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大捷岳飞以五百人大败金国十万大军,这场大捷是否真的存在?

一德格天1

岳飞带的这500人不是一般的部队。他们是岳家军的精锐骑兵:背嵬(wéi)军!

岳飞手下的岳家军共有十二军,鼎盛时期共计十万余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游奕军、踏白军、背嵬军。

三者中,以背嵬军最为精锐,是岳飞的亲兵卫队,是"岳家军"的精华所在。

背嵬军身穿铁叶片革甲,头戴围盔;主要武器有:长、短刀,弩和十余支弩箭,硬弓和二十支箭。背嵬军与敌交战时,一百余步时,先用弓箭射人;然后,用弩射马;最后再冲上前去长刀拼杀。一个冲锋过去,再重新集结进攻,重复一遍上面流程。

背嵬军有8000骑兵,数万步兵。骑兵由王刚统领,步兵由岳云统领,两人直接归岳飞指挥。在颍昌和郾城,背嵬军两次大胜金兵。

郾城一战,岳飞先用背嵬军步兵,大破金兵“拐子马”,然后以背嵬军精锐骑兵冲阵,大败兀术的一万五骑兵和十万步兵。

之后,颍昌一战,金兀术统兵13万人:骑兵3万,步兵10万。岳飞以800背嵬精兵为先锋;同时,岳飞麾下中军统制王贵,以及姚政、岳云分别率领中军、游奕军、亲卫军也出城攻击金兵。岳飞所部全力拼杀,"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才在颍昌大败金兵。

回归正题,我分析下“颍昌一战”以后,岳飞在朱仙镇以500人大败十万金兵一事真假。

首先,我们先看下颍昌一战。岳飞以八百背嵬军骑兵负责冲击敌阵,打乱敌人阵型的。还要依靠王贵,姚政、岳云分别率领的中军、游奕军、亲卫军等兵马负责对付金兵的“拐子马”骑兵。才取得颍昌一战胜利,而且,战果不是很大。

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

金兵总共来了十三万人,才损失了7000余人,金兵战损不到十分之一。这样的损失,对金兵来说,肯定不算“伤筋动骨”。

然后,我们以“颍昌”战况,来分析下朱仙镇一战。此时,岳飞的背嵬军从800人减到500人,而且,没有中军、游奕军、亲卫军等兵马支援,还能大败10万金兵吗。

结果很明显吧。颍昌一战的时候,岳家军差点撑不住了。老将王贵都有些气馁了,幸好岳飞鼓励,加上守城的董先和胡清也率军出城增援,岳家军才打败金兵。

其次,现在,有学者也提出在《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兴十三处战功录》三书中,没有提到过朱仙镇的事。只在岳珂《鄂王行实编年》及《宋史·岳飞传》有记载。所以,很多人认为朱仙镇一事不存在。

最后,我的观点是,古人好吹牛。就算是岳飞去打了朱仙镇,金兵也不可能有十万人驻扎在哪里,最多5000人。要是真有十万金兵,岳飞的500人去了就会和杨再兴的300骑兵,有一样的结局,全部战死。

其实,夸大战果,也是鼓舞人心所必须的。也是朝廷的一种治民手段。古代打仗的时候,夸大战果是常有的事。明清时,官军甚至还有靠杀百姓来冒领军功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郾城之战金军惨败,死伤无数,其战力凶悍的“特种部队”——“铁浮屠” 、“拐子马”基本被岳家军摧毁殆尽,金都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不甘心失败,为扭转不利局势,他率军攻占了郾城和颖昌之间的临颍(三地都在今天的河南),妄图切断南宋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和部将王贵所统辖部队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岳飞识破了完颜宗弼(兀术)的企图,料到他必率军攻颖昌,于是调整部署,命其子岳云率部分骁勇善战的“背嵬军(护卫亲军)” 迅速驰援颖昌;同时,他派遣统制官张宪领“背嵬军”、“游奕军(骑兵)”向临颍进发,准备迎战金军主力。

绍兴十年(1140年)7月13日,岳飞麾下悍将杨再兴率300精悍骑兵,到临颍以南的商桥侦察敌情,突与金军前锋遭遇,再兴临危不乱,率300骁骑突入敌阵大砍大杀,击毙金军2000余人,后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

金兀术为避免与张宪决战,除留少量金兵守临颖外,将各路主力部队集结在一起,然后率领大军向北疾驰,准备围攻颖昌。7月14日,张宪率军进攻临颍,击溃守城金军后,一举收复了临颍。几乎与此同时,金军统帅兀术率昭武大将军韩常等人的部队,以三万骑兵列阵于颖昌城西,另以十万步军摆阵于舞阳桥南,连阵十余里,端的是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杀气冲天。

驻守颖昌的宋军有3万余众,主将是王贵、董先、岳云等,这支部队是岳家军的精锐。

见金军大兵压境,志在必得,王贵将守城的指挥权交给董先、胡清二将,他自己亲率中军和“背嵬军”,联手岳云率领的游奕军(骑兵)主动出城攻击金军。岳云率8000骑兵居中发起冲锋,正面猛攻金军步兵;王贵又以宋军步兵为左右翼,攻击列于颖昌城西的两翼金军骑兵。岳云一马当先,杀入敌阵,先后出入金军阵营十余次,几处挂彩,裹伤后仍奋力拼杀。这一仗,打得惨烈无比,从清晨战至午后,双方血战数十回合,一时难分胜负。

把守颖昌城的宋将董先、胡清见状,立即率城中守军出城增援。见生力军杀到,宋军士气大增。城里城外的宋军合兵一处,气势如虹, 本已逞胶着态势的战局迅速扭转。

宋军将士愈战愈勇,激战中,完颜宗弼的女婿、统军上将夏金吾被宋军打死,接着,金军副帅粘罕阵亡,另外还有金国千户5人,大小将领78人被宋军阵毙,这一仗金军被歼灭5000多人,被俘2000多人,损失战马3000多匹。完颜宗弼(兀术)见形势不妙,想率败兵撤退回汴京。岳飞率得胜之师衔枚急追,痛剿穷寇,一直追到距离汴京只有45里路的朱仙镇。完颜宗弼在朱仙镇集结10万金兵,准备迎击紧追不舍岳家军。岳飞一面正面佯攻金军,一面派偏师转向黄河渡口从侧面攻击金军。金军猝不及防,全面溃败,狼狈不堪地退入汴京城内,并准备弃城北逃。岳飞发起的反攻并收复中原的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朱仙镇大捷真的发生过,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只不过岳飞以500人击败金国10万大军之说纯属演义夸张。据考证,朱仙镇一战,金国投入了10余万步骑的兵力,岳家军的参战人数也应不会少于4万。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谢友邀



各位脑补历史学家当然会认为朱仙镇大捷不存在,不然,怎么证明ta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呢?不然,怎么证明

ta已经圆满完成六年义务教育呢?


先看一个战例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六》

北宋六、七万保甲被六、七个金兵一冲即垮,按人数比例,刚好每个金兵战胜一万宋军(更多类似战例在我上一个答案里)

按各位脑补的说法,这是在给大宋抺黑,一个人一天杀一万头猪也不可能啊,猪没杀完,人恐怕早累死了。这时候ta忘了思考一件事~宋朝官员抺黑宋朝有什么好处?

有过群殴经验的人知道,开片输赢往往不在人数多少,关键在于大伙齐心协力,敢于砍刀见红,只要每个人都抱着二十年后咱又是一条好汉,砍翻我一个还有后来人之类的想法,你们就赢定了

北宋末年的金兵就是这样一群光棍,所以,2500人就敢向辽国叫板
~《金史.卷二.太祖》

所以这群光棍敢向拥兵百万的宋朝兴师问罪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十二》

这里要说明的是,阿骨打会诸路兵是在金收国二年(1116年),金兵攻宋是在宋宣和七年(1125年),没有理由相信女真壮丁在九年时间里翻六倍

~《金史.卷四十四.兵》

北宋灭亡后,金国经历数次内讧,活下来的病的病,残的残,该享福的告老享福,开国精锐所剩无几,签军便成为了金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绍兴十年,金国败盟,完颜宗弼“尽起河北乡兵”充作签军。靖康二年,二十万河北民众被金兵捉去买钱、换马,可想,河北民众对金人的感情有多深大,不临阵造反就已经算兀朮带兵有方了,出工不出力自然在情理之中

所以,每逢紧要关头,兀朮就派出最精锐的女真部队~重步兵铁浮屠,骑兵拐子马。他也知道,打胜了,这帮签军打个劫放个火守个城还可以,真要靠这帮人赢得关键战斗,那是想也别想的事

出乎兀朮意料的是,绍兴十年的宋军已经不是印象中那群乌合之众,女真精锐先败于顺昌,再败于郾城,最后败于颖昌

大量招剌北地遗民的宋军组织敢死队跟金人死磕,这种战斗比的就是谁更不怕死。很不幸,兀朮遇到了岳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



勇气和纪律是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的基础
~《要录.卷一百四十三.龟鉴》

“撼岳飞兵难吁”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有很大区别?
~《要录.卷一百四十三.吕中大事记》




再看成书时岳珂才十一岁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会编.卷二百八.林泉野记》

在临颖再次获胜后,岳飞欲乘胜追击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作为跟金兵打了十几年的岳飞会不知道痛打落水的道理?会等到朝廷批复后再追击?


~《会编.卷二百七.岳侯传》

听闻兀朮欲退,岳家军连夜追击

当然,岳黑认为,十一岁的岳珂影响了徐梦莘对史料的判断和选择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牛皋传》

牛皋“战于汴、许间,以功最”,有多大功已不得而知,从封赏升职来看,不会是仅仅收复又因撤军丢掉了几个州县这种简单战功

绍兴十年北伐,岳飞部呈多路突破态势,从诸多史料记载看,岳飞部已经对汴京形成三面包围
~《钓鱼今图绘古》





当然,右翼友军班师后,分兵这种能以最快的速度收复失地方式也给岳飞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直到颖昌大战战胜金军主力才算缓解了不利态势,乘胜追击金兵至朱仙镇

到底是岳家军的哪一支打到朱仙镇?战斗规模到底多大?这两个问题因为秦桧父子长期把持修史权而变得扑朔迷离,但是



从南宋史官记载可以判断,临颖之战后,岳飞曾有向汴京追击的命令

从战场态势看,岳家军有距汴京比颖昌近得多的军队

私人著史的目的是记录真实历史,吕中不会把未经考证的事写进《大事记》来降低自己的品味

岳珂写的东西严格说来不算史书,只是一些为了替岳家申冤辩诬的材料。如果朱仙镇之战不存在,岳珂不怕欺君?不怕被时人质疑?不怕辩诬不成反累家人?

岳珂能让南宋和元朝这些人精史官相信朱仙镇大捷存在,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凭脑补否认朱仙镇大捷的人不过是受迫妄想症的一种表现而已







为国钓鱼

这是一个无耻的谎言,1140年7月18日,还在临颍和金兵打,7月20日岳飞就逃跑了。岳飞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一天之内,跑三百多里“五百破十万”又跑回临颍逃跑。堰城离朝廷上千里,中间还要过江,7月18日打的临颍,高宗知道消息最快也需要7月25日以后。高宗要下所谓的“十二道金牌”等岳飞收到,必须是8月中旬了。可是岳飞早于7月27日,就逃到了顺昌,让金国兵不血刃就占领河南全境。而且,宋三百多年历史,根本没有用金牌调动过军队。如此重要的命令,怎么可能派一个小卒骑马来空口白牙的下命令?

从时间上就根本没办法安排这两场闹剧。想意淫岳飞的高大形象,来掩盖岳飞不战而逃,丢了河南的罪行。结果,欲褒成贬,把岳飞形容成一个让皇帝不放心的逆臣。正常的官员,皇帝下一道命令,足够了,一天之内下“十二道金牌”只能证明,岳飞一惯阳奉阴违,把皇帝的圣旨不当回事,高宗逼不得已才一天下十二道一模一样的命令。这样的话岳飞在高宗眼里,就是个乱臣贼子的形象。

实际情况,高宗的手谕。

七月十八日 岳家军在临颍击败金军。 ……已令张俊自淮西,韩世忠自京东,择利并进。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 高宗进一步调集兵力,旨在乘机殄灭金军。

七月二十日 岳飞撤军南归。

……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釁,亦须声援相及。杨沂中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卿可照知…… 高宗收到岳飞“措置班师”奏章,坚决反对,要他留下与诸将协同作战。岳飞未待皇上复诏,于七月二十日自行撤军。 七月二十七日 岳飞回到顺昌。 ……今韩世忠在淮阳城下,杨沂中已往徐州,卿当且留京西,伺敌意向,为牵制之势。俟诸处同为进止,大计无虑,然后相见未晚也…… 高宗未知岳飞撤军,要他留在京西牵制金军,不要急于觐见皇上。

从7月27日,高宗发给岳飞的手谕,可以看的清清楚楚,高宗根本就不知道岳飞逃跑了。何来“十二道金牌”一说?

而且,这场奇葩的“五百破十万”豪无策略可言,带五百骑兵,跑三百里,和金国十万以逸待劳的骑兵“对阵而列”,居然豪无军事常识的下命令“奋击”,以飞蛾扑火的方法,向十万严阵以待的金国大军发动自杀式冲锋,居然打的金兀术感慨“憾山易憾岳家军难”?表现出来的就一个军事白痴的做战指挥水平。而且,没有一个人伤亡,见了鬼了,十多万人打一架,拍个电影都怕不可能没伤亡。这么脑残的故事,居然可以骗到修编《宋史》的人。成为中国老百姓的骄傲,也算中国历史的耻辱事件了吧?

金将韩常一万五千人,就大摇大摆驻扎在堰城和颖昌之间的临颍,就打的岳飞向刘锜求救。让他带五百人去面对十万金兵,吓都吓死。岳家军主力是投降的伪齐军和投降的农民起义军,根本就没战斗力,岳飞一直都是避开金国主力,根本没有和金国主力打过,南宋和金国的决定性战役,岳飞更是一个都没参加。别忘了岳飞的罪名之一,就是抗旨畏敌。岳飞真有“五百破十万”的能力,根本就没必要逃跑。金国就来了十万人,还已经和吴璘,刘锜,张俊,韩世忠打了四五个月,正是岳家军歼灭的好时机,可惜,意淫总归敌不过强大的金兵。

一年前,我也不信岳飞那么不堪,遇到一个真正研究历史的,把所有证据摆在我眼前,不得不信。岳飞1123年从军,到1132年,才让张俊提拔成神武军副都统(从四品),岳飞升节度使是1133年,根本就没打什么战,和伪齐刘毅打了几战,没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1137年得太尉的虚衔,是镇压农民起义军。1138-1139年,两国议和,没战争。1140年岳飞5月中才出兵,7月20日撤军。需要查的就六十多天的历史。岳飞也就只有这几十天在和金兵作战。1141年抗旨,没有和金兵打过,然后就没兵权,被处死。岳飞就几十天和金作战的历史,岳家军自己的奏折,都还可以查到,南宋史官记录的史料,也还在。他就那么不堪,岳珂想加都没法加,时间太短,无篡改的空间。

说秦熺改岳飞战功?很搞笑就那么几十天,岳家军那天在哪里和谁打,有岳家军自己的奏折,有南宋史官的记载。有高宗的诏书,整个战役两军的行军线路,怎么改?就那么几十天,金国主力5月在顺昌围攻刘琦,6月12日,让刘锜击败,退回开封。岳飞想打金主力,除非是尊旨,必须是在6月12日以前赶到顺昌,结果,岳家军是6月20日,刘锜击败金主力八天以后,才到的堰城。

某些人不要以为,篡改了《宋史》就能掩盖真相,为所欲为。岳飞案的整个经过,《刑部大理寺状》《宋刑统》记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岳飞案经过大理寺两个半月审理,刑部合议定的罪,高宗亲诏赐死。有岳家军牛皋,董先,王贵,姚政,傅选,李兴,王俊,李道等十多名将领揭发作证,有同案孙革,于鹏等六名人犯招供。铁证如山,证据确凿。是经的起时间考验的铁案。靠一个“莫须有”的谎言就想颠倒黑白。是愚蠢的做法 。

所谓孝宗皇帝给岳飞“平反昭雪”,也是弥天大谎,1162年孝宗皇帝给岳飞“官复原职”是追封,但是,追复诏清清楚楚写着“做事以殁”指明岳飞是获罪伏诛。由于北伐需要给岳飞,童贯,蔡京等人赦还家人。并没有平反推翻原来的定罪。功过两分的处理。而且,岳飞儿子岳霖在1192年临死前,还嘱咐岳飞孙子岳珂,让岳珂“为先臣洗冤”,都“平反昭雪”了,还洗什么冤?自己就打自己嘴巴子,和“十二道金牌”一样谎言不攻自破。

还有许多谎言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说秦桧让韩世忠,刘锜,张俊撤军,使岳飞“孤军”。以上几个大将比岳飞早出兵,苦战几个月,都有撤军休整是事实。但是张俊在濠州是留有部队防守的。再说金兀术从千里之外的吉林来到顺昌都不称孤军。岳飞在南宋家门口,四面都是友军,高宗连禁卫军杨存中都派出来了,反而成了“孤军”?再说岳飞能“五百破十万”。金兀术苦战数月现在连十万人马都没有了,岳飞手上还十多万人马,还有什么好怕的?又说金兀术和秦桧既然千辛万苦想“害死”岳飞,好不容易等来个“孤军”的机会,秦桧居然让高宗“十二道金牌”把岳飞救了?我的天呐!意淫到自己都错乱了。


晓风2016

朱仙镇大捷,真实存在;

以五百人大败金国十万大军,实属夸大其词。

朱仙镇大捷,岳飞第四次北伐最后一战。此战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在朱仙镇大破金兀术。

真实的历史总是无趣的!大家还是先来欣赏热闹非凡的“八大锤大闹朱仙镇”!

岳家军在郾城、颍昌等战役中取得连连胜利,金兀术气急败坏,贼心不死。当年冬天,金兀术聚集六十多万人马,卷土重来,扑向朱仙镇。军师哈迷蚩献出‘金龙绞尾阵’,誓要与宋军决一死战。这 “金龙绞尾阵”其实是两条“一字长蛇阵”,打头尾扫,打尾头咬,犹如两把吞噬的剪刀,威力无比。

岳元帅与韩世忠商议后,约定来日决战。

开战当日,一声炮响,岳云一马当先,身后严成方、何元庆、余化龙、张宪等十余员大将飞速冲进阵来。岳元帅从左边杀入,韩世忠从右边杀入,三军用命,同仇敌忾,勇猛向前。尤其是几位小将的大锤光芒耀眼、威猛无比,将金兵打的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但 “金龙绞尾阵”绝非寻常阵法,只见两条大蛇蜷曲翻腾、缠绕绞杀,源源不绝的金兵铁桶一般围了上来。正在关键时刻,远来助阵的狄雷、樊成、关铃飞速冲进阵中。关铃的青龙偃月刀开路,狄雷抡动双锤、樊成挥舞银枪,金兵抵挡不住。金兀术见此情景,亲自提斧下台参战,被关铃三人“拼命三郎”的劲头杀的汗流浃背,赶紧调转马头就走。

金兀术怯阵,“金龙绞尾阵”立马群蛇无首。岳家军发起总攻,喊声震天气势如虹。只见岳云金锤耀眼,严成方银锤生辉,何元庆铁锤闪寒,狄雷铜锤灿烂,把绞尾金龙直接砸成了穿串辣条。金兀术溃败,连夜弃寨而走,岳家军乘胜追击,将六十万金兵杀的只剩下五、六千,金兀术狼狈逃窜一蹶不振。

此一战,即为响彻中原、声震塞北的“八大锤大闹朱仙镇”。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朱仙镇战役”到底是如何呢?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仔细查看了一些资料,谨慎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 朱仙镇大捷,五百骑兵大败金国十万大军

在《金佗稡编》中记载,金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在朱仙镇。岳家军的五百“背嵬兵”奇袭攻击,金兀术大军当即溃败。

个人认为,这一说法中的数据对比,明显是夸张;以五百大败十万,太把战争当儿戏了!

但是,朱仙镇战役应当属实。

有必要介绍一下背嵬军。

岳飞在与金军的连年征战中,缴获了大量战马,组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纯骑兵马军,也具备了能够发起大规模以骑兵集团野战的资本。

这支骑军,便是背嵬军,更是岳家军的主力。这支精锐奇兵,编制八千人。背嵬军的士卒选拔极其严格。通过技能比武、择优录取;优胜劣汰、优中选优,如此才能入选背嵬军。背嵬军战斗力骇人,每逢战役难以进展,必由背嵬军打开突破口;每仗战役艰难险恶,必由背嵬军冲开血路,岳家军才得以勇往直前。

另外,在骑兵之外,背嵬军还有精悍的步兵。故此,背嵬军大约有一万多兵力,甚至更多。况且,岳家军还有游奕军、前后左中右军等,都是精良队伍。岳家军的这些精兵良将组合,面对金兀术节节败退时最后的强弩之末,取得大捷应当在情理之中。

所以,朱仙镇大捷,岳家军大破十万金兵,应该属实。

二. 朱仙镇大捷,历史中并不存在。

此类说法,在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会编》等材料中,对朱仙镇之战并没有记载,说颍昌之战后岳家军班师回朝。

2.一些史学者提出,金兀术十万大军不入驻开封,却入驻四五十里外的朱仙镇,不太符合常理。

3.又有史学者提出,在现存的宋高宗诏札和岳飞捷奏里,没有提到朱仙镇战役。

虽然朱仙镇之战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但是作者本人认为那些质疑的说法理论依据并不充分。另外,《金史》中的直接记载中透露,岳家军在颖昌大捷之后继续向北挺进,并且与金军对阵最终大捷。


凤凰西游

以五百破十万,这种事情估计孙大圣和奥特曼能做到,凡人要想做到这一点,很难。伟大的岳飞显然也不能!

朱仙镇大捷之事,特别是在评书演义作品中,被说的神乎其神,评书刘兰芳擅长说这段。在评书之中岳武穆俨然一副天神下凡的派头,指挥五百岳家军穿梭于金兀术十万大军之间,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的精彩也不如岳飞在朱仙镇这段精彩。这样看来,能征惯战的金兀术就是个大饭桶,他那十万兵马不是小儿麻痹就是白痴,站着不动任由岳家军割韭菜砍西瓜。金兀术难敌岳飞,吓的肝胆俱裂,叫声“快于某家收兵”,赶紧率军奔逃,奔逃期间又马踏脚踩而死几万,此时的金国大军好似“饭桶的老妈给饭桶开门~饭桶到家了”,而岳家军却未曾损失一员战将。说的这里,应该有鼓掌,岳粉们最喜欢听这个。

这事我看着玄乎,细翻历史,不论正史、野史、个人传记、杂家等等,除了岳飞的孙子岳珂在自己著作的《金佗粹编》提到此时外,再无其它文献中记载过此事,连只言片语都没有。

岳珂在《金佗粹编》写道:“先臣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距京师才四十五里,兀术复聚兵,且悉京师兵十万来敌,对垒而陈。先臣按兵不动,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奔还京师。”

单凭岳珂所言,不免让人疑惑,历史讲究“孤证不立”,岳珂会不会是在美化祖先呢?当然岳飞高大的形象是不需要美化的。其中最不靠谱的一句“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那么这位率领五百骑兵大战十万金兵的骁将是谁呢?岳珂没有写。所以这段记载疑点重重。

有人肯定不服气,古代战场中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案例,别人行,难道伟大的岳武穆不行吗?当然行,谁也没说他不行。但如果真这么神奇的话,依照宋朝的特色,早就该大书特书了,除了岳珂在N年之后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之外,其他文献或史料偏偏就只字未提,是不是让人很诧异呢?

现在有很多研究宋朝的学者表示,朱仙镇大捷之事或许真的是莫须有。就算有,也肯定是加以夸大了的。我个人也认同这种看法,所以我想我们不必再纠结此事了,管他真假,历史罢了。


大狮

在朱仙镇大捷中,岳飞以500背嵬军大败金兵10万,堪称奇迹,不应该是神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岳飞堪称神一般的存在,什么杀神白起在他面前都是黯然失色。然而,后来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了朱仙镇大捷的真相,令人吹嘘不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地点不符常理,难道金兵脑袋秀逗了吗?现存朱仙镇之战最早记录见于岳飞之孙岳飞写的《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上面记录当时金国主力十万大军驻扎在朱仙镇,但朱仙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的城池,地理位置也并不重要,而岳飞的目标就是开封,为何金国不将主力驻守在城高墙深的开封呢?金国主力十万大军驻扎在朱仙镇,极不符常理。

岳飞500人大败金国10万大军,即使金兵都站着不动,也累死这500人了。据有关史书记载朱仙镇驻守的10万金兵,在受到岳家军前哨五百背嵬骑兵攻击后即全军败溃。虽然说岳飞的背嵬兵战斗力强悍,即使可以以一敌百,但也绝不是这10万金兵的对手,只能是被围歼的命运,还谈何大败10万金兵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真相令人吹嘘不已。关于朱仙镇大捷,见于岳飞之孙岳珂《鄂王行实编年》,但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的宋高宗诏札和岳飞捷奏里, 以及《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系年要录》)、《中兴十三处战功录》三书中都没有提到朱仙镇大捷。

因此,史学界得出结论,一是当时朱仙镇只有少量的金兵,并非是大捷;二是朱仙镇大捷就是岳珂自己“凭空虚构”的,目的就是为了鼓舞人心, 激励士气,政治宣传的需要,从而塑造了一个神。此观点在我国史学界,颇占地位。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首先在题目中已经提出了疑问,那就是朱仙镇大捷是不是存在的。所以,我下面到推测只是对于历史迷雾的推演,而且大多所引用到前辈大师的观点,所以如果惹到各位看官老爷不高兴了。也请直接去找那些前辈大师讨论吧。



朱仙镇大捷应该是不存在的。

首先,朱仙镇大捷的记录最早存在于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实编年》。

这个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南宋当时的朝廷没有记录下朱仙镇大捷。在南宋当时到文人笔记中也没有证据显示岳飞获得过朱仙镇大捷。岳飞自己留下的信息中也没有朱仙镇大捷。到了岳珂——岳飞之孙——而且那时候已经是元朝了,他把朱仙镇大捷给记录下来了。

这在历史上叫做孤证。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碰到有人碰瓷了,那碰瓷的人往往有那么三两个帮手在旁边起哄,大声嚷嚷说谁撞人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一人为私,你说你被撞了,我还说没人撞你你自己倒到呢!

所以,朱仙镇大捷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人去为这个历史事件作证,除了岳飞的亲孙子岳珂。



当然,各位也可以当我在放屁。

不过当我放屁无所谓,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邓广铭治史丛稿》。邓广铭先生是中国著名史学专家,在宋史研究中算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在他的这部从稿之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大捷及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辩》,在这篇文章中,开头部分专门引用了岳珂对于岳飞用五百骑兵大破金兵的记述:

先臣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距京师才四十五里。兀术复聚兵,且悉京师兵十万来敌,对垒而阵。先臣按兵不动,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奔还京师。
而就这么一句,是后世所有朱仙镇大捷的由来。

而对于这么一句记述,邓广铭先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岳飞到过朱仙镇吗?

邓广铭先生是这么假设的:

第一:当时到宋朝史官都怕秦桧,不敢记述,所以这就解释了宋史中没有朱仙镇大捷;

第二:私家史官也怕事,没有记下朱仙镇大捷(虽然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有没有其他宋朝当时人到记述呢?

答案是有的,但是!!!当时人的记述是岳飞就没有到过朱仙镇!!!

《金佗续编》中,其后北虏渝盟,空国来寇。公径绝大江,鼓行西向,以挫其锋;独与兀术对垒于郾城
,卒毙其将阿李朵孛堇等而走其师。
《郢州忠烈行祠记》中,其后一出而平虢略,下商於,再出遂取许昌(按即颍昌),以瞰陈留(按即开封)。夷人畏远北遁,中原百姓牛酒日至,谓旦夕天下可定。不幸谋未及展,事忽中变。

注意这些当时人们到记录,都是岳飞只到了郾城、许昌,根本没有到达朱仙镇。

所以,怎么说呢,朱仙镇大捷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再多说一句就是:英雄伟大,但皓月亦有乌云遮蔽的时候。大家不必为此争论太多。


大家可以找一找地图上郾城在哪里,朱仙镇在哪里。如果岳飞真打到了朱仙镇,那差不多要收复开封了。而在郾城的话,不过是摸进河南。两个地方差一百五十公里呢!


王斌兔斯基

岳飞500人破10万金兵的事当然是夸张杜撰的,抬高岳飞的功绩,是民间爱国热情所致,但这样的杜撰,实际与现代抗日神剧差不多,我们不是在夸英雄,而是在损毁岳飞和抗金将士的形象。只要问一句,如果岳飞500人就能打败10万金兵,为什么南宋还要屈辱的称臣求和?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金人能动员的军队总数就10万人,岳飞完全可以杀到上京,割下金国皇帝脑袋当球踢。
金人重甲骑兵铁浮屠,冲击宋军势如破竹。


第一:两宋失去幽云十六州北方屏障,西夏崛起又失去河套产马区,两宋没有骑兵,只有重步兵。金人人口少,总共能出动10万骑兵,宋金10年战争,金人战损很低。而且是分多路南下,岳飞军从来没有面对过10万金兵。宋金议和、金国灭伪齐后,金人大量征召汉人入伍,才有了大规模的军队。步兵打骑兵,最多能不败,却不能全胜。在蒙古人没有崛起前,金人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重甲骑兵:铁浮屠与拐子马,所向披靡。史料记载岳飞多次被金万人骑兵所败。一旦金人主力南下,南宋岳飞、刘錡、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各部只能退往两淮、襄阳水网地区坚守。
金人重甲骑兵拐子马,每4骑以铁索相连,共同进退,如同坦克。


西夏的铁鹞子军也是恐怖的重甲骑兵

战斗力和战术更强悍的蒙古重甲骑兵。


第二,南宋名将辈出,战胜率最高的不是岳飞,而是不世出的名将吴阶、吴麟兄弟,以及年轻将领刘錡(真正破铁浮屠,多次救援岳飞的那位)。岳飞也取得不少战绩,但主要是击败伪齐部队,岳飞的北伐全是针对伪齐的战争,一旦金人南下增援,岳飞不能抵挡。岳飞最大的胜利,是刘錡在顺昌大破金人铁浮屠、拐子马后,金人败退的5万大军(内有3000铁浮屠)北撤郾城,被岳飞所阻,岳飞学用刘錡战法,用廉钩枪、大斧对付3000铁浮屠并全歼,此战后金人再无能力组建大规模重甲骑兵。


南宋重甲步兵的全套明光铠。
蒙古重骑兵的盔甲与装备。

第三,步兵对抗高速机动的野战骑兵和重甲骑兵,是极其被动和屈辱的。南宋步兵身着重达29-33公斤、1825片铁甲的明光铠,加上武器和其他装备,士兵负重接近50公斤,这样的步兵即使是行军都是一场噩梦。我们在嘲笑宋朝军队的羸弱时,在江淮、襄阳地区进行机动作战的,正是这些身披重甲的禁军,靠双脚行军与金人骑兵殊死对抗,并保持70%的战胜率。岳飞智勇过人之处,不是杀了多少金人,而是每次能在金人骑兵冲击下,能把主力重步兵带回两淮和襄阳地区。



两淮、襄阳地区密布的河流湖泊,才是金人重甲骑兵的克星。


烟酒阁大学士

就事论事,在冷兵器时代,尤其是野战,五百破十万这样的天方夜谭是不可能发生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但是都没有这么离谱,比如,巨鹿之战,五万对二十万,韩信背水列阵三万对二十万,官渡之战七万对十七万,赤壁之战五万对十万,逍遥津之战八百对十万,蜀魏陈仓之战一千对五万,陈到七百人击退陆逊主力,陈庆之七千对十万,南宋和尚原之战,三万对十万,黄天荡之战八千对十万,顺昌之战二万对十万,,不难看出,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少,但是各有各的打法,项羽,韩信这样的战神咱们就不说了,说几个极端的例子,比如逍遥津战斗。

张辽虽然只有800人,孙权有十万人,但是由于四面保卫合肥而兵力分散,张辽真正面对的是孙权的中军不到一万人,张辽的胜利不过是以八百精锐在孙权军中冲杀了一番,然后交替掩护退回城中,而孙权的部队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也没有败退,不过是被张辽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陈到以七百白毦兵击退陆逊上万主力。

陈仓战斗,郝昭一千人凭坚城拒守,诸葛亮万万大军攻打了20几天,最后粮尽退兵。

韩世忠以八千水军击败金国主力,是凭借水战的优势。

从这些战例我们不难看出,以少胜多的极端战例一定是依靠坚固的城防工事或者野战筑垒,首先扼制住对方的进攻,然后击退对方,保住自己不受大的损失,或者是拒守住谋处要塞,如果想吃掉对方是绝不可能的,甚至连击溃都做不到。南宋与金的历次战斗,吴介,韩世忠,刘琦都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陆战中的顺昌之战,刘琦的二万人凭借坚城,击退了金国的重装骑兵,也仅仅是击退,金兀术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在拓皋之战中大败宋军,所以,综合这些情况,岳飞在野战中想以五百步兵破十万重装骑兵,是肯定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