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社會階層固化,80後和90後沒有人脈和資源現在創業還有機會改變階層地位嗎?


屠龍有術

當然,並且對於出生普通人家、手裡沒什麼資源的人來說,創業也許是改變階層地位唯一的方法。但是這個創業也是講究行業、眼界的,不是你埋頭苦幹就行。

但是,工薪階層出生的小孩在傳統行業創業失敗率很高,這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不是說傳統行業生意不好做,而是傳統行業有傳統行業的壁壘,而且利潤水平實在不高,比如技術門檻,人脈門檻,市場飽和、成本高投入多、欠款多回款慢等等,但是為什麼已經做大做強的這群人,你們身邊做生意比較成功的叔叔阿姨們,就能做好呢?因為他們在行業學習成本低的時候就進入了,所以用比較低的學習成本加上7、8年以上的時間把他們行業的客戶、運作規律、降低成本的方法都學會了。

而如果你是一個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家裡沒有給你行業經驗,現在你的那點創業本錢是交不起傳統行業的學費的,這個學費包含兩部分,經濟方面的試錯成本,以及時間上的試錯成本。

而以前那傳統行業能站住腳的人,付出的學費低,並且行業利潤水平後來可以把他們的學費補回來,所以他們能在所在行業站住腳。傳統行業的二代如果還幹老本行也能賺錢的原因是,家族的行業經驗,行業積累可以傳承給他們,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這個傳承,你得重頭學習。

那麼工薪階層的孩子創業,要做什麼?怎麼選擇?我的意見是,要做新的行業,做輕資產,因為新的東西大家都不懂,都在學, 學習成本比較低。所以對於工薪階級又想創業的人來說,最好是選擇基於互聯網的新興行業。

我身邊工薪階層80後逆襲的,全都是做互聯網相關行業的。這之中沒有任何一個,是當個地區總代、開個連鎖招商,租個門店、包個工程逆襲的。希望能給大家點啟發。


老李校長

有一個熱詞,每每聽見,便會叫人心頭一顫鼻子一酸。我敢說,這是無數普通青年頭上的緊箍,心裡的隱痛。

這個詞,叫作階級固化。

它讓我們所有的努力和奮鬥,都帶上了飛蛾撲火的悲壯色彩,有種蚍蜉撼大樹的蒼白無力感。

身邊有位叔叔,最喜歡把這四個字掛在嘴邊。

這位叔叔,是個多年的老憤青。年輕時頂班進廠,他埋怨自己沒有個好爹,只能淪落生產一線幹苦力。於是便把上班當作了消閒混日子,等到身邊同事一個個升了職,又開始罵領導有眼不識泰山。

轉眼就混到退休,唯一的兒子沒考上大學,卻再也繼承不了父親的崗位,只得做了出租車司機,但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混著。旁人偶爾勸一句,他便雙眼一瞪,理直氣壯說出一句:

“現在的社會階層固化那麼嚴重,我再勤快,也不見得翻出一朵花來!”

階級固化。四個字,正好兜得住大半生的不如意不得志。每天掛在嘴邊絮絮叨叨說一通,自己的窮困潦倒似乎就都有了合理解釋。他們覺得,反正我再努力也不會有希望做人上人,不如瀟灑快活得過且過。自怨自艾裡,充滿了自暴自棄。

階級固化當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你把生活裡的所有不幸,都歸結到了這四個字代表的冰冷現實裡。

什麼是階級固化?

學術一點說: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的影響,使社會群體在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各層次之間流動受阻,就稱為階級固化。

通俗一點說,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出身背景的不同將人三六九等,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寒門學子祁同偉,被權貴玩弄於鼓掌之中,不得不從那“驚天一跪”跌入金錢與權勢交織的慾望深淵。

名利場放大了貧富之間的差異與鴻溝,而現實中的大部分青年,則被資源的分佈不均而困擾。他們從祁同偉身上窺見命運的不公,抽象的社會問題折射到現實裡,變成了買不起的房子、進不了的體制與實現不了的夢……

用了十八年才和別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人生,聽起來似乎總有一絲心酸,因為你跋山涉水耗盡心力,卻只走到別人的起點。壯麗夢想在現實的碾壓下慢慢變得一文不值。這時就不免要懷疑社會、懷疑人生、懷疑付出的辛勞是否有價值。

有一種錯覺便應運而生,我們會不自覺地認為自己的一切都被出身背景決定了。

彷彿所有的貧困、窘迫和不堪都與生俱來,所以有人用這種“唯出身論”,為過不好的這一生找到了一個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自省太艱難,推脫則簡單許多。

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怨念。

第一次意識到階級存在與貧富差異,是16歲時的一個週末。那天,我在大街上遠遠看見我的同桌林春曉和她的爸爸媽媽。

他們一家三口從書店出來,父親拎著滿滿一袋書,母女倆挽著手說說笑笑。我沒有上前打招呼,卻莫名其妙地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天快黑了,城裡的夜華燈初上霓虹閃爍,鄉村的夜卻只有一地月光,照著父母收工回家的路。我像是忽然明白了什麼,卻又不太形容得出。

我的父母,從未意識到要陪著兒女逛逛書店談談心,他們把所有力氣都用來生存了,已經抽不出一絲一毫去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好在他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吃苦受累許多年,總算也讓我走出了鄉村。

多年後我讀到了一篇《教育就是拼爹》,有種恍然大悟的悲涼猛地襲上心頭來,原來自己也不過是階層分化中,分屬底層的微小組成部分。

我有時會灰心喪氣,有時卻覺得,現在的自己與曾經的林春曉父母類似,正跋涉在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艱辛裡。

林春曉告訴過我,她的父母是80年代的師範生,畢業後,進了老家一所中學任教。兩個年輕人都出身於貧困農家,求學時頭懸梁錐刺股,是那個時代的寒門學子縮影。

工作是國家分配的,但也有高低之分,有人留在省城,有人被打發到鄉鎮,林春曉的父母屬於後者。

就在那所鄉鎮中學裡,兩個年輕人相知相愛,生下了林春曉。深知鐵飯碗來之不易的兩個人,工作起來兢兢業業,教學質量有目共睹,終於在幾年後被調入城裡的重點中學。

春曉也在城裡上了學,課餘時間便學琴畫畫,唱歌跳舞。等我進了高中認識她時,這面容白淨談吐大方的女孩,已徹底脫去泥土氣息,和來自鄉村的我不可同日而語。

那會兒我特別羨慕林春曉。

她一直都是學霸,父母也都是家長會理事,高考頂著市狀元的光環離開家鄉後,其事蹟依舊在後來的好幾屆學弟學妹中口口相傳,活成了傳奇的模樣。

重要的是她待人謙遜和藹,對誰都彬彬有禮,言行舉止無一不透著優良家風與教養。拿現在的話來說,正是被富養長大的姑娘。

後來,林春曉在國內頂尖名校讀完本科,又去美國一所著名大學攻讀研究生。她在大洋彼岸結識了同為高知精英的丈夫,回國後,兩人雙雙進了北京某高校任教。和當年一樣,我又被拋在了十萬八千里之外。

儘管我知道,還有更多二代們的夢幻人生,碾壓在春曉們的歲月靜好之上。

只是那些被命運和原生家庭註定了的艱辛,依舊會成為我消極悲觀的理由。畢竟我努力了這麼久,依舊沒住上別墅開上豪車,似乎一生都與富貴二字無緣。

有一次和爸爸聊天,談到目前的生活,只覺得自己苟且而卑微。可我的父親,否認了女兒的妄自菲薄,他說:

“不會啊!你比爸爸有文化,你不需要像媽媽一樣天不亮就去市場賣菜。你教育孩子比我們有水平,不出意外的話,你的下一代會比你更好。越來越好的一家人,走的不就是上坡路?”

一語驚醒夢中人。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階級跨越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少有人能在短短一代內便順利完成。

事實上,你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完成夢想中的階級跨越。

因為從底層到頂尖的華麗轉變,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正好的契機。這種契機,多產生於大動盪大變革的戰亂年代。

陳勝振臂一呼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雖然誘人,卻不太適用於我們的時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早已成為傳說。

嚴歌苓有一部小說,叫《草鞋權貴》,說的正是當年一個豁出性命鬧革命的農村毛小子成為紅色貴族的故事。

讀這部小說時,我會想象自己的祖父,當時正奔逃在躲避戰亂的路上,在礦山上找到餬口的工作,便打算安安穩穩地苟且一生。

時代的每一次重新洗牌,都意味著新秩序的建立。比如改革開放浪潮、比如電子商務興起,但普羅大眾面對新鮮和變革時,會猶豫不決,冥冥中錯過許多改變命運的機會。可這也正是許多小老百姓的心態,小富即安,只求安穩。

我們所處的時代,相對穩定和平,自下而上的通道本就不見得多麼寬闊無邊,金字塔式的階層分佈已然形成,這就註定了上升的路是窄而苦的。

慶幸的是,窄不代表沒有,苦也不意味著毫無希望。

只是太多著急的年輕人,迫不及待想把階層跨越在短短一生甚至數年內完成,所以我們焦慮、我們不安、我們對自己和社會越來越沒有信心,逐漸陷入一個努力無用論裡去,把寒門出身當作逆襲路上的最大障礙。

其實不是的,真正的障礙,是你的急於求成和希望喪失。

要知道,培養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第一代鋪墊,第二代發展,第三代才看見曙光微現。

而你,可能正好是奠基的第一代。

可有這麼多人著急忙慌來告訴你,你完蛋了!你會永遠淪陷在底層!

寒門難出貴子、上升通道關閉、教育就是拼爹、階級跨越無法實現……經受著房價、生活與工作的重重碾壓的我們,時常會被這些凜冽的句子嚇破膽。

誠然,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所謂的社會分層,其實早在私有制形成時期便露出端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有人在高樓,有人在深淵。這並不是當代社會的獨特產物。

換個角度看,或許也沒你想象地那麼糟糕。實現不了階級跨越,不代表你的人生毫無希望。

我努力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的,努力18年很悲壯,可我畢竟和你坐在一起了呀。

寒門難再出貴子,但在我的努力之下,起碼寒門不再一窮二白食不果腹。世事多如此: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

因為努力的意義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通過日復一日的積累,把漫長的量變昇華為質變。怕什麼寒門難改階層難越,進一步,就有進一步的歡喜。

怕就怕你放棄奮鬥自甘墮落,還把所有一切都歸咎於天命註定。其實平凡人的逆襲之道,說來不過是一天比一天好,一代比一代強。階級跨越的路,很苦很漫長。願你理性看待,要努力,但不要太心急。

也許你一生都是個普通人,只要總體是上升的變好的,就已經走在逆襲的光明大道上了。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婉兮創作


十點讀書

對於這個問題,天閱商業評論海蠣子認為在沒有人脈和資源的前提下創業,80後和90後仍然有機會改變階層地位,只是這種機會概率比較小。

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缺乏精妙絕倫的好主意,真正將其轉變為現實的人少之又少,其原因就是轉化為現實不僅僅需要一個好主意,除此以外還需要相應的能力,打開市場,讓社會認可,而這些無一例外需要資源和手段。

在物質資源貧乏的過去,創造意味著“更”,可以是更方便,也可以是更高端,而現在,創造意味著革新,能令人眼前一亮並且與舊時代劃出分節符,那就能說你的創造是有價值並且別人願意提供幫助,而反過來想,沒有人脈資源的人是否思維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從思維侷限性這個角度出發來考慮,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也存在這個原因,正是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各個群體處於社會的不同層次結構,固化也正是由於中間交流溝通的阻力越發偏大致使流動受阻。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資源和人脈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階層,毫不誇張地說,掙扎在溫飽線上的人與生活富足的人比起來,大多數時候思維受限,也就是從“一個主意”上就面臨“無新意”,照這樣看,沒有人脈和資源的人如何創造出劃時代的革新企業?非常難。

(評論員:路人甲)


首席投資官

有機會,並且機會很多。青春就是航行在大海上的大船,會遇到風浪和暗湧,但要足夠相信,風雨過後也會遇到彩虹,通過自身的努力,藉助合適的平臺,可以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擺脫困境,實現階層的跳躍。

首先,要堅定信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找對風口和方向,方向甚至比努力更佳重要。沒有合適機會的時候要韜光養晦,提升自己的能力,磨練自身的本領,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和平臺,找到合適的風口。

沒錯,80後和90後,剛出道,尤其是90後,在資源和人脈方面剛剛起步,但年輕也是一種優勢和資本,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和可塑造性強。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榜樣,尤其是新興行業,之前的摩拜單車和ofo他們的創始人也都很年輕。

其次,要順應經濟發展潮流和大勢,選對合適的和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如今,已經進入共享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同樣條件下,要選發展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

大數據、雲技術,物聯網,5G,互聯網金融,這些新興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小哥哥】認為,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和專業專長,做出科學研判和明智選擇。

第三,所謂的階層固化,這個說法之所以有所流行,主要是迎合了普通民眾的焦慮心理和焦慮情緒,實際上也是一個偽命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產階層的群體越來越龐大,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共同發展、共享機會的創業和創新的機遇也越來越多。個人通過自身努力,或勤奮工作,或努力學習,都能分享新階段的發展機會,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態,分享時代發展的蛋糕。


小哥哥打算盤

謝邀,我是變革家白瑭
現在在創業道路上走得頗為平坦的大多數是60後,70後,因為他們在商業領域已經摸爬滾打多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經營模式,做起生意來就會事半功倍,獲取成功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這樣並不是意味著沒有人脈和資源的80後90後沒有創業的機會改變自己的階層地位,他們還是有非常美好的前景的。創業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與相同行業的惡性競爭,在現代快速發展的的很多行業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看上去十分受人歡迎的行業但是它的市場早已經接近飽和,相對於來說競爭自然就會比較大,不能以它異常火熱的表面而進行盲目投資,要做一門成功的生意一定要有衡量行業的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能準確地衡量市場未來發展的趨勢,利用這個規律來尋找新的商機。在現代社會只是藉助一個人的力量創業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時尋找一個好的平臺幫助你進行創業的助力,藉助別家公司的品牌資源和豐富的經驗,就可以大大減少投資的風險,成功機率也會大大增加,對於沒有人脈和資源的創業者這種方式未免不是一種好辦法。做生意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創業項目未來的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很多項目剛開始的時候會獲得很多利潤,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的問題漸漸湧現出來,相對火熱的項目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創業,這就會使市場接近飽和,生意會難做,後期會影響公司的發展

變革家

討論這個問題,你得先了解自己處在哪個階層。

第一層,富可敵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人物。這些大人物在中國各大公司裡持有相當比例的股份,還能隨意支配這些財富。

第四層,年收入一億以上,著名天使投資人,股市神人,娛樂圈吸金王,打工皇帝等等。代表人物是真格基金徐小平,“股神”徐翔,話題女王范冰冰,騰訊張小龍。

第五層,年收入千萬以上,大企業副總,文化大牛,娛樂體育明星,私募基金負責人等等。代表人物是剛剛加入恆大的任澤平,自媒體名人羅振宇,這部分人往往是靠能力贏得財富,能力越強,名氣越大,財富越多。這個層級的人跟下面的層級比,往往具有溢價財富,名聲往往會帶給他們超出能力的財富。我們成為溢價層。

第六層,年收入百萬以上 ,大企業部門經理,中小企業高管,文化名人,房叔房嬸 。代表人物是知乎網上的“精英”。還沒到達富豪階層,但是社會各個行業的小將,是連接高層和底層的關鍵層。

第七層,年收入十二萬以上,幹練的白領,技術工人,地攤小老闆,淘寶小賣家。 剛剛進入中產階層,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是社會各個行業的精兵。

第八層,年收入高過國家貧困線,普通白領,普通工人,普通服務員,普通農民。數量最龐大的一個層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第九層,無收入或收入低於貧困線,殘障人士,孤寡老人,乞討者。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是國家關照的“困難群眾”。

你可以清算一下自己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資收入、轉移收入、經營收入和財政收入),看看自己在第幾層。然後再問一問你的父母,他們在第幾層。

如果你的階層比父親和母親高,那就叫階層跨越,可以讓父母開心滿意了。

歷史上,朱元璋的父母在社會最底層,活活被餓死,朱元璋卻成為了社會最高層的皇帝,“階層跨越第一人”。

在當今中國,劉強東的階層跨越最引人注目(寒門出身的頂層人物暫且不論),他父母是江蘇北部的普通農民,也就是第八層,他自己創立了京東商城,在第二層或第三層,也就是升了五六級。

但劉強東的大逆襲是超級罕見的,寒門子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想一想你父母在第九層或第八層,你只要能夠進到第七層就算對得起父母的栽培。如果你能夠進到第六層,那就算是小有成就了。如果你能夠進到前五層,那就算光宗耀祖了。

如果你的父母在四五六七層,你要超越父母的財富階層就有點難了,守住父母的層級就算對得起他們。如果能夠往上升一級,你就能讓父母開心。如果你能升入前三層,那也是光宗耀祖。

如果你的父母在一二三層,你的壓力會非常大,很容易就掉到四層及以下。但是你自己不作死,還是能讓自己留在前五層。等李嘉誠死後,李澤鉅和李澤楷兄弟肯定做不了香港首富,但一定是香港兩位富豪。

所以你不要太貪心,能保住自己的階層就已經很厲害了,跨越個一層就更是人才了。所以先定一個小目標——跨一層?別不知足啊。


海匯觀潮

有句話大家可能耳熟能詳,一箇中國人是龍;兩個中國人是蟲!如果說80,90後沒有機會,主要原因應該多數都在團隊合作精神的缺乏以及社會變化中所遇到的問題!

如果時間回到7.80年代,會出現很多像耶魯博士蔡崇信去阿里巴巴拿500人民幣加盟這樣的事件,而今的人恐怕首先是要求戶口、薪資、福利為去工作的首要條件。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現實的事?要知道在歐美髮達國家,一個團隊通過努力去讓桀驁不馴的公司去低頭的事蹟是在屢屢上演的,而利益固化在我國的重要表現就是權錢交易與關係大於能力的固化!如何打破這樣的僵局?從根本上把大多數人那種有事就找關係,做買賣就得上酒桌的思想去板過來?

公開透明,財富獲取見的了陽光,權利監督,隨著改革的深入,相信不久的將來階層改變將不會是難事,努力獲取到財富的人將比比皆是,這也是所有努力奮進的人所期盼的,希望社會越來越好!


香菸的光圈

不管大家如何爭辯,作為重慶一名待就業的大學生,毫無疑問,中國目前階層確實越來越固化,想要突破階層成功的人還是有,但是相比以前會越來越少。

第一,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國家初生到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既得利益者會逐步鞏固自己的利益,利益集團抱團取暖,中下層進入上層越發困難。

第二,總結一下幾大造就大批量富豪的時期。

第一個,市場經濟推出初期,大量集體工業改制,工業下放,一大批獲得工業的集體和個人獲益頗豐,自己家親戚很多因為這個最先富裕起來,成為十萬戶或者百萬戶。

第二個,90年代下海,但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下海,大多數都是國家體制內的人員,擁有一定的社會人脈、多數都是大學文化、擁有一定的資金。我們回頭去看看那些成功的名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如此。

第三個,八九十年代,一大批賣假藥、投機倒拐等人也賺的非常多。完成資本積累,後來這批人大多從事買房租房商鋪等等行業。

第三個,也是造就最多富裕階層的,2000後,房價持續攀升,帶動房地產開發、周邊商圈配套、教材行業、學區房、教育行業、房地產金融行業、服務業、建築業、環保部門、質監部門等等,一大批從中發家致富。

第四個,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一大批人在國外淘金,投資、務工、建廠、留學、海外買房、代購等等,也造就一批富裕階層。

第五個,互聯網與科技事業,馬雲、馬化騰、雷軍、李彥宏等等科技界大佬,一方面他們有知識文化,在那個年代就有大學文化,而且學習的互聯網或者計算機行業。另一方面,他們有背景,能在那個年代出國,絕對不是一般人。當然個人主觀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現在各行各業都有人,各行各業幾乎都競爭激烈,既得利益者已經壟斷了資源,白手起家創業成功依然有,只是難上加難。社會發展到相對穩定這都是必然的趨勢和結果,如果再有像“改革開放”類似的大變革,階層才會真正的大變動,或者出現新的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人工智能化發展等等,還有可能有機會。


晴若之初

本來不想回答,只是看看,結果一堆大尾巴狼,裝什麼啊?所以作答,我這人講實話,不會講那些雞湯,你聽的過癮,屁用沒有。我說的,起碼對一個要創業的人,有一點幫助。9號被推薦到首頁,後隨即被刪除,我尚不自知,今天看到被刪,明白了我裡面有一句話比較敏感,刪掉重發。

第一大部分,首先說階層是否固化,可以肯定,已經固話了,有大尾巴狼可能要說,誰誰誰也是草根變英雄,我懷疑你有沒有常識,階層固話不代表一個例外都沒有,是指底層很難再往上流動,不是絕對流動不了。

階層固話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大城市房價,別聽大尾巴狼在那裝,房子,至今都是中國普通老百姓投資的首選標的,就算不是投資,自己住,人家3千一平買的,你現在3萬一平買,試問,你工資水平漲了多少?你不買?你就結不了婚,你人生的二分之一就沒法完成。

第二,教育。有錢家孩子接受的教育,是老百姓家無法企及的,大尾巴狼要問我,你怎麼知道?我是做風投的,我們的LP就是非常有錢那種,其中有一個我們關係不錯,我曾經帶他兒子去香格里拉練習游泳,我跟他兒子一聊,人家過那日子是我們想象不到的,貧窮限制了老百姓的思維,也限制了你接受良好教育的能力。我們即使不說這種優良教育,就算普通的學校,補課班,課外興趣班,有多少家庭能承受?這種限制不是老百姓的錯,聾子一定是啞巴,不是大腦不好使,是他壓根就沒聽見過聲音,你讓他靠想象說話嗎?

第三,看見我們集團老大和我們本地公司老大,人家和政府官員,和很多社會關係,切入的那個順,非常多的時候他們壓根不認識,但有共同的朋友,或者社會身份足夠讓對方重視,打一個電話,對方給面子,可以請出來吃飯,往下走很容易,一般人能做到嗎?

在財富壁壘,教育差異,社會關係(權力)三大系統方面你都無法企及,還裝什麼大尾巴狼?

第二大部分說創業,我身兼幾個孵化器的創業導師(屁用沒有),對創業有體會。剛才有說互聯網創業的,互聯網本身是技術,但他們改變我們生活的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改變了商業模式,所以叫商業模式的創新,比如阿里,比如移動支付,比如外賣,為什麼中國難出谷歌?因為技術創新不行,但可以出列舉那些,是中國人腦袋活,但是,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後面跟著盈利模式問題,也就是現在紅紅火火的互聯網項目,有幾個是賺錢的?大部分在燒投資人的錢。而且,北上廣深出了某種app,其他城市的年輕人也紛紛仿效,這種互聯網的推廣,誰快誰贏(市場佔有率方面,不是賺錢),快靠的是資本。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大尾巴狼要說,你有了好點子可以去找風投,我只能說呵呵噠,天真。你以為風投的錢是大風颳來的?機構的錢也是從有錢人那裡募集來的,第一就要為投資人負責,篩選項目時,在各個方面評判,你的技術含量或商業模式是否有優勢,你的團隊是否有凝聚力,你的企業發展階段,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財務盈利情況,不盈利那營收情況,對本行業的認識,競爭對手的情況,這些都看完了,才決定我們要不要把你的bp上會,過會的可能性還有待商榷。

第三,技術類創新,有很多高校老師教授帶著團隊,把一個實驗室成功的東西產業化,這種往往面臨著市場拓展能力的問題,團隊管理能力的問題,他們往往對技術過於自信,忽略了當前市場上競品的優勢,或者製造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在當地是否有產業配套優勢,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高端人才引進優勢,這都是要考慮的。

我說了這麼多困難,不是打擊大家的創業熱情,創業你要做好幾年都不掙錢的心理準備,初期的團隊可能就睡辦公室,吃泡麵,這不是危言聳聽,起步時能否找到天使投資人,你的爸媽親戚朋友能否在這時支持你?你所選的項目是否經過認真不自欺欺人的調研?技術型創業,你的技術優勢是否真的是市場需要的?你在本行業浸淫了多久?如果你思考完畢,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那麼你創業的成功率會高很多(不代表必然成功)。

還有一種,就是踏實的落到生活創業方面,開個小店,那種必須到店裡才能體驗的,比如賣衣服現在就很慘,淘寶太多了,有幾個還會去服裝店的,大商場另當別論,也不是你要創業的考慮的,cbd下面賣煎餅果子的也很賺錢,你能不能吃了那種苦,他們都是包片的,你能不能擠進去?

很多大學生,在校不好好學習,一門心思創業,搞個校內的打印社也叫創業了,耽誤了學業,到頭來一事無成,畢業就得滾蛋。創業啊,或者說生意本身,一定是解決了問題,或者改善了某種問題,很多你是要有深入生活才理解的,你20出頭,什麼都不瞭解,你想的創新模式是否真實可行?我舉個例子,有個大學生創業,項目是用app連接民工(杵大崗的水電瓦木工)和業主,業主找不到民工,得去市場找,民工找不到活,天天在那杵大崗又很辛苦,看似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大學生太理想化了,家裡漏水跳閘是經常發生嗎?不是。怎麼保證民工施工質量?因為你的平臺要打分,做不好怎麼辦?你的平臺沒信譽了,好,創業者說,收民工1千元保證金,這就有問題,民工有1千元會杵大崗嗎?他會給你押1千元嗎?他是典型的掙眼前這三十五十的人。大學生不瞭解真實的心理。

我說了這麼多,相信對你有些許的幫助,總結一下,中國老百姓現在越來越難翻身,創業有很大的失敗率,創業者本身需要非常高的創業素質,在讀大學的,不如好好學習,去企業好好工作幾年,30歲左右再考慮創業。如果你在思維落後地區,家裡要你考公務員,大一就開始學行測和申論,這還是很穩定的生活。

看看其他的回答,真是誤人子弟,網絡直播紅了多少草根,那是社會主流嗎?什麼有百分之多少比例才能勝出,正常的社會是大多數人可以良性流動,什麼叫良性流動,上面的不努力要掉下來,下面的很努力可以上去,而不是就那5%(怎麼算出來的概率?深表懷疑)可以上去。人呀!無論在何時何境,學好自己的本事,腳踏實地,不要盲目跟風,才是硬道理。創業如打仗,兵法雲:多算勝,少算不勝,況於無算乎。

中國從1978底開始了“改革開放”,經過37年的發展,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大刀闊斧地改革,GDP從3000多億元到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2經濟體。但是,在中國經濟總量如此之大,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的情況下,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並沒有感覺到日子有多麼好過,不少人的實際生活水平反而逐年下降。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在他們身上沒有得到多少體現。那麼,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去了哪裡,誰摘取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果實呢?在此,本文對此做一分析。按照改革開放以來既得利益的大小作如下排序:

一、權貴階層——權貴階層也稱特權階層,按照階級劃分屬於官僚資產階級。黨、政各級握有實權的官員,大型國企高級管理人員等,凡是能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配偶、子女、親屬、朋友等謀取私利者都屬於這一階層。他們手中具有國家賦予的權力,在國家的經濟活動中,他們代表國家相應的黨委、政府、行業、部門、企業、團體等行使權力,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撈取鉅額財富。其資產的主要來源是貪汙、受賄、權錢交易(含大量的資金回扣)等。計劃經濟時期,以貪汙為主,市場經濟以後,以受賄、權錢交易為主。握有實權的官員的配偶、子女、親屬、朋友等靠官員的特殊背景,享有特權階層的各種特權,能夠把國家、社會、企業等財富通過各種手段,各種渠道轉移為私人財產者;在企業改制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把大量國有資產轉為私人資產,一夜暴富者;承包國有或集體企業,不給職工發(或少發)工資,不還銀行貸款,人為製造企業虧損假象,而將大量利潤私吞者;金融行業的實權者,利用手中權力製造呆賬壞賬,將國家財富轉移到個人腰包者;與金融行業當權者內外勾結,貸取大量資金按大比例給銀行回扣,貸款時就沒準備還款,從而侵吞大量國家資產者;大量走私、販私者;鑽國家監督體制不完善和法律法規的空子,用犯罪、違法或不道德等手段大量竊取國家、社會財富者。

本階層的界定範圍主要指:用一切違法犯罪的手段竊取國家、社會的鉅額財富;其淨資產(除去家庭居住的一套住房以外的其他資產,以下的“淨資產”均同此)一般在2000萬元(人民幣)—數億及以上。特點是,大多在國(境)外有資產,配偶子女在國(境)外定居。已經成功外逃的貪官達4000多人。此階層是30年來社會財富的最大竊取者。此階層的心理態度是:貪婪、貪財,從貪財的過程中獲得樂趣。

二、既得利益階層(上)——如果按照階級劃分本階層相當於民族資產階級。這個階層的人們大多數為知名企業家,房地產開發商,央企老總、股份制大公司的一級管理人員、私人大公司、企業老闆;演藝界(體育界)大牌明星、製片人、投資人、廣告代理人等等;此階層基本是“合法”收入,稅後年純收入在500萬—2000萬元人民幣至數億及以上。此階層是改革開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按法律雖說大多是合法收入,而實際上是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完善造成的社會財富的偏向流動,含有一定程度的掠奪社會財富的成分。此階層對生活的感悟是:發大財!

五、小康階層——央企、大型國企、壟斷、專賣等行業的一般管理人員,外資企業的“白領”,軍隊、武警中的中高級軍官,一般年薪在12萬—30萬;參加了“公改房”而不用自己買房,同時沒有經濟負擔的公務員等。沿海地區3口之家月收入在25000元及以上,內陸地區3口之家月收入在15000元及以上且沒有負擔者。工商、稅務、公、檢、法等系統灰色收入頗豐者。此階層的特點是:衣著、用品講究名牌,消費講究檔次,消費時不問價錢,認為先問價錢是丟人掉價的表現。買東西不必看物品價格,只要喜歡就隨心所欲。有私家車,不擔心汽油漲價,對通貨膨脹沒有感覺(含農民中的少數富裕戶)。此階層對生活的感悟是:享受生活。

六、次小康階層——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3口之家月收入15000-25000;內陸地區3口之家月收入在10000-15000且沒有經濟負擔的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人員,軍隊、武警中的一般軍官,企業一般管理人員,成功的小商小販等。有私家車但抱怨汽油漲價、通貨膨脹等問題。追求名牌,更注重實用。(含部分富裕起來的農民。)此階層對生活的感悟是:過日子。

七、溫飽階層——發達地區3口之家月收入15000以內;內陸地區3口之家月收入10000元以下。有經濟負擔(養老人、有病人、繳房貸等)。此階層的特點是:只能吃飽,不能吃好,日子要精打細算,買東西先問價錢,討價還價,喜歡去早市、夜市、批發市場等廉價場所。重實用,不太注重品牌。一般沒有私家車。(含部分農民。)此階層對生活的感悟是:度日。

八、貧困階層——企業的工人,一般的事業單位而家中有病人或其他負擔者。打工群體,無業或低薪大學畢業生,農民中的大多數。此階層對生活的感悟是:艱辛。

九、特困階層——下崗、失業或低收入者;家庭遭天災人禍、有長期病人等過大經濟負擔者;農村和山區的貧困地區。需要國家和政府救助。此階層對生活的感悟是:艱難。

綜上所述,權貴階層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財富的最大竊取者;既得利益階層(含中產階層)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溫飽及以下的階層是改革開放成本的最大承擔者,也是財富被剝奪的群體,其人數在社會整個群體中所佔的比例最大。(第五—七階層是以當時的物價為參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