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祀的內涵:爲臣盡忠,爲子盡孝

端午祭祀的內涵:為臣盡忠,為子盡孝

端午節祭祀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中華人物,前兩位是直臣,精忠報國;曹娥是孝女,救父投江。數千年後,人們還能通過這個節日追憶起祖先的精神世界,延續種族的文化命脈。

《感應篇》註解講到,“為臣盡忠,為子盡孝,乃天理之常”,這是自然之理,人倫的根本。

忠孝的教育非常重要。我們感覺到,有中華傳統文化熏習的長輩,就特別重視忠孝。你看我們的爺爺奶奶輩,我們要去工作了,都會交代“好好工作,不要對不起人”,這都是厚道。

劉芳總裁談到當年她要出嫁了,父親交代,“該幹活了。”這是提的第一點。第二點,“不要給人家添麻煩。”第三,“不要丟臉。”這三句話,是女兒出嫁父母的叮嚀。

我們想一想,當我們要去工作的時候,爺爺奶奶、父母也是這麼叮嚀我們的。“你要去這個單位工作了,人家信任我們,用我們,我們應該工作主動,別人不肯做的,多攬下來,吃虧是福啊。”事實上也是這樣,多做,修福、修能力、修智慧。

你說,多做怎麼修智慧?多做少計較,貪嗔痴慢就淡,多計較,統統都是貪嗔痴。貪嗔痴起了,智慧怎麼起?貪嗔痴淡了,煩惱輕,智慧長。這些理,都是相通的。不要給人添麻煩,不要給領導添麻煩,也不要給團體添麻煩。這個忠,要時時有大局觀。

以前的忠臣,為了國家,不惜捨生取義,驚天地,泣鬼神,人間的聖賢,都有這樣的氣概、胸襟。我們現在要修學,連自我都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隨順習氣,障礙他人,障礙團體,跟目標背道而馳,就變自欺,變欺人了。自欺是對自己不忠,欺人是對別人不忠。

第三點,“不要丟臉。”不要丟自己的臉,是忠於自己;不要丟父母的臉,是忠於父母跟自己的家庭。

我們小的時候,做了什麼不妥當的事情,人家很不滿,“這個孩子真沒家教。”那不是給自己家裡丟臉嗎?“忠”是盡心盡力,應該是光宗耀祖,怎麼讓人家羞辱自己的父母跟祖先?這就不忠了。

所以道理,貴在心悟。用心去感悟,一個道理可以用在一切處。假如舉一不能反三,不是用心在學,還是用意識在學,用分別執著在學,入不到心,就沒辦法做出來。

為什麼會用腦子學?因為還有名聞利養在裡面,還有傲慢在裡面,學一些可以好為人師,學了讓人家覺得我很厲害。

假如不是遇到聖賢的教誨,時時讓我們往心地下功夫,都是這些習氣。多背了一點文章,多看了一些資料,就怕人家不知道我懂,趕緊炫耀一下。懂那些東西有什麼用?增長習氣而已。

所以怎麼得力呢?一定回到孟子講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時時在這個根本,在這個起心動念上下功夫。

今天,我們代表父母,代表家庭;走入社會,代表團體,代表國家、民族,代表儒釋道弟子的形象。真正把古今聖賢的教誨,把團體、國家、民族放在心上,還忍心做不好的事情,羞辱自己的師長,羞辱自己的團體,羞辱自己的國家、民族嗎?

人有忠心,就調伏得了習氣。忠孝,是一個人斷習氣的大根大本。忠孝,是養天地浩然正氣。

古代孝子,一舉手一投足都想到父母,有沒有傷我的身,讓父母擔心?有沒有做有辱父母的事情?他的謹慎,都是從忠孝來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基礎,對父母盡孝、盡忠,對師長盡孝、盡忠。

所以,報恩不是掛在口頭上的,是要真幹、為人演說、做榜樣,讓他人在我們身上看到,什麼是聖賢弟子。

學《感應篇》,等於把儒釋道的精髓都學了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