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雙江人將花燈和鐵環合二為一,製成獨特的“滾燈車”,既能像鐵環那樣推著跑,也能使花燈在跑動中轉悠,跑得越快,轉得越歡,讓人大開眼界。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一、走進長沙縣

說到燈展、花燈、燈謎,我們都不陌生。年紀稍大點兒的人,小時多玩過“滾鐵環”,也就是用一個帶彎鉤的長柄,推著自制的鐵環滾來滾去,嗆啷嗆啷,煞是快樂。回憶起來,其實是“極為無聊的快樂”,但那時玩具極少,這“滾鐵環”便是我們最得意的娛樂項目。誰的鐵環粗大,誰能玩出新花樣,自然會享受到更多的榮耀,深受小夥伴們羨慕。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清明節後幾天,我應邀去湖南長沙,原想感知茶鄉的春色,結果在長沙縣雙江鎮卻有了意外的收穫。雙江人將花燈和鐵環合二為一,製成獨特的“滾燈車”,既能像鐵環那樣推著跑,也能使花燈在跑動中轉悠,跑得越快,轉得越歡,讓人大開眼界。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提起長沙,難免要想起嶽麓書院的那幅著名的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我所探訪的長沙縣以綠茶名世,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楚之茶,則有湖南之白露,長沙之鐵色。”長沙鐵色即今安化茶,因為在歷史上,安化曾隸屬長沙郡。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如今的雙江人,除了製茶,還將昔年的“滾燈車”從歷史塵埃裡挖掘出來,讓我們得以看到這具獻給皇家燈會的禮物。2007年,“滾燈車”被列入長沙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在雙江文化公園,碰到“滾燈車”的表演傳承人吳樂華老師。吳老師年愈七旬,精神矍鑠,是雙江村文化站的老站長。“滾燈車”就是他經過多年尋覓,拜訪多位民間工匠,才親手製作、恢復如初,成為節慶廟會上的一道民俗風情。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我們先到雙江文化館,走進擺滿“滾燈車”的房間。同行的幾位迫不及待,拿起“滾燈車”就推,結果不得要領,東倒西歪。吳老師指點,要將手腕放靈活,轉“8”字才會滾得歡。果然,大家便在房間裡滾將起來,覺得還不過癮,又拿到院子裡跑。只見人語喧譁,彩燈旋轉,方方圓圓,彷彿時光倒流,又回到童年。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二、“永樂觀燈節”

吳老師說,“滾燈車”是雙江鎮人娛樂和觀賞的華燈。確切地說,是一種獨特的玩具,既能鍛鍊身體,也可集體表演。許多人推著用木竹和紙片做成的燈車,踏著編排好的動作載歌載舞,在全國恐怕也很少見。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滾燈車”起源於明朝永樂年間,起初在廟會祭祀等活動中使用,在遊行或進香時進行表演,類似北方社火中的燈籠舞。相傳朱元章在湖南擊破蒙元,雙江戰亂和瘟疫盛行,荒無人煙。當時以吳、饒、羅、代四姓為主的江西人,遷徙到雙江鎮赤馬村定居。這批人就是現代雙江人的祖先,他們以江西車子為基礎加以改進,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滾燈車”,在當時頗為興盛的雙江赤馬殿廟會上表演,吸引山前嶺後的鄉鄰前來觀燈。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俗話說:“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自十一日起,賜節假十日。”皇帝將與民同樂,舉辦觀燈節,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紛紛製作各種花燈。雙江人經過反覆研究製作出來“新概念滾燈車”,準備赴京參展。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可惜,事與願違。因“滾燈車”燈架由竹篾製成,燈籠由彩紙糊成。京城路途遙遠,結果藝人們在過江時遇到風浪,“滾燈車”半路被損壞,錯失到京城爭雄的機會。所以,當年的“永樂觀燈”,並沒有雙江“滾燈車”的身影,但它卻在當地完好保留下來。六百多年間,雙江的各種節慶和集會上都能看到“滾燈車”表演。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三、製作與表演

“滾燈車”由燈把、中心柱、木輪、木軸和燈架底坐板、內燈籠、蠟燭座、外燈架等八小件組成,製作工藝獨特而複雜。在燈把上固定木輪,木輪上面有燈架底坐板,燈架底坐板上為六稜或八稜彩燈;內燈由六個八方形竹篾架圍成,糊上描有花鳥蟲魚彩紙,顯得吉祥喜慶;外燈架包彩紙花邊,包含了木工、紙紮、民間彩繪等工藝,由木工與農村紙紮藝人共同完成;表演時,燈內點一支紅燭,照得滾燈車紅火透亮。人們推著燈車跑起來,木輪滾動,摩擦木板旋轉,上面的整個花燈就旋轉起來。如果多人組合,再配上套路舞步和鑼鼓音樂,即可載歌載舞,成為集體表演節目。現在多使用橡膠小輪和金屬燈架,容易製作而且結實耐用。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滾燈車表演人員著漢族傳統服飾,可單人表演,可集體表演。表演形式有“三星高照”、“玉女穿梭”、“太極圈”等,配上鑼、鼓、笛,演奏《送春歸》、《梅花歌》等曲牌,古樸典雅,清麗委婉。單人表演以轉“8”字為主要形式,集體表演像傳統武術一樣,有相應的“燈譜”,即固定套路與技法,如“三星高照”、“太極轉圓”“玉女穿梭”、“魚躍龍門”等。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滾燈車”外表看似方,而滾起來卻是圓。吳樂華老師說,以前每到農曆臘月二十四,雙江的細伢子們最想得到的禮物就是一輛古老漂亮的滾燈車,然後推著它,走村串戶討糖粒子,口裡唱著“滾燈方,滾燈圓,紅紅火火過大年;滾燈亮,滾燈新,熱熱鬧鬧過新春”。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四,發展和傳承

滾燈車的製作和表演,由不同的家族來承擔。吳老師的家庭檔案盒裡,詳細記錄著傳人名錄。製作傳承人有清末的羅玉林、民國的羅瑞生、當代的羅忠華。舞技套路傳人有清末的吳吉祥、民國的吳仲甫、當代的吳樂華。由此可見,這一技藝的製作和表演,實際由羅姓和吳姓家族傳承。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如今,雙江藝人的巧手,讓滾燈車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成為大型廟會、鬧元宵的必備節目。因其表演形式多樣,在音樂、民俗、體育等方面在一定學術研究價值,雙江中學已將滾燈車列入了校本課程,還把滾燈車運動融進了集體廣播操。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其實,雙江鎮還有個與滾燈車齊名的娛樂節目,即“鑼鼓亭子”表演。隨著時代的變遷,“滾燈車”和“鑼鼓亭子”演變為節慶廟會活動中的主要項目,如迎新結婚、集會遊樂、春節龍獅大拜年以及地方大型節日慶典等。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滾燈車對研究我縣民俗、宗教、體育等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但能否在雙江民間世代傳承,實在不好說。”吳老師不無憂慮地告訴地說,“上個世紀 40 年代前後,雙江赤馬殿有鑼鼓亭子會、滾燈會、秧歌會、戲劇會等 50 多個民間社團,如今許多班社已經消失。”

我從明朝滾來,燈籠也能這樣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