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商运作的“四部曲”告诉你,是“谁”在为中国股市买单

先来看一个故事,什么叫庄家!

主力是股市中一群有魔力的神秘人物,他们控制着上亿的资金,能使股价腾空飞跃,又能把散户的钱像变魔术 一样据为已有。因此要识破主力的敛财手段是散户投资者所向往和追求的。笔者通过一个卖白菜的故事,来对庄家的伎俩进行披露吧,这个故事的实质就是通过白菜 看股票,通过商人看主力。

白菜商运作的“四部曲”告诉你,是“谁”在为中国股市买单

白菜商运作的“四部曲”

大家都知道冬天白菜到处都有,价格低廉,那么白菜商怎样赚到大钱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白菜商怎样用价格低廉的白菜赚钱的吧!

1.筹划

首 先,搞清货源调查。白菜商坐一辆车就在城郊菜农中展开了调查,由于前几年白菜种得多,价格低,菜贱伤农,因此今年白菜种得很少.整个菜乡白菜的产量不超过 300万斤。在北方小城市,人口不多,冬天居民的蔬菜主要是萝卜和白菜,人均10斤白菜不多。白菜商就盘算如果把这300万斤白菜给垄断起来,能赚一笔大 钱。

其次,募集资金。白菜商通过借贷筹集了30万元钱。1斤白菜均买价为0.10元,300万斤可以大部分购进。最后,租赁了一些仓库和运输车辆并招募一些工作人员。

2.购货

进货,精明的白菜商采取了隐蔽的进货方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 0.10元)在产地购进了大量的白菜。为了不暴露行踪,白天购货装车,晚间运进仓库。不见人欢马叫,却见仓库码起一座座的白菜小山。这样大约一个月时间就 购进了200万斤白菜。菜商一算账,购进该地白菜总产量的60%以上,基本上垄断了该地的白菜,下一步就是如何售卖了。

3.售卖

兵马未动,粮草先 行。为了使白菜顺利销售,白菜商做了一些专门宣传。请些人说这些白菜的好处:另外再请菜贩子宣传:由于天寒,今年白菜不是增产是减产,外地白菜进不来:请 “道听途说”宦传今年该地区要上一个大电站,要进来一万多人,蔬菜肯定要涨价,当然这些宣传是有偿服务的。前期售卖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平稳阶段,白菜初上市定价为0.15元/斤,并且三天一涨价,在上涨到0.18元/斤时,市场和白菜突然多起来,白菜商派人调查,结果是一些小商贩少量的 储藏的白菜和菜农自产的白菜,涌入量不大。白菜商果断决定转入第二阶段,压价收购,把白菜的价格压到0.15元/斤,并大量收购白菜。这样又购进了近50 万斤白菜,市场上小菜贩的白菜不多了。第三阶段,受挫,天有不测风云。在白菜商收拾了小菜贩以后,再次把价格提高到0.2元/斤时,突然一天市场上进来了 十多车白菜,也就是说十多丙斤。据调查是周围县区菜贩看这里白菜贵便涌进来了。这可给了白菜商一闷棍,他无能力再把这些白菜吃进,如果降价卖,损失利润, 只能按兵不动,坐等良机。

这里讲的就是股市中主力庄家在操盘中经常运用的手法,其本质和白菜商的意思是一样的,庄家在不断地给前期套牢筹码 解套过程中,就会出现前面白菜商在出售白菜中出现的问题,会有不断的跟风盘涌进,如果数量少,庄家就会忍受,当跟进数量大于庄家忍耐度的时候,庄家就会动 用洗盘。

4.出货

在沉闷中我们渡过了二十几天,而菜市场上由于突然涌进了十多万斤白菜,因此价格大跌,那些长途搬运的小贩们 损兵折将狼狈逃窜。一天早上,白菜商一进门就大声说:“有救了,天助我也。”问其原因,原来“道听途说”的上大项目成为事实,白菜商把上级的批准档都复印 来了。面对多云转晴的局面白菜商采取了三条措施:第一条,再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上项目的真相。第二条,设销售点和安排一些人去销售点抢购白菜,进行自 拉自唱,制造抢购气氛。第三条,白菜价格提高到0.3元/斤。

这些招还真灵,销售点门前排起了长龙,不几天小城就掀起了抢购白菜的旋风,十 几天内几百万斤白菜销售已空。一算账,净赚利润20万元。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化白菜为人参的戏法,普普通通的白菜赚了20万元,你看清楚其中的玄机了 吗?这里就是股市中庄家兑现筹码最好的例证,当股价运行到高位的时候,该股的题材和利好就会频频出现,引起跟风盘关注,庄家完成最后的操盘工作。

在 市场里垄断是商人,在股市里垄断就是庄家。商人和庄家在本质上是有共同之处的,就是把资金投入市场变为资本,用资本去获取最大利润。经济学的经典作家说 过:当资本获取的利润超过了30%的时候,他会不顾一切的去获取。因此就产生了庄家的种种手法,但是庄家再神秘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一切行为也是难以 逃脱人世间的常理。庄家行为的四规律

通过“白菜生意”我们分析商人(股市庄家)的行为,可挖掘出其四条规律。

1.垄断——控股为第一规律,白菜商为了操纵白菜的价格,垄断了白菜的数量:而庄家需要对某只股票控盘,才能操纵价格拓展出利润空间。

2.贱买贵卖——低吸高抛是第二规律,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商人总是把买价压得最低而把卖价抬得最高,这样形成的利润空间会最大。股市的庄家也是如此,所有进驻股票的长庄家无一不是寻找股票的底部进驻。

3.喇叭加皮鞭是第三规律,这是商人和庄家常用的两种手段。喇叭就是宣传,利用宣传(某些方面是欺骗)制造压价和拉高价格的**氛围,为其操纵市场价格服务。“皮鞭”就是利益**,利用价格涨跌来牵着散户的鼻子走。

4. 利润最大化是第四规律,无论是商人还是庄家他们的目的都是在市场上追逐利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使利润最大化,尤其是股市里的庄家,如果条件许可一 般情况下他们会使利润翻番。这是因为,计算利润要除去费用,通常情况下费用有这些:借贷资金的费用为l0%;宣传广告费用为10%;交易费用(如对倒)为 10%;办公费用为10%。如果股价拉升50%,庄家才得10%的利润,他们是不甘心的,只有价格翻一倍,他们才会获得50%~60%的利润。因此,庄家 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往往不惜一切手段,甚至不惜违犯股市的游戏规则。


小故事道出中国股市的本质:

在大街上,有时可以看到一种玩38的临时赌局。一个人拿着一个小酒杯,酒杯里有一个白色的小片,小片的一面写着3,另一面写着8,他一面快速地在地 上转着酒杯,一面口中念念有词,不外是解说规则招呼围观者下注。随着酒杯旋转,杯中的小片也跟着翻滚,转上一阵后,他突然用一块硬纸板把杯口盖上,周围的 人开始压钱。由于小片一直在晃动,看清上面的字多少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有人压3有人压8。压完之后一开盖,压对的一赔一,压错的压多少全输掉。这个游戏看 似对压钱的人有利,因为只要眼力好,仔细看,就算不是每一次都能看准,至少能对多错少,只要看的仔细些,应该是只赢不输。但一玩就知道了,有时候看的清清 楚楚是3,可一开盖却是8。玩的人只以为是自己没看清,于是更仔细的看,看清楚了再压,结果还是有时对有时错,等玩一段时间再看,肯定是输钱多赢钱少。道 理何在呢?原来在小片中夹有一小片磁铁,聚赌者手中拿着另一块磁铁。他悄悄的把磁铁N极S极往上一凑,要它是8就是8,要它是3就是3,和他玩的人有输没赢。

市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股市就是一个大赌场”,还有投资者说过“我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尤其是在市场状况不好的时候,有股民调侃道“开着宝马进去,推着自行车出来”。那么,我国股市真的像一些股民所说的那样险恶吗?

我们已经讲过,所有的股市都是资金的博弈场,有赚钱的就有亏钱的,这是必然的。因此,哪一个国家的股市都会有输得一文不名的投资者,每一个国家的股市也都流传着一些财富传奇。另一方面,我国股市从1990年成立以来,毕竟只有20余年的历史,而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道·琼斯指数发布于1884年,也已经有了120多年的历史。我国A股市场成立时间较晚,发展迅速,在各种制度上难免要经历一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漏洞,一些聪明的投资者会利用一些所谓的漏洞来获利,但随着制度的不断健全,这种漏洞会越来越少,市场也会越来越公平。

炒股可以使人迅速暴富,也可以使人倾家荡产,这种后果让人容易把炒股与赌博联系起来。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股票的风险被过于高估或过于低估了。这与我国投资者投资水平普遍较低有很大关系。实际上,股票和债券一样,都是一种投资品种,虽然股票的风险比债券要高且回报率不稳定,但只要能把握经济大势,遵循一定的原则,通常都能享受经济成长带来的成果。其中的风险很大部分来自于对股票交易的不了解和对自己的失控。

对于赌博的定义,如果把赌博定义为一种投注的游戏,那么炒股与赌博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希望投资者能够正确并积极地看待这一节的话题。炒股与赌博其实都是博弈游戏。在赌场中可以把参与者称为赌徒或投机者,但在这里,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做好股票,如何参与好这场博弈游戏。这里赌博的参与者指的是理论上的聪明的游戏者,而不是赌徒。我们要找的是合理的并且理性的,以获取盈利为目的的投注方法。当然,如果你在股市中失控的话,你就是一名“赌徒”。我们的目标是做一名理性的博弈高手,避免成为一名非理性的赌徒。


庄家吸筹建仓的K线形态

所谓庄家吸筹建仓的K线形态,是指庄家在吸收筹码建仓时盘面上所表现出来的K线形态。这些K线形态是庄家吸筹行为的真实记录,通过分析研究它们,可以从中找出庄家在吸筹时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来,用来指导投资者的操作实践。

实战经验表明,庄家吸筹时常见的K线形态,根据吸筹模式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牛长熊短

庄家进场吸筹使一只个股的多空力量发生变化,股价会在庄家的积极性买盘的推动下,不知不觉慢慢走高。但是,庄家吸筹一般是有计划地控制在一个价格区域内,当股价经过一段慢牛走高之后,庄家通常会以少量筹码迅速将股价打压下来,这段快速打压通常称为快熊,以便重新以较低的价格继续建仓,如此反复,在K线图上就形成了一波或几波牛长熊短的N形K线形态。需要强调的是,投资者应关注这种走势所发生的位置,只有相对低位的“牛长熊短”才可能被判为庄家吸筹,在一只股票已经上涨了一定幅度之后的“牛长熊短”,仅可以理解为庄家不大可能出货,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庄家正在加仓。

白菜商运作的“四部曲”告诉你,是“谁”在为中国股市买单

2.底部横盘吸筹模式中的K线形态

股价运动经过了长时间大幅度的下跌之后,股价进入了盘底状态,这时候往往是庄家吸筹的最佳时机。这时候,在盘面上经常会出现实体部分十分短小的小十字线,或者出现实体部分十分短小的小十字星线,这些小阴小阳的十字线或者十字星线在盘面上持续出现,持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从庄股理论来说,这就是十分典型的庄家吸筹的K线形态。若看到如此K线形态,就应该大胆地吸纳。

3.红肥绿瘦

庄家吸筹阶段为了在一天的交易中获得尽量多的低位筹码,通常采取控制开盘价的方式,使该股低开,而当天庄家的主动性买盘必然会推高股价,这样收盘时K线图上常常留下一根红色阳线,在整个吸筹阶段,K线图上基本上以阳线为主,夹杂少量的绿色阴线,这样的K线形态通常称为红肥绿瘦。

4.股价的次低位窄幅横盘

所谓次低位,是指比近一段时间最低股价高20%-30%的价位。这个位置在中线上看是比较低的位置,但是从短线上看它又是相对的高位,所以,“次低位”是相对中线而言的。能够让主力快速建仓的K线形态是次低位的窄幅横盘。在这个位置上,前期的短线筹码是盈利的,既然有获利盘,就自然存在获利抛压;同时,由于股价自最低点上扬了20%,早先深度被套的筹码其套牢程度得到了缓和,甚至一些筹码已经解套。所以次低位这个位置很特殊。在这个位置上,股价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抛压:获利盘、解套盘和套牢盘。一般来讲,在面临强大市场抛压的背景下,股价的后续走势非常重要。如果股价受阻回落,那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如果股价强势横盘甚至上扬,则一定有庄家支撑股价。

事实上,盘面上所出现的这些K线形态正好反映出庄家吸筹时的心理特征。通常情况下,庄家运用技术手段将股价极力打压倒低价位,然后慢慢地吸纳,以便降低自己的持股成本,所以不会让股价大幅度上升,以免抬高今后吸筹的成本,表现在盘面上,很长一段时间内,股票的收盘价总是被人为地打压到与开盘价大致相同或者相近的价位,形成一连串小十字线或者一连串小十字星,小阴小阳交替出现。盘面上出现这样的K线形态,就是庄家在悄悄地吸筹了。

需要强调的是,投资者在寻找吸筹K线形态时要牢记一点,那就是这种形态发生在股价长期下跌之后的低价区,发生在被人们忽视的角落。如果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的高价区,或是在热门股走势图中,那就很有可能是骗人的把戏。原因很简单,庄家只会在低位区进庄,不会去接被人炒热的火棒。


两种跟庄买卖绝技

金屋藏娇:

股价经过长期下跌,股价反而选择了向下突破,呈带量加速之势,但最后一根阴线留下长长的下影线,表明底部承接有力。第二天,股价低开低走,但不再创新低,成交量萎缩,表明抛盘穷尽,我们把躲在阴线下影线里面的小阴线称之为“金屋藏娇”。

股价经过长期下跌以后,做空能量得到有效释放,于是股价在13日均线附近进行小平台整理,一些对技术一知半解的人开始进场抄底,庄家发现有人抄自己的后路,于是采用放量下跌的手段,恐吓技术派止损出局。其实这是股价的最后一跌,但越是最后一跌,庄家打压越凶。可庄家又担心抛出的筹码收不回来,于是在下跌尾段强行把股价拉回,“金屋藏娇”是一种典型的见底形态。

白菜商运作的“四部曲”告诉你,是“谁”在为中国股市买单

独上高楼:

股价经过大幅扬升后,突然在某一天,股价跳空高开,以涨停板开盘居多,然后逐波回落,主动性抛盘明显增多,表明主力去意已决,盘中若涨时缩量,跌时增量,更是见顶信号,许多个股出现高位巨量阴线,十之八九会开形成大头部,我们把这根高位巨量阴线称之为“独上高楼”。

股价经过大幅上涨,主力的作盘计划已经实现,在对倒放量拉升时,主力已派发大部筹码,为了吸引买盘跟进,主力继续放量诱多,在派发的尾段,往往以巨量涨停或接近涨停开盘,然后在盘中震荡出货。

白菜商运作的“四部曲”告诉你,是“谁”在为中国股市买单


在当今世界上,每分钟都在产生着聪明人和笨蛋,你可以对某物支付3倍于它的价格,只要你能够最终找到某一笨蛋愿意支付5倍于它的价格就行。换句话讲,傻没关系,只要找到更傻的。是不是很形象地在说中国市场,呵呵。凯恩斯的理论在金融界和学术界有许多拥护者,应用这一理论,产生了许多暴发的富豪,但更多人没有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表象和实质,最后倾家荡产的有之,跳楼自杀的有之。这些失败者肯定是接了“最后一棒”。世界上会有许多大喜大悲的事不约而同地展现这个理论的魅力。

17世纪的荷兰,曾发生过郁金香球茎的狂潮,英国也发生过南海气泡的骗局,各国股市都曾有过暴跌的历史,也都因此而大伤元气,一蹶不振。我们在分析历史以后,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一项资产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价值的时候,人们的心理是最悲观的,就像黄金埋在土中很难发现,他的发展是极其难以预料的,一些有胆识的人最先发现了它,也会有很多人在开始的阶段受历史的局限、认识的局限和一些运气的问题而惨遭失败。当然很多事回头看已经很清楚,只是当时很困难,比如本轮行情在2013年底及2014年初来看。

总之,开始阶段的幸运儿很少,逐渐产生轰动效应,这时候价格开始从低于价值转向高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断成功的巨大宣传作用,使这个过程出现自我强化,投机的行列开始全力加速,冲向疯狂的顶峰,顶峰的背后自然是悬崖峭壁,可惜很少有人能躲得开。历史的经验都在显示这样的过程和循环:投机过度的失败导致投资机会的到来,投资成功的轰动效应又逐渐导致投机的盛行及至最终的失败。投资和投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也不断在发生着转化,带来机遇,也带来疯狂。我们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判断市场目前的状态正处于这个投资、投机循环的哪个阶段。处于投资阶段,就要耐心等候,大利在很远的未来;若在投机阶段初期,就要忍住震荡,静待最后的疯狂。若是最后的疯狂降临,千万别为最后一点利益冒险。大到一个市场,小到一个交易品种,都要有这样的思路,这是最重要的。

具体而言,投资与投机有以下的联系和区别:

1、投资与投机的相同之处:

第一、两者都以获得未来货币的增值或收益为目的而预先投入货币的行为,即本质上没有区别;

第二、两者的未来收益都带有不确定性,都要承担本金损失的风险。

2、投资与投机的不同之处:

第一、两者行为期限的长短不同。一般认为,投资的期限较长,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证券,而投机的期限较短,投机者热衷于频繁地快速买卖;

第二、两者的利益着眼点不同。投资者着眼于长期的利益,而投机活动只着眼于短期的价格涨落,以谋取短期利益;

第三、两者承担的风险不同。一般认为,投资的风险较小,本金相对安全,而投机所包含的风险则可能很大,本金有损失的危险,因此,投机被称为“高风险的投资”;

第四、投资与投机者之间最现实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待股市变化的态度。投机者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按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证券。

实践证明,投资与投机都是金融市场上不可缺少的行为。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投机市场,而如果没有投机,投资市场就会毫无生机。


什么是交易系统?

很多投资者说到交易系统可能很快便会想到在哪里买入,在哪里卖出,这其实就是前面谈到的技术信号,及入市和离市信号,将交易系统和技术信号进行了混淆。

而真正的交易系统应包括三个部分:行情研判、资金管理、交易策略,这三者应是有机结合的整体,缺一不可。很多投资者正是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统,不知道如何进行资金管理,采用何种策略,只注重买点和卖点,即使这种买卖信号成功率较高,最终还是无法摆脱亏损的结局。

(A)行情研判

它是为交易策略和资金管理服务的,抛开了这一点,任何行情研判都没了目标,都无法设立标准,也没有了实际意义。笔者强调的是行情研判,研判包含了预测,但不仅仅是建仓前预测,还包括建仓后的跟踪评判,笔者甚至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要高于建仓前的预测。

行情研判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情况下进场交易?答案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可以是一个精确价位,也可以是一个明确的区间。一般来说,不管投资者采用的是什么分析方法,其进场信号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两种:1)顺势交易型,这一类投资者选择的最初的进场信号是区间或高低点的突破。口头禅:顺势而为。2)逆势交易型,这一类投资者的最主要的进场信号是行情末端的拐点,或者是经过测算的目标点位。口头禅:低吸高抛。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析研判思路,采用哪一种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在交易中来回切换思路!

2.什么样的情况下离场?离场包含了三层意思:1)离场是因为行情的发展变化不符合投资者的持仓标准;2)离场是为了止损和止盈;3)离场的动作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行情研判必须清晰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相对于第一个问题来说,这个问题容易被忽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更重要。什么样的情况下进场,是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离场决定的。

3.能否给资金管理提供唯一的、明确的、可执行的依据?

(B)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意义:

1.是为了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且生存得足够久。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将亏损限于小额。这个“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每个人理解不同,但应该是我们在交易过程中的绝对的追求,因为我们无法预料会连续出现几次亏损,我们只能控制每一次亏损都是小额。

2.获利是交易的最终的追求,只有获利才能弥补止损,才能最终获得利润。套用投资大师的话:将亏损限于小额,让利润奔跑。正是这个要求,决定了行情研判需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行情研判必须可以测算出盈亏比例,否则说明行情研判有缺陷。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会连续亏损几次,所以一旦持有的头寸开始盈利要积极持有。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我们无法知道当下是不是已经获得最大盈利,只有盈利开始出现回撤,我们才可以知道哪个位置是最大盈利点位,即便是一个精于测算量幅的投资者。因为有些行情的变化是会跨越时间级别的,比如日线级别的行情演化成了周线级别的行情,所以有了盈利。只要我们的持仓标准还在,不妨持仓更坚决一些,切不可无原则地“见利就跑”。

2.很多行情展开初期会出现反复,也有的行情初期直接V型反转,也有的可能在反复震荡后会选择向下,这些信号都需要在后市复盘才能看出当时的走势,这种不确定性就对我们的实战操作造成很多困难,所以在这种不确定的初期走势,控制资金或许是一种折衷的无奈之举,也是唯一的合理应对措施。

总之,“知止而后有得”,“量力而为”。资金管理不管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笔者认为这是成为一个合格投资者最重要的核心环节,而往往却被普通投资者所忽视。

资金管理是所有交易环节中最个性化的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投资者自己性格的各个方面,没有好坏区分,适用为美。下面简单谈谈构建资金管理模块的大概思路:对自己所能承受的保证金最大亏损制定一个明确的额度,结合投资周期的长短,将总的亏损额度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分配。这么做不仅仅是在强调将亏损额度量化,便于提高执行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一种理念:再多的资金如果管理不善,也会有亏完的一天!

有了上述额度的量化,投资者很容易明确在每次交易中,或者每个时间周期中可以动用的“亏损资源”。很多人将所有投资保证金比作“子弹”,我认为应该将自己的亏损额度比作“子弹”更贴切,子弹打出去是收不回来的,但是为了获取“猎物”我们又必须打出“子弹”,亏损额度用完了,就应该停止交易。

行情研判模块和资金管理模块相互结合可以测算出一个合理、明确的亏损额度,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执行力。

(C)交易策略

这是最灵活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见功夫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许多投资者忽视了一个问题:行情的节奏感。制定一个适当的交易策略就是为了准确地踏住行情的节奏。节奏没塌好,指数上涨你也可能亏损,不同的人操作同一支股票,结局也可能是天壤之别,别人赚钱,你却亏损。交易策略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进场时机。在确定自己交易的时间级别之后,该怎么看待自己的入场信号?比如:对于一个日线级别的交易者来说,在整个交易日中,如果是做突破的投资者,遇到开盘跳空突破关键价位时,是进场还是不进场?盘中回撤到关键点位以内,进场的单子该不该离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日线级别的交易者或许应该在快收盘的时候根据信号进场,过滤掉日内的信号。这样做可能会错过一些盈利空间,但是可以回避日内波动带来的不必要的止损动作,趋利避害。作为期货投资者应该将避害放在前面。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不是说这样做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方法,投资者应该对自己的交易进场时机有个明确的标准,以便执行。

2.如何应对行情突发事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突发事件,一定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不管突发事件是不利的还是有利的。很多投资者认为,突发事件虽会引起行情的异常波动,可以加速一波趋势行情,或者减缓一波趋势行情,但大多改变不了行情的趋势。既然是“突发”,无从预测,索性不去考虑。显然这样的观点有点消极。政府一直在积极号召各行各业建立“预警机制”,期货投资者也应该建立“预警机制”,最大程度地确保交易策略的顺利实施。否则会被突发事件打乱节奏,盲目进场或被动离场。

3.加减仓位,平滑心态。我一直不相信有投资者能面对行情的涨涨跌跌、资金的盈盈亏亏,可以做到真正的心如止水。都说人性的两大弱点——贪婪和恐惧。笔者认为,克服弱点应该从尊重弱点开始,弱点与生俱来,时时刻刻都会发挥作用,我们无法摆脱。但是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交易策略,通过加减仓位,来平滑或者冲抵盈亏波动对人性弱点的考验。

加减仓位的大概原则:亏损头寸只减仓,不加仓;盈利头寸加仓要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经过测算的比例执行。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大概原则,不是唯一标准。

交易系统是一个整体,各个模块是有机组合,不是简单叠加,好的交易系统不会突出某一个模块,而是通盘考虑、同步建立的。这很像中医理论中强调的“中”、“和”的思想,中医认为:人只要做到了“中”、“和”,就不会生病。好的交易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全息的,都可以反映出整个系统的目标、原则、技巧等等所有信息。

人最难做到的是了解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交易方法可以学,但在学习方法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对自己的分析和了解。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