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程维: 清华北大学生为何走了?全球抢的是智慧资源

滴滴程维: 清华北大学生为何走了?全球抢的是智慧资源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作题为“分享经济发展中国”的报告,从打车软件技术、交通大数据应用、人才计划、战略部署等多个角度对滴滴迅速崛起的关键、滴滴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方向以及全球互联网发展态势做了详尽的阐述。

-----------

以下根据程维演讲摘要:

我深刻地看到,在一个一个的行业里面,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不断的去改造每一个垂直的行业,一切改造的目的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降低整体成本为目的的。

最早打车软件解决租车行业信息化的问题,后来的专车和快车,在推动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出租车行业不够市场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第一是价格并不反映供需,第二是服务并不决定司机的收入。价格不反映供需就是很多人打车,只有很少的车,但是价格是固定的,并不能够激励到司机,缓解供需不平衡,也不能够挑选出来到底谁更着急,谁应该先走,价格的杠杆是没有的。平峰期的时候很多车闲置,或者司机返程价格也不能降一点。出租车整体服务不好,并不能怪司机,那些服务好的司机,他并不能比服务不好的司机收入高,反倒是那些偷奸耍滑的、绕路的司机能赚到更多钱,这个收入分配和激励的机制是失灵的,好的司机不会被鼓励,坏的司机不会被惩罚,所以服务会越来越差。

滴滴的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这些业务高速发展,三年半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变成了整个中国甚至全球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有3亿用户,在中国400多个城市里开展服务,司机超过了1400万,1400万的司机是整个中国所有机动车总量的10%。每天服务的订单超过1300万,1300万订单是整个中国第二大的互联网交易平台,第一大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是淘宝,是电子商务,它一天大概有超过3000万笔交易,我们大概1300万笔,但我们才发展了3年多。我们相信出行有一天一定是中国交易笔数最大的平台,因为购物大概一个月、两个月才买一两次东西,一周买一次的叫剁手党,但大家每天都有一两次的出行,是最高频的服务。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是铁路总公司,平常一天大概服务500万人次,在今年春运初七那天返程那天创历史新高,1034万人次。滴滴已经超过铁路总公司,超过所有公交集团、地铁集团成为最大的出行服务企业,我们每天服务超过1300万次。但是今天大概只有1%的出行从线下到了网上,淘宝在全中国渗透率超过13%,我们还有超过十倍的空间,还处于发展的很早期阶段。社会给了滴滴很大的信任,从安全、服务到效率,滴滴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也有很大的责任。

大家知道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是从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工业时代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工业时代所有的人都是拥有经济,大家的梦想是成为中产阶级,要拥有越来越多的商品,要买房子,买车子,这些需求拉动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所有的工厂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拥有的欲望而大规模生产,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率,降低商品的成本让每个人拥有很多很多的商品,这是过去300年整个工业时代主要的一个脉络。全球产业分工先从欧洲生产、美国生产再转移到了中国,现在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印度,这是工业时代大的脉络。

但是,人类是不是可以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这么多资源,拥有这么多工业商品呢,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那些资源紧缺的领域开始孕育出分享经济的萌芽,也只有互联网时代,那些紧缺资源的行业也才会开始有分享经济的萌芽,而分享经济是未来20年整个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发展趋势。

资源瓶颈的行业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那什么是最瓶颈的行业?还不是住宅,房子可以往上建高楼,可以建地下室,居住资源是三维的,而交通是二维的,大家都在一个平面上出行,城市里交通资源碰到很大瓶颈。

原来在大城市里面,如果你没有车,出门你只能坐公交或者出租车,是很不方便的,所以逼着大家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要买一辆车,这种需求拉动了中国过去十几年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去年开始出现拐点,为什么,是因为汽车太多了吗?中国有多少汽车,据统计中国有1.4亿辆机动车,而中国有8亿的城镇人口,大概就意味着只有17%的人口是拥有汽车的,北京有500万辆机动车,3000万的总人口,大概也是17%北京的市民是拥有汽车的。这个数字在美国大概是50%,中国的人均拥有汽车的比例还大概只有美国1/3,美国每个家庭都有几辆车,中国还没到这个程度。

所以中国是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的,每一个城镇的居民像美国人一样拥有一辆车。怎么办呢,大家生活水平要提高,大家希望出行能够越来越方便舒适,唯一的办法就是未来10年,不能像过去10年一样每个人去买一辆汽车,而是让一个汽车服务几十个人,不增加汽车总量但靠分享服务更多的人,大家按使用付费而不再需要拥有汽车。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要买一辆汽车,买一个汽车大概只有4%的时间在开,但是要付100%的钱,整个城市要为那个96%买了以后都会闲在那里的汽车去修建这么多停车场。真的有必要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吗?

还是说按照使用付费就好,有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去把现有存量的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把它闲置的时间拿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使用,降低了每一个人的成本,提高了整个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

中国原来最缺的是信用体系,没有信用体系是不能要求人性的,只能靠大数据记录每一个次的行为,并且让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任何地方的行为都是被大数据和互联网沉淀下来的,就像司机一样,原来绕一个路这个行为不被知道,因为体系不健全,所以会被纵容或者默许,但是大数据和信用体系一旦建立,会使得所有的行为被记录,被透明化,而且要为之负责任,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就会变好,人性都是差不多的,我也不觉得西方人比中国人好在哪里,还是体系建设的问题。所以Airbnb、滴滴都是在资源瓶颈里面,需求又很多,打破了拥有的边界,开始把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开始有了分享经济。

中国很有可能是全球分享经济的领军国度,工业时代并不是我们引领的,但是我们相信分享经济时代中国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和欧洲,是因为原来中国的资源比他们更加瓶颈。我们还是以滴滴为例,Uber在美国并没有改变美国人出行的基本习惯,美国人出行还是自己开车为主,因为美国买车很便宜,油也很方便,自己开车出行只有7美金/次,但美国人力成本很高,司机很贵,所以打车成本大概要21美金/次,所以打车是自己开车3倍的成本,所以美国是没有钱的人自己开车的,有钱了才雇一个人,不管出租车还是雇别人给你开。

Uber在美国出现之后把21块钱打到了14块钱,但是依然要比自己开车贵,因为Uber的司机也是很高的人工成本,所以整个北美的移动出行发展的比中国早两年,他们已经发展了6年。整个北美Uber和Lyft所有的公司加起来一天只服务了200多万人次,但是中国为什么只有四年不到的时间,一下子就有1300多万人次,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是因为中国的成本结构不同。中国是买车很贵,不管汽车购买的成本,各种各样手续的成本,还是以后使用被限制造成的成本,这个成本算下来,摊到每一次开的里面大概要花20美金,这个成本还在越来越往上涨。

我们相信随着拥堵费、停车费越来越贵,摇号越来越难,总有一天北京和上海的停车费会超过你开车去吃饭的钱,发现吃饭的钱还没有停车费贵,那就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开车去吃饭了。大家不要笑,今天的曼哈顿、香港岛就是这样子,所以在中国买车出行是很贵的,出行一次的成本大概是20美金,但是滴滴只要4美金。

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大家知道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推不起来?因为老百姓是很在乎车购买的价格的,而对于使用成本,用的不多所以并不是很敏感,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很在乎使用成本。所以我们有动力去推动电动车普及。

刚刚在深圳,我们帮助比亚迪销售了将近1万台电动汽车给司机,我们希望未来滴滴网络内全职司机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成。

无人驾驶,正是因为美国人工成本非常高,所以美国所有的顶级互联网公司都在全力投入无人驾驶,好像听起来还很遥远,但它很可能会像AlphaGo一样会横空出世,突然有一天它告诉我们电脑下棋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人脑,那一天起全世界的棋手可能都要失业了。同样也会有一天,我们听到美国或者欧洲有一辆电脑驾车的水平超过了人脑,开始有电脑能够模拟人的眼睛识别物体,开始有电脑比人脑更精准的判断,反应更快更稳定,不会疲劳驾驶也不会喝酒。

大家要知道Google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路上开了100多万公里。没有几个人类能够开100万公里,有也都是出租车司机。Google还会不断累计,车也会越来越多,每一公里驾驶都会变成数据累计到电脑上面去,总有一天电脑超过了普通驾驶员的人脑,就像AlphaGo超过了李世石一样,一个新的时代就到来了。就是因为美国的人力成本太高了,所以他们有巨大的动力去推动这种变革,一旦技术变革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就会普及,到时可能第三方出行的成本还会降低60%。

想一想,5年以后如果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变成现实,我们叫一辆车和买一辆车有什么区别,你坐进去也是没有司机的,你为什么要买一辆车,买一辆服务你一个人,共享汽车一天可以服务30个人,你的成本是滴滴的30倍,你还要考虑停车、维修保养,所以我说,10年以后大家就会不再买车了,10年以后买一辆车就像今天我们买一匹马一样,变得非常奇怪。

很多人说我开车有驾驶乐趣,那还有赛马场,还有赛车场,想开去那里开就好了,我本人是没有驾照的,我觉得我也用不上了。所以我们能看到因为有了滴滴这样的出行方式出现。中国的城市白领购车的意愿在过去两年时间力下降了20%,这是麦肯锡的一份报告里的数据。如果说未来滴滴越来越稳定,能够保证一定叫到车,保证车一定多长时间到,保证服务,我们会不断的提高培训司机的服务水平,比自己开车体验要好的多,路上可以处理事情打电话,到地方不用停车,价格越来越便宜。大家会越来越多放弃拥有汽车,我相信这种趋势是必然的。

分享经济其实是你不需要再拥有汽车,我们相信10年以后,你家里不需要有几辆车,但是反过来拥有了所有的汽车,拥有了所有品类各种各样的汽车。我要去接领导的时候要有一个奥迪,甚至有一个奔驰S,按次数付费。年轻人接女朋友的时候,甚至可订一辆法拉力给她,拥有一辆法拉力需要500万,但你拥有一次500块可能就行,如果你腻了还可以换一辆玛莎拉蒂。周末的时候你想带全家出去玩的时候,你叫一个房车就好了,一般家里也不会买房车,你订一次也就一两千块钱,没有必要花一百万买一台。可能下一周你来北京或者去武汉或者去贵阳,你不可能在这些地方都有车,滴滴给你漫游,月底的时候我们跟联通电信一样,给你寄一个帐单就好了,这个帐单里写明你什么时候用了多少次,每一次都很便宜,加起来就是总费用,月底的时候信用卡付费就好了。所以你并不需要拥有汽车,但实际你又拥有了所有的汽车,你拥有了24小时永不休息的司机。

分享经济的发展还只是整个全球汽车产业第二次革命的开始而已。汽车行业面临巨大的变革,工业时代最后的壁垒就是汽车工业,所有的工业品都会被互联网,被智能设备逐步取代。

大家看一看原来日本最大企业的是索尼,索尼做什么的,录音机、照相机、传统的功能手机,这些东西全部被一个叫苹果的智能手机打败了。诺基亚也是一样,整个欧洲最强大的手机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不是被一个传统工业企业打败的,而都是被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打败的。

美国所有顶尖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未来汽车,苹果在做汽车,特斯拉在做汽车,Google、Uber在做无人驾驶,他们相信颠覆这个行业的一定是像苹果一样的科技公司,会有一个互联网公司做一个未来的智能汽车出来。他们说未来的智能汽车首先是一个互联网汽车,是一个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电动汽车,是一个按需定制的汽车。他们跟我们讲的车,跟原来的汽车可能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一定要往前开,他为什么不可以往后开,为什么不可以斜着开,为什么是轮车,为什么不是一个球,它的颠覆性和创造性已经跳出了原来的范畴。

大家觉得十年之内欧洲的传统汽车企业挡的住互联网汽车吗?我自己交流下来,我自己的感觉是挡不住,不在一个时代,不在一个考虑的维度上面。今天路上这么多汽车,这么多品牌,像不像iPhone出来之前,三星出来之前那么多的手机品牌,那么多的型号,那么多的功能,但都是最基础的电话和短信功能,你也干不了别的。它本质上还是一个通信硬件而已,跟今天的汽车很像,需要这么多品牌吗,需要这么多型号吗,它到底是一个软件还是一个硬件,这个界限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相信这是一个互联网革命逐步替代工业革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趋势。互联网汽车一定会打败所有的传统汽车。所以今天滴滴这种移动出行方式只是互联网出行的第一朵浪花,是整个汽车第二次革命的前奏而已,下一步就是分享汽车、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未来5年、10年时间里面我们看的见的技术进步都会改变这个世界,关键是今天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抓住产业变革的机会,能够在未来找到新的动力,我们是靠工业时代的产品去赢,还是靠互联网的创新去赢。

工业革命时代本质是机器替代人的体力,把人从体力劳动里面解放出来,互联网时代上半场结束了,下半场是人工智能。信息革命的本质是机器替代人的脑力,把人从未来会越来越复杂的脑力劳动中替代出来。AlphaGo就是一个智力游戏被替代的结果,驾驶就是一个脑力劳动,后来会发现机器也可以做,它就会被替代出来。大家不要担心这些出现后有人会失业,工业革命的时候也担心的,纺织机器出现后以后纺织工人怎么办,有了农用机械之后农民怎么办等等,这是一个必然的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的下半场开始的时候,创业机会已经很少了,现在互联网创业也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创业就跟买股票是一样的,在大家都买股票的时候就不应该买了,连大妈都在买股票就应该卖了,大家都不买的时候就应该买。

所以互联网的上半场互联的机会,连接的机会已经过去了。下半场就是人工智能,连完以后开始有了数据,开始有了计算能力,开始有了更先进的算法。人工智能是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算法,第二件事情是大规模的云计算能力,第三件事情是海量数据的沉淀。

未来在各个领域里面都会有垂直的电脑出现,上世纪40年代神经网络算法提出来,就是用电脑模拟人的脑神经。最近5到10年主要是因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大量数据的沉淀,今天AlphaGo的计算能力当于十几年前IBM森蓝的几千倍,AlphaGo大概有4000个GPU集群,它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人能想象的极限,开始跟人下棋,后来把AlphaGo分成两个,左右互搏,大家知道周伯通吧,他经常自己跟自己过招,AlphaGo已经下了10万盘,一个正常的棋手一生也就下一千盘棋,所以它很快就超越了人类,这只是一个电脑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超过人的案例,未来还会出现在很多新的领域,下一个领域可能就是无人驾驶,慢慢就出现一些智能终端在云端,开始去驱动所有的生态。

原来在中国守住是靠本土化和政策优势,本土化就是中国的国情你不懂,所以你没有我反应快,或者政策优势,我们有时间发展起来,但是核心能力如果不超过对方你是出不去的,到印度、东南亚就没有竞争力了。正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多互联网公司成功了,所以有很多经验,很多人才被沉淀下来,也有很多的资本,我们开始有能力跟美国一线的公司竞争技术,之前是不敢想的。我们在全力以赴的从美国请很多科学家回来,我们发现工业时代不管是最强的公司还是国家,在全世界掠夺的都是矿产资源,在抢占石油,抢占各种金属矿产。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大家在抢的其实是智慧资源,你去看一看硅谷的互联网公司,不全是美国人,Airbnb、Uber有1/3是华人工程师,我们最优秀的年轻人到美国留学,北大清华最好的学生都去美国留学了,学成以后都留在了当地,这里面留在学校的那部分也都被互联网公司挖走了。我看到美国互联网公司里面,有非常多的印度人,华人、犹太人,都是最聪明的人去给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打工,帮它研究前沿的技术再来占领全球。

去年我跟习主席去美国参加中美互联网论坛,中美互联网巨头在一起开会。紧接着是印度总理莫迪去了硅谷,大概有5000个还是1万个印度人在迎接莫迪,场面壮观,“印度人正占领硅谷”,Google的CEO是印度人,微软的CEO是印度人,日本软银的CEO是印度人,但是他们给人家打工很厉害,回国创业就不行,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羡慕人家的。印度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全面被美国打败,我们在国外不行,回来以后一定要守住本国市场,不断尝试走出去。

所以我们是看到这样一个信息革命和互联网发展的巨大的趋势,滴滴又正好处于这样一个分享经济的风口浪尖,虽然还有很多的挑战,虽然我们还是很年轻,但是我们还是有这样的决心,让出行更美好,让司机受人尊敬,打造一家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