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最終迫於形勢,劉邦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此戰韓信全殲了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當時武涉對韓信說:“漢王曾不知多少回都成了項王的甕中之鱉,項王要消滅他易如反掌,可是項王每次都沒有把事情做絕,而是放了他一條生路。但是漢王劉邦不思報答,反而回過頭來再次帶兵攻打項王。對於言而無信到如此程度的人,難道還是可以依賴的嗎?”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韓信此時雖然已經動搖,但是還是說道:“我們各自為主,不得不為呀。”武涉笑道:“將軍今天確實是得到了漢王的重用,那是因為將軍現在是在拼命的為他攻城略地呀,可是將軍想過自己的結局嗎?恐怕最後還是逃脫不了漢王之手吧。將軍之所以可以保留性命到現在,就是因為有項王在,漢王才不敢殺你。況且將軍現在佔據著攻守要地,親誰疏誰的主動權在將軍手中,將軍親誰誰則勝,疏誰誰則亡。但若是將軍誰也不親,那麼劉項之間不管是誰勝了,下一個被滅的肯定是將軍你。其實最想殺將軍的是漢王而不是項王呀。”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最後韓信沒有聽武涉的話,相比劉邦,韓信更不相信項羽,他認為項羽才是最想殺他的人。楚漢之戰就這樣持續著,直到後來韓信使出四面楚歌之計,項羽才兵敗如山倒,自刎於烏江。劉邦也自此得到了天下,數年後韓信就被奪去了兵權,殺死在了京都長安。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韓信當初若是聽了武涉的話,投靠項羽,最後項羽也就不會有那樣的慘敗,哪怕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二分天下的實力還是有的,而最大的可能將是項羽取得天下。以項羽的性情,韓信並不一定會被殺死,可是韓信不相信武涉的話,最終落了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韓信若聽了此人的話,這天下或許就不是劉邦的了,可惜韓信不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