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揭秘高招骗局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公布,考生及家长进入令人焦虑的报考志愿阶段,而此时也是高考招生类诈骗的高发期。2013—2017年,北京市共审结涉高招诈骗案件34起,审理被告人63名,涉及97起犯罪事实(97人被骗),案值共计4224.5万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姜楠表示,在6成高招诈骗案件中,被害人系通过多个中间人和被告人取得联系,请托费用亦层层分配。针对典型高招骗局,姜楠进行了揭秘。

骗局一: 书面做承诺,退款却没门儿

葛某假称自己是某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大校军衔。张某外甥高考成绩不理想,葛某承诺以42万元价格帮其入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并收受20万元定金,约定余款拿到通知书后交纳,办理不成退款。

9月入学时事情没有办妥,张某要求退款,葛某称无法办理军校入学,但补22万元可以入读北京大学。葛某收到钱后出具收条写明“办不妥退清全款”,后事情未办成,钱款未退赔。

葛某以同种手段诈骗他人2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法官提示: 几乎所有案件中犯罪分子均书面承诺办不成退款,但在被害人要求退款时会以风声紧、正在办理等理由行骗。因此,不能因承诺退款、事成交尾款而上当受骗。

骗局二: “北大统招生”沦为培训班学员

谢某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通过关系找到刘某为其办理北京大学入学事宜。刘某表示通过第三方途径交纳48.5万元给北大,就可以去北大汇丰商学院,享统一招生待遇。

9月中旬,刘某在北大附近宾馆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某,并称实际入读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谢某在刘某陪同下到北大国际交流中心向工作人员交纳学费5.2万元,后发现就读的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刘某拒绝退钱,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法官提示: 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高校无法靠收钱办理入学。目前,确有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合作办短期培训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家长可直接向学校核实具体性质。

骗局三: “本科”四年换回一张假文凭

王某父亲通过关系找到自称是中国政法大学老师的刘某,协商以30万元价格办理统招生入读。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刘某告知王某先以插班生身份入学,给其一张课表让其上课,并以校内宿舍紧张为由安排校外宿舍。到了毕业时间,刘某给王某毕业证、学位证、三方协议、报到证,但其参加工作后单位无法在教育部网站上查找到毕业证书编号。

刘某等人通过类似手段共实施诈骗9起,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法官提示: 虚假入学是近年来开始成型的作案手法。该种手法的危害在于,为取信或捆绑被害人,罪犯会授意被害人不参加高考、放弃填报志愿或背离分数报考、虚假就读,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会对考生求学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据《经济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