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說起“中華神盾”,稍對軍事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這是國產頂級水面戰艦的暱稱,而在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中華神盾”可以用“扎堆”來形容。近日,該支隊的“中華神盾”之一濟南艦參加海上實戰化訓練,航經臺灣海峽等重要水道,備受矚目。這些年,新艦“下餃子”般入列,人民海軍面貌一新,像該支隊麾下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大多是剛剛交付,精良的武器,尖端的技術,讓每個上艦官兵感到由衷的自豪。這支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戰備狀態呢?讓我們從筆端和鏡頭裡尋找答案吧。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遠洋護航。林健 攝

新戰力 看上去“不威武”

“多美的畫面啊!”一次遠赴西太平洋的遠海訓練中,隨行的支隊宣傳科報道員望著一艘艘戰艦劈波斬浪,犁出道道白浪,“大洋之上,天朗海藍,真是再好不過的拍攝場景”。然而,相機和攝像機還沒拍過癮,編隊各艦就迅速按既定航線展開,而且越拉越開,這意味著鏡頭裡的“大氣勢”抓不著了。有人建議能否利用訓練間隙,讓艦艇一字排開,再多拍幾個大場面,這個意思剛出口,就被指揮員否決了:“訓練就是打仗,把訓練中好的理念方法宣傳出去很重要,但如果為了宣傳而訓練造假,得不償失。”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編隊運動。林健 攝

的確,回望1980年保障東風-5洲際導彈試射的那次遠海訓練,10多艘艦艇依次離開碼頭,組成密集編隊向西太平洋駛去,可如今遠航編隊艦艇雖多,可是編隊結構卻是鬆散型,甚至可以說有“編組”、無“隊形”。隨著航跡的一路延伸,各艦的航線竟然也是不同的,有時竟然“你南我北,反向而行”,最遠間距達幾百海里。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揚州艦主炮對海射擊。方思航 攝

這是為什麼?原來,信息戰爭時代的遠海編隊是名副其實的“超視距編隊”,得益於綜合數據鏈和作戰指揮網的銜接,有“編”無“隊”的艦艇其實是“形散神不散”,當任何一艦發現“敵情”,就可通過目標數據分發,相隔遙遠乃至看不到的友艦就能從不同方向對“敵”實施同步打擊,然後迅速撤出……而這一切,在編隊旗艦的作戰指揮室裡,透過態勢顯示屏,能看得異常真切,編隊艦艇之間距離雖遠,但相互位置清晰明瞭、實時共享,指揮協同通暢有效,合同攻擊快速達成。

事實上,“中華神盾”等新式艦艇的最大魅力莫過於指揮信息系統的長足發展,使遠距離態勢共享和協同指揮成為可能,“艦艇撒在大洋,看似編隊散了,但信息和火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集中!”這,就是支隊矢志打造的“新戰力”。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艦艇操演中官兵佩戴防化面具進行操作訓練。方思航 攝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主炮射擊操演。方思航 攝

新節奏 時刻枕戈待旦

就在幾個月前,剛在東海完成十多天戰備巡邏的常州艦,解除“靠碼頭部署”的鈴音未落,廣播裡就傳來艦長餘松秋的聲音:“全體艦員碼頭集合,搬運補給物品。”沒有抱怨,沒有打折扣,海上忙碌多天的全艦官兵迅速動員起來,很快將物品搬運上艦。“出航就是打仗,返港準備打仗。”在這個支隊,遠航戰艦返港,並不等於刀槍入庫,“準備再次出航”已成為官兵們的潛意識。僅以軍迷暱稱為“新青年”的常州艦為例,2017年以來,它就像一根被上滿弦的發條連軸轉:戰備巡邏、遠海訓練、實兵實彈演習……任務一項接著一項,而且項項完成出色。最典型的一次,是今年初的一天,該艦剛完成十多天的戰備巡邏任務,還沒靠回碼頭,就在返航途中就直接調轉航向參加海上訓練,標準不低於其他任何一艘艦艇。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直升機起降。史奎吉 攝

不僅常州艦如此,近年來,該支隊主力戰艦年均出海時間將近200天。繁重的戰備任務面前,官兵靠什麼出色完成任務?“把戰備當備戰抓。”支隊長盧飛雲言語直接,從支隊黨委到官兵個人,人人把備戰當成日子過,時刻保持著良好的戰鬥狀態。2017年12月,支隊黃岡艦、揚州艦執行完長達245天的護航任務,剛靠上碼頭就接到任務,要求兩天後起航奔赴大洋執行某重大任務。人員裝備均經歷了長時間、高強度的運轉,任務準備時間又短,他們能否經受住考驗?支隊領導不放心,專門打電話詢問兩艦艦長:“能不能完成任務?”“請放心,保證完成任務!”當時,兩名艦長答得底氣十足。艦長們的底氣很快得到驗證。黃岡艦、揚州艦經過連續數天的戰風斗浪,圓滿完成任務凱旋,“我們時刻緊繃備戰打仗這根弦。”時任揚州艦艦長張宏偉介紹,官兵海上為家,岸上做客成了常態,但不管任務強度有多大,他們始終把裝備當眼睛來愛護保養,把訓練當打仗對待。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濟南艦副炮對空射擊。楊耀祖 攝

新風貌 建任務型部隊

即便在外媒眼裡,該支隊就是中國海軍的“閃亮名片”之一:長春艦圓滿完成了第十七批亞丁灣護航任務;鄭州艦在中俄海上聯合演習是中方指揮艦,並在實用武器階段彈無虛發、勇奪首功;濟南艦圓滿完成環球訪問任務;西安艦參加“環太平洋”軍演,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中國海軍良好形象……全海軍有那麼多艦艇,為何該支隊艦艇接二連三被上級點兵抽中?“能力贏得信任。”支隊參謀部領導介紹,整個部隊的戰鬥建設要求已從訓練型向任務型轉變,而且支隊上下鑽研打贏蔚然成風。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揚州艦發射干擾彈。方思航 攝

上世紀60年代,支隊摸索的“港岸苦練,海上精練”的訓練方式,在全海軍推廣;90年代,他們引領先河,首次使用火控系統進行艦炮射擊;世紀之交,他們大力推進模擬化訓練,實現港岸苦練到港岸巧練的轉變。近年來,面對使命任務拓展、部隊建設轉型和新裝備換裝等實際,他們狠抓軍事訓練創新改革,圍繞訓練制度、內容、方法、程序和保障等方面制定了16條具體措施。在一場“背靠背”的大規模聯合實兵對抗演練中,入列滿半年且還未全訓的濱州艦發射反艦導彈,成功摧毀海面目標。新艦未經全訓,通常意味著不完全具備參加大項任務的資格,可是翻開該支隊近年來新服役的艦艇履歷表,發現濱州艦並不是個例:長春艦未經全訓便參加上級演習併成功實射導彈,鄭州艦入列不到半年便參加中俄聯演,濟南艦入列不到5個月便起航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新艦從入列到執行任務的週期越來越短,但支隊官兵自身的“打贏”本領卻沒有半點折扣,“我們時刻備戰第八捷。”支隊政委王其崗坦言,這支歷史上打贏七場海戰的部隊始終聚焦能打仗、打勝仗,贏得明天的戰鬥是這裡“永恆的旋律”。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濟南艦發射干擾彈。楊耀祖 攝

新導向 人人敢戰善戰

一日之計在於晨,而在支隊的岸上基地裡,清晨朝陽未起,官兵晨練的口號聲已震耳欲聾,值更的揚州艦戰士許豔軍調侃:“這裡,每天一起床就要隨時準備戰鬥,艦上會隨機拉響損管警報,讓值班人員每天都保持高度警覺。”微妙的是,支隊的營區裡沒有亭臺水榭,僅有的兩座公園,一座叫“劍園”,另一座叫“使命園”。劍園寓意軍人要有敢於亮劍的豪邁之氣,園內名將論劍碑上,刻有克勞塞維茨的一句話:“當聽到槍聲時,人的本能反應就是躲進戰壕,只有通過紀律和訓練才能使他在這個時候爬出戰壕並向前進。”使命園中,草坪成為海洋,巨石變成島礁,構成一幅中國海洋版圖,既讓官兵看到祖國海洋國土的廣袤,也讓他們看到一些島礁被分割和掠奪的現狀。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廈門艦。方思航 攝

一次實兵實彈演習,鄭州艦突遇惡劣海況。艦體橫傾達20度,如山的巨浪將後甲板艉部舷窗衝開,海水瞬間湧入。在集控室值班的動力分隊長張昊與電工兵杜博急忙前去處置險情。沒曾想,他們剛把舷窗合上,又一個浪頭蓋了過來,張昊瞬間被舷窗打得左眼眉骨碎裂、兩顆門牙齊生生斷掉,但他卻從甲板上爬起來,掙扎著又去關舷窗。

昔日打贏過七次海戰如今駕馭“中華神盾”的英雄部隊是什麼樣的?

圖說:濟南艦主炮對海射擊。楊耀祖 攝

“戰鬥軍營要有打仗導向。”支隊建設過程中,無論選人用人還是宣揚表彰的先進典型,85%以上都是敢戰善戰的官兵代表。今年在東海進行的一場實兵演練中,當新型高速靶彈貼著海平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編隊襲來的危急時刻,鄭州艦快速反應,果斷出擊,一舉擊落來襲靶彈,創下某型導彈首次攔截超低空靶彈的新紀錄。而駕馭鄭州艦克敵制勝的,正是被官兵譽為“海上多面手”的艦長陳曦。從學員副部門長一路幹到艦長,陳曦的眼光始終鉚在海戰場。當上艦長短短兩年以來,他帶領全艦創新戰法訓法,已取得十餘項實戰成果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