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冒牌貨」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可以分為3種:

警惕: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冒牌貨”

1、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有銀行信用背書,安全性不用擔心!每款產品都可以在中國理財網查詢到對應的信息,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查不到,那你肯定“中獎了”。  

2、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如基金、信託等) 銀行相當於一箇中介,幫有實力的基金公司、上市公司賣產品,從中獲取中介費。但銀行畢竟是老傳統,在風險控制方面還是很給力的,並不是隨便一個產品都能上,這些產品是需要通過審核、篩選才能上架的。這相當於有銀行的隱形背書,安全性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3、銀行員工推銷的理財產品 正是假理財的“重災區”,也是第一案發現場! 咱經常聽到什麼飛單、假理財等負面新聞,實際上就是缺乏職業操守的銀行工作人員打著銀行旗號私自販賣其他理財產品,而這些理財產品根本沒有經過銀行審核,風險未知! 不出事還好,這些人笑呵呵獨拿銷售提成;一旦東窗事發,銀行就得背鍋...(把你銀行爹坑得慘啊!)  說到這,有朋友肯定想問了,到底還能不能買銀行理財啊?” 嗯,憋急,可以買!但一定要知道正確方式!   

如何買到安全的銀行理財?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有兩個渠道,一是銀行櫃檯;二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APP,後者統稱為網上購買。 中國銀監會召開的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中就針對銀行理財產品特別指出一點:“買者自負”,切實打破“剛性兌付”。 說白了,銀行理財產品不再穩賺不賠,投資者可能會遇到各種風險事件。

那麼,如何避免入坑呢?一、銀行櫃檯   在銀行櫃檯購買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就是銀行員工職業道德風險。 人家大爺大媽明明想要買銀行理財,可是銀行工作人員卻說現在銀行理財收益不高。結果大爺大媽被忽悠買了基金、保險...   這種情況都算良心的,起碼是真的代銷理財產品,最坑的是個別銀行員工與外部人員私自勾結,騙客戶去購買一些虛假的理財產品,資金直接流向了銀行體系之外!!   二、網上購買  此渠道相對安全,因為網上的理財產品都是有備案的,在中國理財網都能查到產品的名稱。 在網上購買銀行理財對於投資者自身的理財專業知識要求較高,如果你對理財不太懂,很可能會買到自己風險預期之外的東西,比如基金、期貨等權益類產品。  在銀行櫃檯購買銀行理財,要確保自己買的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而不是銀行代銷的高收益理財,更不是銀行某些坑爹員工虛構的假理財。 業務要在銀行櫃檯辦理,錢要轉到銀行渠道,如果有銀行工作人員聲稱可以買到高收益內部理財,但是你的錢要打到他的賬戶裡,他幫你代為辦理,肯定是騙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