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滴滴是一家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却在用消费者生命为自己补课

在任何时刻,我们都在为中国制造发出品牌的声音!

滴滴之伤 品牌之殇

程维:滴滴是一家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却在用消费者生命为自己补课

程维曾经说过,“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然而,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滴滴似乎正努力为自己争取一份安全感,与之相对应的是,代价似乎有些无法承受,在郑州空姐滴滴遇害案和浙江乐清女孩打车遇害案相继出现之后,滴滴所展现的价值观缺失,却在用消费者的生命为自己补课,代价之大,品牌损失之严重,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滴滴为何没有安全感

程维:滴滴是一家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却在用消费者生命为自己补课

遇到很多企业家,都会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企业当下的境况,我曾经把这称为一种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家精神。与之相近的一种表述是“企业没有安全感”,这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解读了。

什么样的企业会没有安全感?或许是企业做的是违法乱纪的事情,或许是企业做的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事情,或许是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或许是企业缺少被员工和市场所认同的价值观~~~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家时刻处于危机即将爆发的边缘,令其寝食难安。

那么,滴滴到底缺少什么呢?我用5VO价值导向来评价一下滴滴,在顾客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自然价值和道德价值五个维度上来衡量,滴滴是一个多维度价值缺失的一家公司,尤其是在整个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甚明确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观的现状更是堪忧。正因如此,在上述五个维度价值导向上出现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顾客价值打造和社会价值创建两个方面,滴滴基本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连续出现的强奸杀人命案,更使得滴滴在顾客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维度上极度彷徨。

这应该是滴滴公司没有安全感的核心所在,而这种没有安全感在一些事件的推动下,显然尤其突出。

01

滴滴作为一家模式驱动和资本驱动的公司,难免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利益集团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滴滴战略决策和管理方面,显得犹豫不决踟蹰不前,失去了一家独角兽公司应有的当断则断的能力和魄力。公司的战略选择空间很多,但能够真正明确战略定位却比登天还难。在一统市场之后,滴滴并未改变其模式驱动和资本驱动的本质。

02

像这样一家科技公司,其科技能力是受到质疑的,这也是美团等企业敢于进军网约车市场,频频向滴滴发起挑战的关键所在。滴滴本来有时间用科技能力建立网约车市场的进入壁垒,却白白浪费掉合并快滴、Uber之后的一段重要变革时期。其实,滴滴应该清楚,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都曾经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过不利于企业的破坏性事件,尤其是百度医疗搜索的魏则西事件,曾经使得百度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事件之后,百度迅速做出调整,利用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并没有真正退出医疗服务市场,而是通过更加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来驱动医疗服务市场,因为百度意识到,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市场才更加稳健可靠。

03

滴滴作为当初网约车市场的胜利者,打败竞争对手并将之收归旗下后,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半年每天有超过1300万人使用滴滴,而其中顺风车业务已覆盖国内近400座城市,聚集了2300万车主。如此庞大的数据量,缺少强力科技支撑,没有快速反应的机制和客服能力,势必会出现象郑州和乐清女孩遇害案这样的事件。平台方滴滴在郑州空姐遇害案后,正处于整改期,却又出现如此严重的事件,表明滴滴在本质上没有办法避免上述恶性事件的发生,这对滴滴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打击。

科技铸就价值观

程维:滴滴是一家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却在用消费者生命为自己补课

很多人包括滴滴自己都会认为,滴滴是一家有价值观的公司。然而,当今时代,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仅是表层的企业文化所宣教的那么简单,更不是口号喊得山响,实质却是缺乏事实操作性。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思考一个问题,企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口号无关,而是来自企业深层次的科技创新和实实在在的企业执行力。此次浙江乐清女孩打车遇害案,恰恰反应出滴滴在深层次上忽略企业价值观的建设,直接导致消费者受到很多伤害,滴滴品牌价值因此贬损严重,颇值得深思。

最近几年,很多国内外的创新企业都面临着价值观层面的沉痛教训和思考,国内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曾经面临有关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国外的Facebook、Google等公司也有过甚至正在经历如此多的价值观难题。通过对上述企业面临危机时的处理,最后都回归到比较核心的一个关键点上来,即用创新技术解决价值观的问题,通过扎扎实实的技术研发,以此来解决市场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从而实现顾客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自然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平衡,最终建立起具有可执行力的企业价值观。

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Google将其著名的格言从“不作恶(Don't be evil)”改成了“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Google此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有人分析说两者在哲学理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做正确的事是完全主观的,对你来说是正确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完全不是。

阿里巴巴价值观有着著名的六脉神剑体系,虽然从表层来看,体现在企业行动的各个方面,来展现阿里巴巴人的价值体系,在具体执行层面,却为阿里巴巴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行动方案,使得阿里巴巴一直走在相对比较稳定的正确道路上面。

而从价值观体系构建上,上述公司往往都是从技术研发入手来解决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并非只是从价值浅表层来解决问题。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这个层面的问题,尤其是一个科技创新公司,更应该如此。

中国企业价值观堪忧

程维:滴滴是一家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却在用消费者生命为自己补课

去年我看到一篇文章称,99%的中国企业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观,或许有些哗众取宠太过夸张,但真正考察起来,或许还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有人把企业价值观形容成为企业DNA。对于企业DNA的塑造,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定向,其次是价值组合的平衡,再次是以技术为导向的执行基础的支撑,最后是将执行力有效落地。过于强调文化层面的价值观,极易导致企业价值观的虚浮,这种虚浮直接导致价值观无法落地,不具执行力。

价值观既是企业的DNA又是形成市场的DNA,很多企业往往做有利于企业的价值观,却忽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对称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于企业DNA的认同,这种认同,必须要求企业能够通过市场运营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一点来看,滴滴接连发生两起顺风车司机性侵杀害顾客的事件,通过现在的互联网环境的放大效应,使得本来无法被更多消费者直观看到的事件和事件本质,被无限放大,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这对于企业品牌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深刻重视起产生这些问题的核心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滴滴不是没有前途,通过整改,反正能够使滴滴走出战略迷茫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于对中国企业价值观的指责,我们想并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但相关的类似事件,滴滴也好、长生生物也好、华大基因也好、中兴也好,或许核心都是企业价值观问题,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缺少技术能力,以支撑企业价值观的顺利落地,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