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是哪條河,湖南湖北是哪個湖,山東山西是哪個山,廣東廣西是什麼廣?

穿短褲的噴子

看我這個答案,絕對長知識。

既然有人問到這個問題,索性把所有的省份都說了吧。

河南河北以漳河為界。



這張圖比較清楚的表現了河南河北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河北”的說法從漢唐即有,但是真正設立行省還是從清朝滅亡之後。元朝的時候管理河北的叫做“中書省”,明清時期一直叫直隸。

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非常清晰。洞庭湖在歷史上曾經非常非常大,古時候屈原那個年代,常出現在《楚辭》中的“雲夢大澤”就是洞庭湖的前身,廣闊的湖泊把地理分成了湖南和湖北,也就成為了今天的兩個省。不過在明清時期,湖南湖北通常是一起管理的,屬於湖廣行省。

山東山西則是以太行山為界。不過山東山西並不接壤,太行山以東是河北。只不過習慣上將山東叫做山東,雖然他也的確在太行山以東。

廣東廣西並沒有太明確的地理分界線,一般可以看做南嶺的中段是廣東廣西的分界線。古代廣東廣西統稱“交州”,這一帶被稱為“交廣”,在《孔雀東南飛》裡還有“交廣市鮭珍”的說法,指的就是廣東廣西。宋朝的時候,設立了“廣南東路”,是現在廣東省的由來。

把其他省份的名稱來由也說了吧:

第一種是由兩個城市的名字組成的省份名稱,這種非常多。江蘇,是指江寧和蘇州,南京在清朝的古稱就是江寧。福建,是福州和建州,建甌古稱建州,甘肅,就是甘州(即今天的張掖)和肅州。還有安徽,是以安慶和徽州為名。


第二種是祈求平安的。遼寧,祈求遼河安寧,寧夏,祈求西夏安寧。

第三種是以山川河流為名,黑龍江省我們都知道。浙江是指錢塘江,錢塘江古稱浙江,還有貴州省,是因為以貴山命名。青海,是因為有青海湖。

第四種是以地理位置的重要標識,除了上面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之外,還有云南——雲嶺之南,陝西——陝原之西。江西——江南西葉。海南島,在瓊海之南。

第五種是因為歷史因素,比如天津,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再次度過海河,所以叫“天津”(天子度津)。重慶,是因為宋光宗最早在重慶被封為親王,當時的重慶叫做“恭州”,宋光宗也就被封為了“恭王”,後來宋光宗接受禪位當了皇帝,又升了一級,兩次升級,為了表示紀念,就把“恭州”改為重慶,一直沿用至今。

第六種是跟少數民族相關的,比如吉林省,吉林在滿語裡是“沿江地帶”的意思,直接用來當省名,西藏和內蒙大家都懂。新疆,是開闊疆土的意思。

還有一個大佬——上海是因為這個地方曾經在明朝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其實上海的歷史非常非常短,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


另外,我國的臺灣省,是因為康熙在此設立了臺灣府,一直沿用了下來。沒人說的清究竟是為什麼叫臺灣,反正就這麼叫啦!


小約翰

河南河北—--黃河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簡稱豫,取地處黃河以南之意。唐代將黃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區劃歸河南道管轄。元代稱河南行中書省,明代稱河南布政司,清代稱河南省。有關的河流:黃河。

湖南湖北----洞庭湖

“湖”:洞庭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構造 湖。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30′ ~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 公里。

湖北(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湖南(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山東山西—太行山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廣西-----廣信

知道廣東、廣西的界分標誌之“廣”在哪裡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有專家曾經在廣東封開縣和廣西梧州考察的時候,從《水經注》知道這裡正是桂江與賀江“入鬱”(西江)的地方,即西漢時的“廣信”,是當時統轄嶺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據漢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統一嶺南時所下的聖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中取出“廣信”二字命名;後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這即“廣”之由來。“廣”字雖出自聖旨,但實是指桂江與賀江入匯西江之地域,故其內涵是兩江交匯的意思,這也是中國早有水文化意識的一個體現和佐證。 宋朝建立,統一中國,設置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廣南西路,包括今廣西全境、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廣西"之名即始於此。廣西曾發生過儂智 高反宋戰爭。儂智高扼崑崙(崑崙關),佔邕州(今南寧),建立南天國。皇五年(公元1053年),北宋王朝平定這次戰爭後,便把廣西分為邕、宜、融三路,官署設桂州(今桂林),亦稱靜江府。 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遺產君

古代經常會以一些山河江湖的位置命名地名

河南河北 這裡的河當然指的是黃河 但事實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黃河北面的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現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河南道與河北道

從名稱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黃河。河南,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屬於監察區名稱,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轄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作為界河的漳河



從分界線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鄴地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的鄴鎮)。西門豹治鄴,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門引水渠最為歷代人民所稱道,當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門祠 ” 紀念他。三國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敗袁紹,佔據鄴城,後為三國魏之首都。曹操以鄴為根據地,為向北方戰爭運糧,於建安 18 年,曹操組織修復了漳河十二渠。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積,洞庭湖的面積現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春秋戰國時屬楚國,秦分二郡,漢屬荊州。唐分歸兩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稱湖南。宋為兩路,元、明設湖廣行省,清置湖南省。因湘江縱貫省境,故簡稱湘。省會長沙。
而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之地。秦統一後,楚地為避秦始皇父親名“子楚”諱,遂以荊山之“荊”改稱之。後湖北多稱荊,有時合稱荊楚。漢屬荊州。北宋置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因地處洞庭湖以北,始稱湖北。元代屬湖廣行省。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年間,改為湖北省,沿襲至今。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省會武漢。
故此,劃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東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脈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東為太行,西為呂梁。電影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太行山是山西與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東是河北而不是山東。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覺得還可以,懇請大家點贊!

小胖尬聊

中國的取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學問,無論是小到給剛出生的孩子取名,還是大到給國家、給省份取名都是非常講究的一件事情,大家現在看到各種省份的名字已經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要了解一下自己省份或者是別的省份名字來源呢?

接下來我就來跟大家講一下我國各個省份名字的來源,這些省份在歷史中的名字來源其實與山川河流的地理都著一定的關係。

首先我們來講一下湖南湖北的湖、山東山西的山、廣東廣西的廣、河南河北的河,然後在慢慢講一下其他省份地裡的來源。

湖南湖北之洞庭湖南北

湖南湖北省的湖指的就是古代湖南湖北交界處的洞庭湖了,洞庭湖的湖域非常遼闊,雖然現在已經大部分被湖南省囊括了,但是在古代地區劃分的時候,湖南湖北卻正正是以洞庭湖為界的。

但是相比於湖北來說,湖南這個名稱的來源卻要早得多,湖南的名字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唐朝把現在湖南的大部分區域都稱之為了湖南道,在那個年代,道就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省。

而湖北這個名字卻是在宋朝被滅之後,元朝時期才出現的,後來一直流傳至今。

山東山西之太行山

山東之所以被稱之為山東,是因為一座山,在古時候山東地區因為處於太行山東邊,所以被稱為了山東,山東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金朝的時候,然後這個名字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在清朝確定省份的時候就被稱為了山東省。


而山西這個名字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元朝時期,它跟山東的名字出現並不是一個時期,當山東被金朝改為山東的時候,山西因為在黃河以東,所以那個時候被人們稱為人河東,然後從元朝開始,山西的名字就被確定了下來。

現在的太行山大部分都是包含在山西省內的,跟山東省還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可能很多人就會開始覺得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但實際上這個說法並沒有錯,因為在幾百年前改稱山東山西的時候,它們確實是以太行山為分界劃分的,只不過歷史的發展,導致了土地區域的變遷。

廣東廣西之廣信東西

與上面的省份不一樣,廣東和廣西兩個名稱的由來是出現在同一個時期的,他們都最開始出現於宋朝時期。

當時廣東被稱為廣南東路,廣西被稱為廣南西路,不過那個時代,人們一般稱呼這兩個地方的時候都會簡化一些口語,所以當時廣東廣西的叫法就出現了,元朝建立之後,也沒有太麻煩的改名字,直接就把廣東改為了廣東道、廣西改為了廣西道。



而廣東廣西的由來實際上出自於一個早已經消失的古地名,廣信,廣信這個地方大概位於現在的廣西梧州地區,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這個地方的名稱早已經消散在了歷史之中,我們只能從一些史籍中查知到。

河南河北之黃河南北

河南河北的名字來源就更簡單了,它們是以中國第一大河黃河為區分的。

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河南河北是以漳河劃分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雖然現代黃河已經不是在這兩個省份的邊界了,但是在古代它們名稱剛確定下來的時候,確實是以黃河劃分南北的。

河南的名稱在這眾多省份中是出現的比較早的,在漢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河北的名稱就晚了點,是在唐朝的時候才出現的。

不過河北省卻因為一個原因的出現,導致後來改了很多名,因為河北是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四個朝代的國都所在地,所以在這些朝代中就分別出現了大名府、燕北道、北平省、北直隸、直隸省等名稱,一直到民國時期因為國都改換到南京的原因,所以當時人們才以古稱將其改為了河北省。



簡單說一下其他省份

新疆原本被稱之為西域,新疆在西漢時期從被漢朝統治過,不過在後來卻與中原王朝斷絕了統冶關係,後來的很多朝代,曾經陸續收復了這片土地,又丟失了這片土地,一直到清朝時期平定各種大亂之後,才將重新收復回來,在此之後也把西域稱之為了新疆,意思大概就是新的疆土的意思。


遼寧的名稱也和一條河流有關,含義大概是遼河流域永久安寧的意思,在元朝的時候遼寧地區被稱為遼陽、明朝時被稱為遼東、清朝末年到民國前期被稱為奉天省,一直到了1929年才被改為了遼寧省。

西藏在唐宋時就開始被稱為吐蕃,明朝的時候被稱為烏斯藏、清朝初年的成為衛藏,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清朝開始統一把西藏地區稱為西藏,然後多年一直保存下來,就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西藏。

青海省的來源很簡單,在青海有一座很有代表性的青海湖,所以就有了青海的名字。

很多人都以為四川省名字的來源是指四條大江大河的意思,但實際上並不是,四川的川指的是一馬平川的川,這裡面的川代表著平原的意思,四川就是四處平原地區合併,才擁有的名字,從宋朝後期出現四川這個名字開始,四川的稱號一直延續到了如今。

所以說以上所列出的就是我國全部省份的歷史名稱來源,很多時候我們看這些省份名稱,有些是不能拿現代的地理位置判別的,因為這些省份的區域是隨著歷史不同時期膨脹縮小的,它們原本是可能在一些山川河流的附近,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可能不在了,而後人因為習慣了古人留下的名稱,很容易就發生衝突,因此我們儘量以歷史上的名稱為標準衡量。


孤客生

從名稱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黃河。河南,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屬於監察區名稱,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轄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從分界線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鄴地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的鄴鎮)。西門豹治鄴,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門引水渠最為歷代人民所稱道,當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門祠 ” 紀念他。三國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敗袁紹,佔據鄴城,後為三國魏之首都。曹操以鄴為根據地,為向北方戰爭運糧,於建安 18 年,曹操組織修復了漳河十二渠。



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之前,湖北與湖南還是一個省,稱為湖廣省。湖廣地區在先秦時,還是一大片湖泊,名叫雲夢澤,比今天的鄱陽湖、洞庭湖加起來還要大許多。後世湖區範圍不斷收縮,在今天兩湖之界,形成洞庭湖。

戰國至西漢,人們是以崤山(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或華山(今陝西省華縣東)為界來區分山東、山西地區的,當時的“山西”,是指函谷關以西地區,主要是指以秦都咸陽、漢都長安,即今陝西省西安市為中心的地區;當時的“山東”,主要指函谷關以東的黃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區),有時也泛指戰國時期秦國以外的六國領土。到了東漢,開始以太行山為界劃分山東、山西,東漢光武帝曾稱讚大將鄧禹“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即是指今天的山西省地區。這種變化,是與國都的位置相關聯的,西周、秦、西漢的國都皆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對於這裡的人來說,華山或崤山以東的平原地區便是山東;東漢的國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故以其北面的太行山脈作為地理座標,以劃分山東、山西。後來地區的界線日益準確,便以“山西河東”來指今山西地區。




廣東廣西的廣字則不是這麼回事。原來在西漢時期,當時統轄嶺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據漢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統一嶺南時所下的聖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中取出“廣信”二字命名;後來以廣信為界,廣信以東為廣東,廣信以西為廣西。此即“廣”字的由來。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


雲行雨見聞

  1. 謝謝邀請。中國目前有34個省級行政區,對於一個資深的地理愛好者,今天來為大家解讀一下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字,供大家參考。1,帝都北京,簡稱京,乃我大中華之首都。戰國時乃燕國京城,遼謂之燕京,金謂之京都元謂之大都,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謂之北平,燕王朱棣稱帝定都北平,改謂之北京。民國時期謂之北平,新中國謂之北京!


  2. 天津,簡稱津,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棣在此渡海河南下,起兵篡位當上皇帝,成為天子。即天子渡口(古之渡口謂之津),謂之天津是也!
  3. 河北,地理位置上處於黃河之北,唐朝時期把太行山之東稱為河北道,清時稱為直隸,後民國政府改稱為河北省。
  4. 內蒙古,簡稱蒙,以前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後為了區分外蒙古(既今天的蒙古國),所以稱為內蒙古。


  5. 山西,簡稱晉(春秋時期屬晉國領土),地理位置整體處於太行山之西,明朝便已經叫山西省。
  6. 黑龍江,簡稱黑(取省名第一個字),境內有一條大河,河水墨綠,河流蜿蜒曲折,若游龍,乃稱黑龍江,省以江名命名。
  7. 吉林,簡稱吉(取省名第一個字),清朝時,在松花江沿岸建立了今天的吉林市,後以城市名命名省名。吉林乃滿族語言,吉林烏拉意為沿河城市。
  8. 遼寧,簡稱遼(省會第一個字),境內有遼河,取遼河安寧之意,簡稱遼寧。

  9. 河南,簡稱豫(古為豫州之地),整體在黃河之南,謂之河南。
  10. 湖北,簡稱鄂(清時武昌屬鄂州之境),洞庭湖之北,謂之湖北。
  11. 湖南,簡稱湘(境內有湘資沅澧四條江河,取湘江之湘),洞庭湖之南,謂之湖南。

  12. 山東,簡稱魯(古時齊魯之境),整體在太行山之東,明朝時有山東省。
  13. 江蘇,簡稱蘇(取省名後一字,與蘇州也有關),取江寧(今南京),蘇州二府各一字,合稱江蘇。

  14. 安徽,簡稱徽(取省名後一字,與古徽州有關聯),取安慶,徽州二府各一字,合稱安徽。
  15. 魔都上海,簡稱滬(古時當地人用竹子編的捕魚工具)或申(古時春申君之住地),宋時已有人在此遠上海洋,故有上海之名。
  16. 浙江,簡稱浙(省名第一個字),境內有一江,上游名富春江,下游名錢塘江,蜿蜒曲折又叫浙江,以江名為省名。
  17. 江西,簡稱贛(贛江南北貫穿其境),唐乃江南西道,清時已有江西省。
  18. 新疆,簡稱新(區名第一個字),漢朝時為西域地區。歸中原王朝後,實為新開闢之疆土,清朝左宗棠從沙俄收腹新疆,設有新疆省。

  19. 甘肅,簡稱隴(境內有隴山),以古之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各取一字命名,謂之甘肅。
  20. 青海,簡稱青(取省名第一個字),境內有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民國時期建省,以湖泊名命名。
  21. 陝西,簡稱陝(省名第一個字)或秦(古之秦國之境),陝縣、陝陌之西,謂之陝西。
  22. 寧夏,簡稱寧(取省名第後一個字),古為西夏之境,取夏地安寧之意,民國建寧夏省,今為寧夏區。

  23. 西藏,簡稱藏(區名後一個字),自古有藏(藏語,聖潔之意)之稱,藏民,藏區,西部藏區,謂之西藏。
  24. 雲南,簡稱雲(省名第一個字)或滇(昆明滇池或古滇國),雲嶺以南,或傳說中的彩雲之南,謂之雲南。
  25. 貴州,簡稱貴(省名第一個字)或黔(古有黔中郡),明朝已有貴州省之名。
  26. 四川,簡稱川(省名後一個字)或蜀(三國時期之蜀國,古之蜀地),唐有東川、西川,宋有利州、益州等四路,合稱川峽四路,元設四川省,沿用至今。

  27. 重慶,簡稱渝或巴(古有渝州巴州),宋朝光宗在恭州封親王,後又當上皇帝,有雙重喜慶之意,於是他把恭州改為重慶。
  28. 福建,簡稱閩(古有八閩大地之稱),取古之福州、建州二州之首字,謂之福建。
  29. 廣東,簡稱粵(古為百越之地,越即粵),廣東之名最早出現在五代,明朝便有了廣東省,更早之前的嶺南大地被稱為“交州”,也叫“交廣”,後居中分為廣東廣西。
  30. 廣西,簡稱桂(古有桂林郡,今有桂林市),明初便有廣西省。更早之前與廣東類似。

  31. 海南,簡稱瓊(古為瓊州,今有瓊州海峽),海南位於中國最南端,是南中國海上的一個島,叫做海南島。
  32. 香港,簡稱港(區名後一個字),香港主要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組成,以香港島命名。
  33. 澳門,簡稱澳(區名第一個字),明初有澳門之稱,境內有南北兩座高臺相對,有如澳之門,漁民謂之澳門。
  34. 臺灣,簡稱臺(省名第一個字),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明朝設立臺灣省,為什麼叫臺灣省?因為他是中國臺灣省,所以叫臺灣。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組成了960萬平方公里,組成了偉大的祖國,一點不能少,一分一釐都不能少!

那詩那遠方

河南河北哪個河——黃河

河北省,簡稱“冀”,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

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南省,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6項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3處。

湖南湖北哪個湖——洞庭湖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

山東山西哪座山——太行山

山西,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

廣東廣西是什麼廣——廣信

廣信,是漢武帝平定南越王國後,到三國孫權時期的交州首府,皇帝下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廣信由此而來。

廣東、廣西之名即由此得來。


摩擦的火柴人

我國曆史悠久,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長治久安的朝代之外,還有夾雜了很多戰亂和割據的時期。很多地方的名字在歷史過程中變來改去的,歷朝歷代對於行政區域劃分的差別也是很大的(明清時期的區劃跟今天的比較接近)。各朝各代對一級行政區的叫法也有變化:秦漢隋均稱為“郡”,唐為“道”,宋稱“路”,元明開始叫做“省”(明朝時也曾改“省”為“布政使司”,清之後又改回“省”)。

回到原題。河南河北是哪條河,湖南湖北是哪個湖,山東山西是哪座山,廣東廣西又是什麼廣呢?

河南河北的河是黃河。也有反對的說法,因為嚴格來說,黃河並不是河南河北兩省的分界線——河北省全境都在黃河以北;而河南省則是大部分區域在黃河以南,只有安陽等小部分區域位於黃河以北。但我個人不是很認同這種以河分界的理解,因為河南河北的行政區劃稱謂是有歷史原因的。“河南”一稱始於西漢的河南郡,“河北”一名則始於唐朝。唐朝用“道”來劃分國土疆域,境內共設15道行政區,其中就有河南道和河北道。不過當時這兩道的轄區可要比現在這兩個省的範圍大得多~~

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湖南”的叫法早於“湖北”,始於唐朝。剛才說過唐朝的15道行政區域劃分,當時湖南一帶屬於大唐的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因設有“湖南觀察使”而有了“湖南”的叫法。到了宋朝,一級行政區的劃分有了變化,稱謂也從“道”改為“路”。在宋朝最初的15路里就有“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到了明朝,湖南和湖北都屬於“湖廣省”;清朝又將明“湖廣省”再次分開,洞庭湖的南邊為“湖南省”,洞庭湖的北邊為“湖北省”,沿用至今。

山東山西的山,有些分歧,一說太行、一說崤山。雖然比較公認的是太行山,但太行其實隔開的是山西和河北;山東雖然算得上是在太行山東邊,但卻跟太行山並不挨著。這是怎麼回事呢?“山東”和“山西”最初是對某一片區域的泛指:西漢之前,“山西”是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區、“山東”則是指函谷關以東的黃河流域,譬如戰國時期的“山東六國”指的就是函谷關以東的六國;東漢則以太行山為界劃分山東與山西,這兩個稱謂也並不是行政區的名稱。今天的“山西”大部分地區在唐朝屬於河東道、宋屬河東路,元代設為 “河東山西道”,明清時期開始叫做“山西省”。今天的山東省一帶,是先秦時的齊國和魯國,唐朝時屬河南道和河北道,在宋則屬京東路,金時改京東路為山東路,這是“山東”第一次作為行政區的名稱來專指齊魯大地,直到今天。

廣東和廣西的廣,指的是古時候的“廣信”,也就是今天廣西梧州和廣東封開一帶。漢武帝曾 “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並取此聖旨中的“廣信”二字為地名,設立交趾刺史部,用來管轄嶺南九郡。後來就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廣東和廣西作為行政區的名稱,始於宋朝的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元代為廣東道、明清為廣東省,直到今天。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路,包括今天的廣西全境、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元代將廣西路併入湖廣行中書省,元設廣西行中書省,明清為廣西省至今。

歡迎大家補充和指正!


長腿叔叔

河南河北

顯然,河南河北里面的河指的是黃河,現在以漳河為界(有人提出現在河南有一部是在黃河北面,覺得這個河不是黃河,而是漳河,但漳河只是現在兩省的分界河,在解放前,河南在黃河以北的部分叫平原省,後來併到河南省的,另外河南河北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不是現代才有的,古時,說河,主要講黃河,說江主要指長江,得名與分界河是兩種概念,再者行政區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如果說現在以現代概念為準,那麼廣東廣西的廣信,現在根本就不在了。那要如何說?)

湖南湖北

顯然,湖南湖北,是以洞庭湖作為分界的。

山東山西

顯然,山東山西,是以太行山作為分界的。

廣東廣西

這個問題就比較難呀,前面的是河,湖,山這種天然的分界,那麼廣又是什麼呢。

廣是取自廣信,那麼廣信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個是跟漢武帝有關的,我們知道在秦的時候,秦軍有一支部隊開到南方,這個部隊的首領叫趙佗,他趁機在南邊建立了南越國,後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南越國被漢所滅,漢武帝下詔: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那麼官員們就從中拿出了兩個字,廣與信合成廣信做為交州的治所。

到了宋朝的時候,廣東廣西都屬於廣南路,為了方便管理,他們就以廣信縣為界,廣信以西呢為廣南西路,也就是現在的廣西省,廣信以東呢為廣南東路,也就是現在廣東省了。廣信就是現在的廣西梧州市。


歷史簡單說

廣東廣西根本就是同源。利用交通資源而分割。

楚蒼梧地域攻擊是聯繫中原嶺南地區最便利的通道,即湘桂走廊。古有瀟賀古道直通嶺南,秦兵開通靈渠後,使得湘灕水道更優於瀟賀古道而無需路水轉運。

秦滅亡後,南越王封關自立,斷絕與漢朝的交通關隘,惟通過湘桂走廊引入中原鐵器工具等物資發展經濟。

漢軍滅南越國,蒼梧王主動臣服。漢帝因蒼梧王城建廣信城為縣治蒼梧郡治。廣信是握瀟賀古道及湘灕水道與鬰江交匯的重要關隘,也稱灕水關。桂江口、賀江口均派駐軍隊把守,在梧州河道周邊仍然有“戎圩”、“堡”、“較場”等駐兵陳跡。

廣信縣治位置已是廣信最南端,也是蒼梧南端。往來中原及嶺南腹地必經廣信,再由鬱江轉往。東西古道均通達“廣南”。

漢朝後廣信開始在管治地域發生變更,因交通要道東有瀟賀西有漓桂的廣信(廣南)分出東西兩道或兩路。唐朝時稱嶺南道始稱梧州。宋朝時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

元朝始稱廣東省廣西省。

從地圖不難看出,兩廣分界就位於桂江口與賀江口連線幾何中心上。也就是因東西路分割而將古廣信縣東西一分為二分屬兩省,基本成為今日兩省分界線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