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不足,敗血有餘!拼多多,你拿什麼去上市?

造血不足,敗血有餘!拼多多,你拿什麼去上市?

繼雷軍的“小米=蘋果X騰訊”之後,剛剛在美遞交招股書的拼多多CEO黃崢也放出豪言“拼多多=Costco+disney”,好市多(Costco)做的是倉儲式量販,爆款、大包裝,但質量令人放心,拼多多拿什麼比?與迪士尼更加是八竿子打不著。上市講故事還是要拼實力的,那麼,拼多多的實力在哪裡?

十元店的極致電商版

當提到十元店時,多少人腦子裡開始回想起繁華的街頭、濃香的烤翅、搭配著來自十元店的大喇叭循環播放“十元錢你買不了吃虧,十元錢你買不了上當”。現如今,這樣的情形已經不多見了,然而,拼多多卻把十元店的模式直接搬到線上,併發揮到了極致。

低廉的價格,在市場上總具有不凡的吸引力。一箱抽紙12.9元,一條運動褲10元,一雙花花公子男鞋也才29.9元……價格低到甚至讓人匪夷所思,可卻正是這樣的價格,吸引了近三億的年活躍用戶,創造了1987億元的年成交額。(數據源自招股書,這意味著在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裡,平均4.6個人裡就有一個在用拼多多!而且拼多多主打三四五六線地區,所以你沒用過也很正常!)

拼多多還花費了數十億打造了一隻大喇叭,讓“拼的多省的多”這句口號深入人心。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拼多多總營收達到17.4億,而同期的營銷費用13.45億元。2018年前三個月,拼多多把當季營收的近九成都投入了營銷上,支出高達到12.175億元,逼近2017年全年營銷費用。

拼多多的盔甲,卻也是軟肋

廉價的另一端就是低質量,在拼多多上,我們幾乎可以在每個商品下都能看到那麼幾條寫著“這個價格,也就這樣了”、“假貨”、“質量差”之類的評論,大多數用戶還是喜歡抱著撿漏的心理,“反正價格便宜,質量能行就用,不行就算了。”

用戶也只能佛性,不佛性又能怎樣?維權之路漫漫,如同石投大海,更何況是為了區區幾塊錢?不過被山寨的商家就坐不住了。最近,互聯網母嬰品牌“爸爸的選擇”CEO王勝地正式開撕拼多多,王勝地表示,針對拼多多涉嫌涉及的多項法律問題,該公司已委託世澤律師事務所(北京)進行調查取證,並即將啟動律師團隊赴美對拼多多發起訴訟。

可見,難以嚴控的商品質量,對消費者、商戶甚至是平臺來講,都是一件棘手問題。

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成立僅三年的拼多多,背後的問題還一大摞,卻急於此時尋求上市。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在寫給股東的一封信中強調,雖然拼多多隻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面臨許多危險和挑戰,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時間上市,其實沒有本質區別。而在公眾的監督下,拼多多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

但是真的會更好更強嗎?還記得2016年2月17日晚,聚美優品CEO陳歐宣佈將對聚美優品以美股7美元價格進行私有化,其價格不如聚美優品14年以22美元上市的三分之一。這個靠著那句:“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網紅CEO在美國幹起了割中國人的韭菜。甚至還一度想回歸A股來割大陸同胞的韭菜!此後,在一片聲討和股價暴跌中,在17年放棄私有化。

聚美優品,一個靠著CEO做網紅拿著流量賣著劣質商品的網購平臺,最後還是要靠割韭菜來完成資本收割,和如今的拼多多何曾相似。

雖然拼多多的獨立性遠高於當年的蘑菇街,拼多多的用戶規模也不是當年的蘑菇街可以比擬。蘑菇街和美麗說最好的時候,兩家加起來一年不過200億,拼多多一個月已經過200億。拼多多還得到了當年蘑菇街、美麗說得不到的各種支持。拼多多最新一輪估值150億美元,拿到了30億美金現金儲備。如果當年封殺蘑菇街的決策是正確的,那麼今天阿里全面絞殺拼多多,也將是必然的選擇。更何況,競爭對手有一個京東就夠麻煩了,未來如果再來一個“淘寶+天貓”的拼多多那還了得?

從“金主爸爸”騰訊的層面上看,拼多多的崛起少不了金主爸爸的流量扶持,但拼多多這種拉人砍價拼單的方式如此騷擾用戶,張小龍能容忍多久?

那麼,面對如此之多的難題,拼多多又能否安然無恙呢?

為何選擇倉促上市?

最後再回到上市的問題上,拼多多為何選擇此時如此倉促直奔美國呢?

筆者認為,這是因為留給拼多多的時間不多了。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年底拼多多活躍用戶為2.45億,今年一季度增至2.95億,與3億相比差距稍大。而從用戶的環比增速來看,2017年9月底、12月底以及今年3月底,環比分別增58%、55.2%和20.47%。降幅明顯,說明拼多多以現如今的模式快到達天花板了,那麼此時不IPO,更待何時?

拼多多的收入主要包括在線市場服務收入和商品銷售收入兩部分,拼多多平臺的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佣金,與目前其他電商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具有一致性。但並未實現盈利。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2017年營業收入為17.44億元,同比增長245%;2018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3.85億元,同比增長36.4倍。不過,其也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淨虧損2.92億元、5.25億元及2.01億元。

在如此強勁的用戶數據背後卻是連年虧損的狀態,但截至2018年一季末,拼多多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86.34億元人民幣,單季度勁增55.76億元人民幣。這些錢從哪裡來?成立短短三年,拼多多共獲得四輪融資,分別是:

2016年3月,由IDG資本、光速中國投資的未透露金額的A輪融資;

2016年7月,由高榕資本、新天域資本、凱輝基金等投資的1.1億美元的B輪融資;

2016年9月,與拼好貨的未透露金額的戰略合併融資;

2018年4月,由紅杉資本中國等投資的約30億美元C輪融資。

拼多多的鉅額現金,就是這些大佬們給投的。拼多多的上市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這些大佬們的推動,只要一上市,他們就會得到十幾倍的回報。

前文也已分析了拼多多所處的環境,屌絲逆襲之後可能就是慘遭圍剿,那麼又免不了一場“燒錢大戰”,大佬們的輸血終歸有限,如果能成功IPO,整個資本市場的供血能力就強大不知多少倍了!

然而,拼多多對未來是否盈利顯然信心不足,招股書稱,由於過去我們淨利潤處於虧損狀態,未來可能還會繼續虧損。

總結一句話,機構輸血不足,拼多多造血能力尚缺,敗血能力綽綽有餘,就問你樂意不樂意借點血?

不過話說回來,當年淘寶也是從低端做起,從“假貨”開始,如今淘寶風生水起的同時,還有一個高大上的天貓,誰又能保證今天的拼多多不是明天的“淘寶+天貓”?

倘若拼多多上市成功,筆者認為,CEO黃崢必然會大刀闊斧,在解決“假貨”的問題同時,會做一次產品升級,然後從“農村包圍城市”。對於拼多多而言,一二線城市還屬於空白區域,要想將一二線城市的主婦拿下,不做點精品出來是很難將她們收入囊中的。指不定拼多多的下一步就是將十元店升級版的名創優品搬到線上來。如果一二線城市也拿下了,屆時媲美淘寶、天貓、京東,那盈利豈不指日可待了?

當然,說得容易,市場還很寬廣,就看拼多多接下來要怎麼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