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之战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先进的蚩尤部族缘何败给了炎黄联盟?

传说6500年前,华夏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以黄帝和炎帝为首的炎黄部落在逐鹿之野迎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族。由于时间久远,相关的记载都比较模糊,但后世依然有不少古籍收录了这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现在一般都认为逐鹿之战对于华夏族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并奠定了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的地位,是中国历史由原始部族向文明过渡的转折点。

传说在这场战争中,黄帝曾驱使熊、罴、狼、豹、貙、虎等野兽为其冲锋陷阵,但是面对生产力较高的九黎部族还是损失惨重,最终获得众神的帮助才战胜蚩尤,并将其斩杀于中翼。

逐鹿之战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先进的蚩尤部族缘何败给了炎黄联盟?

逐鹿之战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先进的蚩尤部族缘何败给了炎黄联盟?

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关于驯兽作战的记录,那么在逐鹿之战的时候黄帝是不是真的驱使过百兽为其作战呢?如果是真的,为何这些驯兽术却没有流传下来。

在《古墓丽影:起源之战》中有一段台词认为,任何传说都是有现实基础作为依据创造出来的, 因此对于逐鹿之战当中的各种传说,我们也应抱着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其中的细节,而不是只当其是神话传说而一笑带过。

现在的历史学研究普遍认为,九黎族是一个有几十个氏族和九个部落组成的庞大部落联盟,其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应普遍高过中原地区的炎黄部族。根据文献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认为,九黎族的发祥地应该在山东一带,现如今山东出土了大量史前文化遗迹,属于大汶口文化时代晚期。因此通过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结合认为,九黎的文化体系应该是和大汶口文化相吻合的,而从大汶口文化出土的文物来看,大汶口地区的生产水平的确较之中原地区要高。

逐鹿之战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先进的蚩尤部族缘何败给了炎黄联盟?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

因而和九黎交战,炎黄部落自然在武器工艺上便处于劣势,但炎黄部落赢就赢在势力庞大。在战时驱使熊、罴、狼、豹、貙、虎等野兽为其作战,但关于驯兽的历史真相,根据推测则很可能是后人对前人文献的误解,其中的兽名并非真的是野兽,而是炎黄部族臣属的氏族势力,只是他们以熊、罴、狼、豹、貙、虎为氏族图腾。

以野兽作为氏族图腾的做法在我国古代应该尤为常见,比如有传说认为,我们中国龙图腾的最初由来就是由黄帝创造,他每收服一个部族,就会将那部族图腾中的一部分添加在自己的图腾上,因此后来形成了龙,龙的形象分别以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鬓、蛇身、鱼鳞、鹰爪九种为组成,因此说“黄帝驱百兽为其作战”的传说实际上是黄帝统领各部族一起作战的解释更为让人信服。

逐鹿之战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先进的蚩尤部族缘何败给了炎黄联盟?

逐鹿之战

关于逐鹿之战的历史起因,现在史学界的观点大多认为是九黎和炎黄双方为了争夺适合放牧和农耕的地盘而爆发的战争。当时位于山东的九黎族生产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部族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和生产资料而不断向西扩张,在过程中与炎黄联盟遭遇,起初九黎族先向炎帝部族发动进攻,并把炎帝的势力赶出其居地,后来又继续向东扩张,过程中对黄帝造成威胁,同时又因黄帝与炎帝是联盟,因此黄帝决定率领众部族向九黎征战,从而引发了这场空前的史前战争。

逐鹿之战的本质是生产力先进的文明为获取生产资料对生产力较为落后的部落发动的战争,在面对九黎部族精致的武器的时候,炎黄联盟上下一心,最终击败了蚩尤,从而奠定了炎黄联盟在中原的地位,加速了华夏族的融合与形成。

逐鹿之战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先进的蚩尤部族缘何败给了炎黄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