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掛車在流轉,甩掛效率依舊低,共享模式能解困?

近年來,我國公路運輸貨物週轉量連年上升,增長率也在不斷提高,行業從車輛到組織模式所發生的轉變,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但在火熱的表象之下,有一些問題仍舊需要正視。比如:我國在運載貨車約有1368.62萬臺,但車輛的使用率卻未超過60%;

比如: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我國有多達3000萬的卡車司機,但實際情況是,由於近年可供選擇、且優於貨車司機的職業越來越多,他們之中有近20%的人已經徹底告別了司機職業;

再比如:車隊的主要盈利來源來自車,而根據統計,當下車輛運營能夠給車隊帶來的直接利潤不超過2%。

甩掛“甩不動” ,車隊又迎新壓力

如此來看,車倆使用效率低,似乎成了“罪魁禍首”。而這則與傳統運輸模式中“一頭一掛”,牽引車與掛車難以分離,有著很大的關係。

破除這一壁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甩掛運輸模式。

近萬掛車在流轉,甩掛效率依舊低,共享模式能解困?

▲僅用26個月行駛100萬公里,這則有賴於甩掛運輸方式 圖源:網絡

我們知道,甩掛模式最早從人工成本較高的美國開始興起,經過近50年的發展,如今甩掛運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我國自2010年開始正式推廣甩掛運輸,經過近八年的時間,如今在試點企業的帶動之下,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甩掛模式用於幹線運輸。

不過,有更早推行的地區相比,大部分地區,我國車頭與掛車的配比仍舊較低。

據統計,在歐洲車頭與掛車的配比為1:3,美國為1:3.5,新加坡為1:7,中國香港為1:2,而在內地這一比例僅為1:1.14。

從這些比例來看,我國的甩掛運輸遠未達到發達階段,但即便是處在發展成熟的國家,那裡的車隊同樣也有著自己的煩惱。最突出的一點在於,掛車數量的上升讓車隊開始揹負更多的成本壓力,此外對車輛的日常管理也有著一定難度。

甩掛下一站,租賃模式或是方向

此時,便有企業開始探索掛車市場運營的又一模式:掛車租賃,並將租賃主體定義為“公共掛車池”。

近萬掛車在流轉,甩掛效率依舊低,共享模式能解困?

▲甩掛模式興起,共享掛車模式或可緩解企業重資產壓力 圖源:網絡

東方驛站總經理蘇猛認為,甩掛運輸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企業自行購買標準化裝備,制定標準化的作業流程、結算方式等,實現甩掛運輸在企業內部的循環;

第二階段,在一些企業的引導下,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標準化車輛的互換使用;

第三階段,在甩掛車輛、廠站、信息系統等資源發展完善的基礎上,甩掛模式可在全社會得以通用。

而就目前來看,除了車頭與掛車配比較低外,我國仍舊缺乏專門適用於甩掛運輸的廠站,以及用於掛車監控的信息系統。

再者,目前來看我國的掛車市場仍有較大一部分為非標準車輛,掛車生產企業也習慣按照用戶需求生產掛車。

▲甩掛模式興起,共享掛車模式或可緩解企業重資產壓力 圖源:網絡

新業態萌芽,共享掛車不只有租賃業務

公共掛車池的搭建目的在於儘可能吸納社會上的標準掛車,並通過信息系統的調配促使物盡其用,提高車輛使用效率。

近萬掛車在流轉,甩掛效率依舊低,共享模式能解困?

▲甩掛模式處在快速推廣中,掛車租賃業態也已進入萌芽期 圖源:網絡

要搭建起完善的公共掛車池,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掛車池運營方若想快速切入市場,必須要以高端化、標準化的裝備為核心,也可以儲備不同材質箱體的掛車,以滿足客戶不同貨物或不同運輸路線的需求。

第二,必須要建設以重點城市為節點的運營網絡,例如東方驛站就計劃在2020年在重點城鎮設立50個甩掛運輸廠站、100個作業循環網點,以滿足車輛停放、裝卸甩掛作業以及車輛維修保養等需要。

第三,即便掛車租賃應以租賃業務為核心,但考慮到客戶多方面需求,適時推出與車輛全生命週期相關的增值服務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東方驛站就發展了輪胎租賃業務及車輛的維修保養服務,已向市場投放了3700輛掛車及2萬條輪胎,另有500條線路也在其經營範圍內。

目前,甩掛模式仍處在快速推廣中,可解甩掛高成本之困的掛車租賃業態也進入了萌芽期。這兩種經營模式的出發點及落腳點均在於提高車輛使用率,為物流車隊創造更高的價值、降低更多的成本,進而提高公路運輸運營的整體效率。

相信在這兩種業態接續發展成熟後,公路運輸又將迎來一輪翻天覆地的改變。

:根據東方驛站董事、總經理蘇猛在運力創新峰會上的發言整理,內容未經本人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