唐代雕塑藝術品中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博物館、藝術館、社會個人收藏家總是重金購實,作為藝術瑰寶收藏。而以製作假文物發財致富的人,自然把仿唐三彩駱駝作為生財之道,生產出各種形象各異和大小不同的三彩駱駝、馬以及其他各種人物、 動物等, 一般粗製濫造和新手做的贗品很容易鑑定,而有幾十年製作經驗高手, 專做幾件高仿精品駱駝, 以假亂真,特別是那些工藝技術力量很強的三彩陶廠完全採用老傳統工藝、精心仿製, 仿製品連科學儀器都很難鑑定, 判斷起來很難。 那麼真品與仿品 如何鑑別呢?筆者因工作關係長期從事文物的徵集、交流工作, 故將個人鑑定真假三彩駱駝的經驗體會與大家探討。

第一,看時代氛圍,認真體會唐三彩駱駝的時代精神特性。唐朝工匠做駱駝時總是將其形象和精神昇華為大唐盛世精神的休現。因此,真唐三彩駱駝各種形象氣宇軒昂,有個性、有情調、有姿態,用內在的勁而發外在的形,線條流暢,骨肉均勻,神韻氣足,加上斑斕絢麗的彩釉,使駱駝的雕塑不同凡響。唐朝以後沒有哪一個時代的駱駝的形象有唐朝駱駝這樣多姿多彩,這樣神情激越、精神抖擻。目前仿三彩製造者還沒有這樣高超的技藝、也沒有大唐盛世的時代氣氛,他們根本無法逼真塑出三彩駱駝這樣的藝術形象。他們只能照考古發掘品、博物館陳列品和出版物上的形象模仿。模仿不是創作, 既沒有生活體驗,又沒有激情, 塑造的駱駝外形可以像駱駝,但沒有精氣神,比如線條不夠流暢,軟弱無力,氣宇不軒昂。而真正三彩駱駝的頭、頸、 胸、背脊、肚腹、臂部、腿蹄的比例結構, 富有彈性的線條,組成流暢而有力的形體, 變化自然。而假駱駝面部扁平,眉骨, 顴骨、· 鼻粱、 嘴唇、牙齒起伏變化不大,比較死板。頸部線條太直,太僵硬,豐滿的胸部和臀部為了誇張,做的幾乎成方形,沒有真品的圓潤感。假駱駝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而真品生機勃勃,強烈的時代精神感,把人們引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社會,三彩駱駝是光輝燦爛的大唐文化的全景呈現。假駱駝則死氣沉沉,沒有生機。

第二, 看胎體判斷真假。胎料中含有微量的鐵質。因燒成溫度和爐丙氣氛的差異,燒成後的胎體顏色有白色、淡粉色、淡黃色等多種,胎質不是很精,胎質中含有像石英的微小顆粒,並有其他礦物雜質。從胎體堅實變來看,有的因成溫度高,胎體比較堅硬;有的因燒成溫度低,胎體硬度小一些,胎體較疏鬆,釉層容易落。仿製品的製作,一種是一般仿品;採用加工現代三彩工藝品的胎然材料,沒有經過特殊配料加工,燒成後胎體潔白細膩,比較堅硬,雜質少,叩之聲音響亮,手感較重,與唐代三彩區別較大。另一種是高仿品,選用的材料雖是高嶺土,也用與古代相近的工藝材料進行加工,·並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人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質,經過精心配製,用傳統工藝進行炭燒,使用品無論從硬度、胎色還是密度與唐代三彩接近,區別開來有一定難度。

第三,看特徵。三彩釉本質特徵的真假差異。真品釉質比較厚潤,基本順色是白色,黃色`,綠色和藍色。由於長埋入地下,歷經千餘年,受土壤環境和土壤裡化學物質酸:鹼等的侵蝕,光亮奪目的光澤已變得柔和瑩潤,釉面的開片均勻細小`,有規律,開片四邊微微上翹,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片與片之間的間隙有鏽蝕的銀沁,類似於漢代綠釉壺的泛鉛現象。用肉眼直接觀察,人側面看釉面的表曇,生成一種像蠅翅一樣薄薄的一層,開片之間像是鼓起的線條,這即是唐三彩的“包漿”。而仿製品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澤,往往採用氫氟酸去光,再用鹼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澀。近年來,製造者也研究燒製出了釉面開小片的方法,但開片堅硬,有的過於細碎粗大,有的過於紋路雜亂無章,開片往往產生了個別紋線過長的現象,釉面無蠅翅“包漿”。有的雖然也製作了一層銀片或出現五色虹光, 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層薄霧 , 很淺薄, 而一且不牢固易脫落。

由於唐三彩的製作一般採用先雕望,後翻模, 再按坯, 最後粘接組裝。 人物,動物多為分段制模,用手按坯,用陶泥粘接,從出土實物來看,這些痕跡非常明顯,仔細觀案這些三彩身體內部的胎面上、許多都留有唐代工匠的指紋。仿製品有的採用注漿工藝, 器物胎體上著不到捏塑及合模泥粘工藝,其製作方法與真品迥然不同,成品手感不是過輕就是過重。 有的採用與唐代相類似的模製按坯 工藝製作,但組合後無論是人物,動物還是器皿都顯得笨拙,比例不協調,線條生硬。(《唐三彩駱駝文化鑑賞》節選 李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