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闊步前行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中國將採取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等措施積極擴大對外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18年6月2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取消對中資銀行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將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和壽險公司的外資股比上限放寬至51%,到2021年全部取消股比限制。這標誌著我國金融開放和放寬市場準入邁出重要步伐,展示了我國以更加積極、自信、負責姿態走向世界的信心和決心。

一、適逢其時

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新時代。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血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必須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更好發揮金融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調控、服務和支撐作用,促進實體經濟和產業體系優質高效發展。

回顧40年改革開放歷程,改革與開放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大開放促進大改革,深層次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全面開放推動全面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但同時在國內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風雲變幻的背景下,我國金融發展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未來,推動金融健康發展,必須把深化改革作為根本動力,以更大的氣力和決心擴大金融開放,通過競爭實現優化和繁榮,從而有力地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二、難能可貴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伴隨著不同國家和地區發展失衡、不同階層和人群公平赤字等問題的凸顯,反全球化思潮湧動,保護主義和內傾傾向增強。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抉擇。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履行承諾,堅定放寬市場準入,堅定擴大對外開放,堅定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充分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

今年以來,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政策,截止目前已經兩次加息並持續實施“縮表”。從歷史上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貨幣政策調整將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顯著影響,並通過貨幣匯率、資本流動、國際貿易等渠道影響其他國家經濟運行。預計未來美聯儲還將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不但加大我國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壓力,而且給貨幣政策操作帶來“兩難”。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直面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堅定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充分展示了有效調控經濟運行、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三、繼往開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開放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了外商獨資銀行、合資銀行和外商獨資財務公司,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穩步增長。國際金融機構的有效參與促進了市場競爭,優化了市場結構,提升了國內金融機構的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我國金融業已經發展到了更高層次的市場準入、更廣泛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