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终会产生意识么?

这里的“人工智能”主要指的是计算设备

这里的“最终”表示不考虑算力限制和检测能力限制,我们可以获得所有环境信息,不论空间尺度,不论时间尺度,因为,这些限制会随着科技发展不断突破,而“最终”表示永远。

其实这个问题不会有正确答案,因为,“意识”这个词根本没有准确的定义,或者说,目前自然科学领域并没有对意识产生机制大家公认的解释。所以,先定义一下“意识”。

人工智能最终会产生意识么?

瓦力——感情丰富的机器人,它有意识么?

本文对意识的定义

对于意识是否存在,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感觉上看,意识确实存在的,体现在我们对这个世界有认知,我们能够自主思考,自主行动。从最符合个人观感的角度出发,意识其实强调的是自我意识,而是否存在自我意识的判断依据就是,是否具有自由意志

说到这里,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并不确认这个“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一些实验甚至证明,计算机能够比你更早地了解到你的决定。然而,计算机也是通过检测大脑活动得到答案的,并不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大脑活动也属于受试者的一部分,严格来讲,并不能证明这个决定最初不是“自由意志”作出的。

人工智能最终会产生意识么?

海恩斯用实验证明计算机可以通过检测神经元活动比受试者更早知道自己的决定

好了,这时你得作出选择了,你觉得你拥有自由意志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请忽略这篇文章,直接得到结论:人工智能最终一定会产生意识,阻挡这一过程完成的只是算力。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感谢你,因为你属于我们中的一员,而不是一台血肉机器。

人工智能能否产生意识

怎样才算自由意志呢?如果个体所有的决定能够被准确预测,那么这个个体就不存在“自由”的意志,因为TA自己并不能自主作出选择,所有选择都是“已知”的。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行为都能够被精确计算,就不算自由意志。那么反过来说,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体行为不可精确计算。

我想你应该看出结论了吧,我们怎么能期望一个计算设备产生不可计算的自由意志呢?没有自由意志就不能称为有意识,所以,人工智能最终并不会产生意识。

一个知识点

想要不可计算,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不行么?要知道,蒙特卡洛方法就是基于随机概率的,被许多人工智能所使用。可惜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生成真随机数,目前的各种手段只能生成伪随机数,随机序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个漏洞

量子理论说明,当尺度小到一定程度后,整个世界变得“不可精确计算”。那么引入量子技术,比如量子计算机,是否可以达到“不可计算”的目的?好吧,这是个矛盾的东西,目前量子计算机研究就是在千方百计避免计算过程被“量子噪声”所影响,也就是说,当量子计算机实用化后,噪声得到控制,量子计算机就和普通计算机相同了,只是特殊问题上算力提升了而已。如果我们刻意放大噪声使得结果不可计算呢?好吧,我承认这是这篇文章整个逻辑的一个漏洞,但是,谁会造一个输出结果不可计算的计算机呢?

结论

意识就是指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拥有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表示行为不可精确计算,所以我们无法期望一台计算机能够输出不可精确计算的结果。所以,人工智能最终不会产生意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