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養成節目疊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今年,國內颳起了一陣偶像養成風,繼《偶像練習生》C位出道之後,《創造101》也在6月23日落下了帷幕。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追了兩個多月的節目就這麼結束了,難免心裡有些空蕩蕩的,但是沒關係!《創造101》的原版《PRODUCE 101》的第三季也就是《PRODUCE 48》已經正在熱播,又可以PICK好看的小姐姐了!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PRODUCE系列的節目從第一季播出之後就一直備受關注,熱度不減,能夠在節目中成功出道的練習生們也都收穫了很高的人氣。

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大家對這個節目的熱情並不會因為不斷推出新團體而感到厭煩,反而熱衷於追完上一個節目便馬上投身於尋找自己新的PICK對象,為什麼PRODUCE系列有這樣的中毒性可以牢牢地圈住粉絲呢?

  • 是粉絲的養成造就了偶像養成

有一群人,她們叫做“101”女孩(男孩),是他們親手把IOI、wanna one、火箭少女101三個人氣組合投出道的。你不能說他們是PRODUCE系列節目的忠實粉絲,但他們確實一直都在追著這個系列的節目,他們只是熱衷著於偶像養成,比起說他們喜歡這個節目,不如說他們喜歡的是在這個節目裡成長的練習生們。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如果說是101女孩(男孩)們養成了偶像,那PRODUCE系列節目養成的就是101女孩(男孩)們。

  • 劇本和人設讓粉絲有代入感

PRODUCE系列節目在第一季最開始受到熱議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出自於它的“惡魔剪輯”,為了節目效果和突出選手性格,節目的剪輯手法很容易“放大”選手身上的缺點,讓一些練習生陷入了爭議,引起網上的討論。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節目裡總有一些前期表現差或者是態度不好的練習生們,在節目的後期都會很神奇有了很大的進步跟改變,因此收穫了人氣,這就像是一本寫好的養成劇本,你的偶像可以不是百分之百的優秀,但是得積極進取,努力改變自己。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幸運地拿到這些“劇本”的孩子們,受到的關注度就會更高,就像第一季中的人氣練習生素慧在一開始在F班,實力不佳的她卻人氣很高,連導師都不認同,可後來她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實力,也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粉絲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本”?因為代入感強,在現實生活中,像孟美岐那樣具有實力和美貌的女孩只是少數人,支持孟美岐似乎只是理所應當,因為她應該出道,令所有人心服口服,而像另外兩位熱議選手楊超越和王菊的出現可能讓更多的人在她們身上看到了自己: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我也只是一個家境一般,才藝和能力都普通的孩子,但我渴望生活變得更好”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我有實力,只是長相不符合大眾審美的樣子,為什麼不如那些只是長得好看的人”

  • “真愛粉”與“黑粉”大收穫

PRODUCE系列節目每一季的熱點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觀看這個節目的大多數應該是這個節目的“黑粉”。

他們期待著這個節目給了練習生們一次出道的機會,又責怪這個節目一次又一次地摧毀了孩子們的夢想。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節目組為了噱頭和節目效果在剪輯上刻意突出一些練習生表現差的部分,同時由於參賽選手人數過多,所以在播出的節目分量中無法保證每個人的出鏡時間,這就導致一些練習生給人留下了壞印象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印象,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因此節目組積攢了不少的“黑粉”,每期節目都會在網上收到來自於他們的問候。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黑粉”為了能夠從頭到尾地挑節目組的毛病,也就把節目一期不落地追完了,黑粉也是粉絲,擁有了大量的“真愛粉”和“黑粉”,還愁節目沒有熱度嗎?

  • 導師陣容本身就是圈粉陣容

不論是韓版還是中國引進的版本,導師的陣容一直都是大家對PRODUCE系列期待的原因之一,或毒舌或溫柔的性格以及他們身上的反差萌之處都收穫了不少的粉絲。

比如以毒舌著名的舞蹈導師裴允貞老師: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在借鑑PRODUCE系列的《偶像練習生》節目中,為了不影響選手發揮板著一張臉的音樂導師李榮浩老師: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有元老級偶像導師的到來,舞蹈導師羅志祥: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歌唱導師,韓國人氣樂隊FTIsland主唱李洪基: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 節目模式創新走向國際市場

韓版第二季結束了之後,大家都在紛紛猜測第三季究竟會成為什麼樣子,有的人說會變成選演員的節目,有的人說會變成選模特的節目……

不負眾望的是,這一次粉絲們仍然會心甘情願地為小姐姐們掏錢的!第三季的《PRODUCE 48》是由韓國PRODUCE節目組與日本的AKB48模式結合,其中韓國和日本的參賽選手各一半,最終出道的12人組將在日本和韓國兩國同時出道。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兩國的偶像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些練習生們聚在一起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AKB48的加入必定會引來不少日本甚至是全國各地的粉絲的關注,這一次跨國的合作是節目組走向國際市場的野心之作,讓我們拭目以待。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偶像養成只是中國偶像市場變革的開始

>>>>把粉絲當作主體,開啟新興選秀模式

其實這類偶像養成節目的最終目的不在於挖掘偶像,而是挖掘有潛力成為偶像的人。這一切評判標準都是由大眾投票來決定的,這種完全把決定權交到粉絲手上的賽制,讓粉絲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成為了一個節目的主體,這也是這類節目爆火的主要原因。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當年《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等選秀節目一度火爆,最終的結果也與粉絲投票掛鉤,不同的是,在PRODUCE系列當中,粉絲不僅能夠決定選手的去留,還能決定公演的曲目、加分項目投票等,增添的這些玩法讓粉絲有了更多的參與感。

偶像養成,讓粉絲感受到與偶像一起成長的酸甜苦辣,在情感上達到了共鳴,越虐越成粉,不論是國民製作人也好,女團創始人也好,都成為了被節目養成的粉絲。

>>>>比起個人偶像,更注重團體偶像的時代

以前國內的選秀節目,多數還是以個人為主,而近兩年,《蜜蜂少女隊》《星動亞洲》《燃燒吧少年》等節目都在打造偶像團體,為什麼團體會受到關注呢?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第一,國內的市場一直缺乏團體形式的偶像,這一塊的粉絲需求量一直都沒能滿足;第二,團體是比個人更具有魅力的,各具風格的偶像組成的團體,具有多樣的魅力,團體的凝聚力也是一個非常具有爆發力的魅力值,在舞臺的表現上以及綜藝節目的互動上面都要比個人更佔優勢。

現在,中國的偶像團體才初嘗甜頭,但在缺乏打歌節目的中國市場上,這些團體會不會也伴隨著節目的結束就漸漸消失了呢?是會被代言消耗流量還是會就此突破中國偶像團體的困境呢?

偶像養成節目迭代升級:不是造偶像,而是養粉絲?

寫在最後:

《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節目的成功也為中國選秀節目打開了一個新的出口,從中是可以看得到市場需求量的,這可能是國內選秀節目的一場翻盤。

偶像養成節目的火爆也正在逐漸打開中國的偶像文化市場,已成功出道的團體正在接受中國偶像市場的試驗,而被養成的粉絲們,也正期待著適合中國的偶像團體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