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燒3億的網約車業務能爲美團IPO講好故事嗎?

6月25日,美團點評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招股書中對其出行業務數據進行了披露,一項是收購摩拜花了27億美元,另一項是去年試點的網約車業務2017年僅司機成本就已達到2.93億元。

一年燒3億的網約車業務能為美團IPO講好故事嗎?

圖片來自網絡

2017年2月,美團在南京低調上線網約車服務,今年3月21日,美團打車進駐上海。目前,美團打車進駐的城市只有南京和上海,這就是說,美團打車進入南京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至少燒了3億。

接下來,美團還計劃在上海、成都、廈門、溫州、北京、南京、鄭州、福州、杭州和濰坊開展網約車服務。這意味著,美團要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靠砸錢買來的出行板塊,更像一把雙刃劍,它能為美團IPO講好故事嗎?

遲到的美團網約車還有機會嗎?

網約車平臺需要沉澱,目前市場上還存在的老牌網約車公司,如易到已經發展了8年,滴滴發展了6年,神州專車發展了4年。作為進入該領域不足兩年的一名“新手”,美團還有很多功課需要補。

去年底,美團曾高調宣佈對北京、杭州、成都等地的開城計劃,並進行了司機招募。但意外的是,司機招募數量夠了,網約車牌照也拿到了,但美團的開城速度卻慢了,今年至今只開了上海一座城市。

從美團打車的實際運營和用戶體驗來看,技術和監管是兩個繞不開的坎兒。

美團在餐飲等領域積累的數據,運用在出行領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銜接。根據用戶反饋,地圖導航不準確、系統派單不合理、預估價與實際價差異大等情況比較常見。

3月21日,美團打車在上海正式運營的當天便遭到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價檢局三部門聯合約談。要求該公司嚴格遵照本市巡遊出租車、網約車等相關管理規定,規範開展營運活動。

其中,除了“持證上崗”等要求外,還特別提到不允許打價格戰。而美團能迅速在上海打開局面主要靠的也是“一元錢出發”、“低價出發”等高補貼的價格戰。監管的介入直接限制了美團擴張的速度。

一年燒3億的網約車業務能為美團IPO講好故事嗎?

圖注:用戶在美團打車官微下的留言反饋

從4月下旬開始,不少網友曬出的美團打車群裡,已有不少人在抱怨“活兒難拉”、“補貼變少”、“被封號”等,這距離美團打車進駐上海僅僅過了一個月。如今該群已經變成各種小廣告集散地,鮮有人討論拉活兒的事。

負責出行事業部的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明確表示,“開了上海之後,我們對於開城速度的預期的確是下降了。乘客反映的定位不準、接單不穩定、丟單、調度不合理等各種問題,美團都在盡力解決,打磨產品。美團打車近期肯定不去其他城市了。”

452億元現金儲備能燒到何時?

美團打車進入上海不到一週,美團點評CEO王興即對外宣佈,美團打車已經在進入城市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美團打車方面透露,上海站上線首日美團打車日訂單量即突破15萬單,第二天則達到25萬單,第三天完成訂單量突破30萬單。隨後幾天訂單量都在30萬單以上。

補貼是美團進入市場的首要武器。滴滴區域運營高級總監孫樞曾在內部信中披露,美團打車在上海的單均虧損在30元以上。以此計算,美團打車在上海一個月需要補貼近3億元。加上預計在其他城市的擴張,這筆支出不是個小數目。

美團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美團賬面上還有接近452億元(包括19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理財258億元)的現金儲備。除去今年4月收購摩拜的27億美金,還有超過300億元的現金儲備。這些都是美團打車擴張的彈藥。

不過,美團點評目前整體業務還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招股書,其近三年的經營虧損額約為18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其經調整虧損淨額在持續收窄,從2015年的59億元到2016年的54億元,再到2017年的28.5億元,三年內虧損減半。

一年燒3億的網約車業務能為美團IPO講好故事嗎?

圖注:招股書披露的美團點評各業務板塊銷售成本情況

而在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以及新業務及其他三塊主要業務中,貢獻最多的餐飲外賣也需要鉅額支出。2017年,餐飲外賣為美團貢獻了62%營收,但銷售成本佔到了總成本的89%,達到193億元。

招股書顯示,美團“擁有足夠的營運資金可滿足目前及未來十二個月的需求。”這表明,今後的一年內,美團可能不會特別缺錢,那一年之後呢?

出行是一個耗錢的板塊,以滴滴為例,根據天眼查信息,滴滴發展至今融資額約209億美金,鑑於發展過程中與快的、優步中國合併,加上後兩者(快的融資8億多美金、優步中國融資21億美金)的融資,滴滴目前的融資額接近240億美金,但依然沒有盈利。

燒錢補貼不是長久之計,差異化和用戶體驗將成為網約車平臺比拼的重要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