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因太廉潔,招總督記恨不肯引薦,皇帝得知大怒:朕親自舉薦你

封建歷史上多有朋黨蛇鼠一窩,貪贓枉法,很多朝代也是因此而沒落的,不過在清朝的康熙年間,整個朝廷卻清明廉潔蔚然成風,這與康熙親自舉薦一位清官是分不開的。

官員因太廉潔,招總督記恨不肯引薦,皇帝得知大怒:朕親自舉薦你

這位清官是張伯行。張伯行年少的時候就愛好讀書,參加考試也順利的考取了功名。和貧寒書生不同,張伯行出身富貴,家中富甲一方,因此他為人清高,不屑於利用旁門左道博取前途。直到了48歲的時候,為了治理水患,張伯行用自己的錢財來僱傭人手治理河堤,這事傳開之後他才被派往濟寧做道臺。

官員因太廉潔,招總督記恨不肯引薦,皇帝得知大怒:朕親自舉薦你

上任之後,遇到了饑荒,張伯行自掏腰包,運來了大量的錢財糧食,又親自到災民中為他們縫製冬衣,大大安撫了災民,在百姓之中留下了很好的名聲。除了用自己的錢財賑災,康熙開倉放糧的時候張伯行第一個執行,絲毫不管其他官員的猶豫,也不和其他官員一樣從中剋扣。家境富裕卻有濟人之心的張伯行和那些貪汙的官員對待百姓可以說有天壤之別。

不僅對百姓愛護有加,對於官場上的同僚,張伯行絲毫不虛與委蛇,對於向上司進獻銀兩求得庇護的事他從不屑去做,打破了官場秘而不宣的規則,因此他在江蘇按察使的位子上徘徊多年,無法升遷。

官員因太廉潔,招總督記恨不肯引薦,皇帝得知大怒:朕親自舉薦你

康熙巡查江蘇的時候,在百姓中聽到了張伯行的名聲,都說他清正廉潔愛子如子。於是康熙讓江蘇官員舉薦賢良,然而總督巡撫記恨張伯行不肯送禮,對這位清官提都不提。康熙大怒,直接責備在場的官員,並對張伯行說:“朕要親自舉薦你”。

受到康熙重視的張伯行終於在57歲的時候升為福建巡撫,在任期間他修建書院,破除迷信瘟神,教化百姓程朱理學,為福建做了不少好事,奉行著康熙對他的殷切希望,廉潔清明造福百姓。

官員因太廉潔,招總督記恨不肯引薦,皇帝得知大怒:朕親自舉薦你

其後康熙又將張伯行調回江蘇任巡撫,調任後,張伯行發覺當地布政司虧空庫銀,想聯合自己的上司噶禮彈劾貪汙的官員,噶禮和貪汙的官員卻是一丘之貉,不肯彈劾,兩人嫌隙漸生。直到康熙五十年年,鄉試舞弊大案鬧得聲勢浩大,張伯行上奏情況,將噶禮也一併彈劾,噶禮不甘示弱,也四處搜尋湊齊了七條罪狀來彈劾張伯行。

官員因太廉潔,招總督記恨不肯引薦,皇帝得知大怒:朕親自舉薦你

兩人的互相彈劾始終沒有查出什麼,最後康熙決定,保全清官,相信張伯行。能夠被皇帝親自舉薦,又在官員彈劾中將其保全,如此的信任,這與張伯行一生為官清廉,在百姓中有大好的口碑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