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揭祕高招騙局

隨著各地高考分數公佈,考生及家長進入令人焦慮的報考志願階段,而此時也是高考招生類詐騙的高發期。2013—2017年,北京市共審結涉高招詐騙案件34起,審理被告人63名,涉及97起犯罪事實(97人被騙),案值共計4224.5萬元。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姜楠表示,在6成高招詐騙案件中,被害人系通過多箇中間人和被告人取得聯繫,請託費用亦層層分配。針對典型高招騙局,姜楠進行了揭秘。

騙局一: 書面做承諾,退款卻沒門兒

葛某假稱自己是某軍分區後勤部部長、大校軍銜。張某外甥高考成績不理想,葛某承諾以42萬元價格幫其入讀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並收受20萬元定金,約定餘款拿到通知書後交納,辦理不成退款。

9月入學時事情沒有辦妥,張某要求退款,葛某稱無法辦理軍校入學,但補22萬元可以入讀北京大學。葛某收到錢後出具收條寫明“辦不妥退清全款”,後事情未辦成,錢款未退賠。

葛某以同種手段詐騙他人20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法官提示: 幾乎所有案件中犯罪分子均書面承諾辦不成退款,但在被害人要求退款時會以風聲緊、正在辦理等理由行騙。因此,不能因承諾退款、事成交尾款而上當受騙。

騙局二: “北大統招生”淪為培訓班學員

謝某因兒子高考成績不理想,通過關係找到劉某為其辦理北京大學入學事宜。劉某表示通過第三方途徑交納48.5萬元給北大,就可以去北大匯豐商學院,享統一招生待遇。

9月中旬,劉某在北大附近賓館將北京大學人力資源管理高級研修班的錄取通知書交給謝某,並稱實際入讀的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謝某在劉某陪同下到北大國際交流中心向工作人員交納學費5.2萬元,後發現就讀的是短期培訓班遂退學。劉某拒絕退錢,後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

法官提示: 學歷教育學生須通過高考招錄,高校無法靠收錢辦理入學。目前,確有高校聯合社會力量合作辦短期培訓班、繼續教育等非學歷教育,家長可直接向學校核實具體性質。

騙局三: “本科”四年換回一張假文憑

王某父親通過關係找到自稱是中國政法大學老師的劉某,協商以30萬元價格辦理統招生入讀。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劉某告知王某先以插班生身份入學,給其一張課表讓其上課,並以校內宿舍緊張為由安排校外宿舍。到了畢業時間,劉某給王某畢業證、學位證、三方協議、報到證,但其參加工作後單位無法在教育部網站上查找到畢業證書編號。

劉某等人通過類似手段共實施詐騙9起,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法官提示: 虛假入學是近年來開始成型的作案手法。該種手法的危害在於,為取信或捆綁被害人,罪犯會授意被害人不參加高考、放棄填報志願或背離分數報考、虛假就讀,造成財產損失的同時,會對考生求學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據《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