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新诀窍:闭眼练习更真切!

太极拳讲究“中正、无为、不丢不顶”,但真要做到却非易事。笔者教过很多学生,还把太极拳引入到盲人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盲人练拳的优势,想分享给所有人,帮助大家更好地体会太极,从中受益。

闭上眼睛 贴近太极

在教盲人学生练习的时候,我的要求是从感受自身受力状态开始,用最小的局部受力去完成太极拳动作的连续变化;在这过程中,身体会有各种或舒适或酸麻胀痛的感觉。

这些感觉都是练拳过程中的正常状态。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关注它,只需要用心去感受自身的重力、弹性和平衡,然后把紧张的肌肉和先入为主的想法都放松下来。

这样的练习,是练习太极拳最根本的方法,和太极拳流派无关,和练习者的状态也无关。达到这种状态,普通人不容易,但因为没有视觉的干扰,盲人更容易感受到。

太极拳新诀窍:闭眼练习更真切!

那天在盲校,学生们首次自己完整练习动作时,他们没有先入为主的视觉感受,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在旁边观看,只是单纯地在感受自己的动作、受力和平衡。这种非视觉的自然状态,正是太极拳入门的重要途径。

反观健全人学拳,容易去观察和模仿老师的动作路线,这种通过视觉的模仿,无疑是方便的,但却会难以避免地把老师在动作上的缺陷或者一些个性化的习惯也学到自己身上。

另外,在练拳时如果感觉到旁边有观众,就会很容易进入表演状态。练习者会有意无意地强化太极拳的视觉表现,把自以为更好看的动作表现得更充分一些,这恰是背离太极拳内在要求的,也容易引起身体气血运行的不通畅。

所以,依赖视觉去学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并不是个究竟的方法。脱离视觉的束缚,从太极拳根本上去体会和感悟,反倒更能让拳和身心自然地融合。笔者称之为“非视觉太极”。

非视觉太极不是一个新的太极流派,而是最靠近传统武艺根本的一种学习和体悟方法。因为传统武艺有只杀敌不表演的说法,这种非视觉、不表演的特点,更多的是为了出其不意,一击必胜,可以追溯到古战场上二马错镫那生死立判的一瞬间。

所以,太极拳在通经脉,调血气,养身心的同时,又不失武艺本身的防身技击功能。这给了练习者一个规矩,一个判别的依据可循。

太极拳的动作要符合人体生理特点,不可以让正常的脏腑功能受到损伤,同时也要符合攻防技击的原理,不能影响灵活变化和要害的防护。

而现代追求视觉效果的各种花样表演,除了有透支人体功能的风险外,也很难做到在严密防护的同时保持灵活变化能力这个基本的原则。这不符合太极拳随时都给自己留有变化余地的最基本的“掤”劲原则。

知道了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判别真伪、接近太极会更具可能性。

太极拳新诀窍:闭眼练习更真切!

医武相合 以身证道

在多年传授健全人和盲人太极拳的实践中,我们渐渐明确了非视觉太极拳的概念。太极拳不仅是盲人群体所需要的,也是现代社会追求身心健康的人们所需要的一个普遍可行的锻炼方式。

也许对一个事物,大家都期待完美。就如太极拳,我们希望它能养生,能防身,还能表演。养生和一定程度的防身能力是太极拳本质具有的,而表演功能却是人们强加给太极拳的。

太极拳新诀窍:闭眼练习更真切!

从本质而言,所有的武艺都是非视觉、不表演的。防身技击功能也不能超过养身保健要求的限度。就如一个国家,保家卫国的能力是保障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但不能滥用武力,不能过分。透支国力的穷兵黩武,是灾祸的根源。

最后,笔者说一下自己对练拳的认知。学拳练功,我们追求的不是某个老师的成就和模式,我们求的是身心状态回复天真,合于自然之道。就这个目标而言,非视觉的学习,非视觉的感悟,都是修行自己。传统拳艺里面的方法和规律是前人为了复归自然木源而不懈探索的结果,学者当珍之习之,而不应执之。

开合桩功

在初步学会太极举架动作路线后,就需要体会身体的开合。虽在学习路线时,手脚四肢必然有开有合,但是如果没有躯干的配合,这样的开合与身体内在的脏腑,经脉、气血的运行之间就缺少了个重要的联结环节。

所以,丹田运动与四肢开合、躯干开合相协调,再与呼吸相一致, 这样经过长期练习,才能真正将动作、呼吸和内在的血运行协同起来,才能真正休会到内外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门径。

太极拳新诀窍:闭眼练习更真切!

两脚平行开立,相距两倍半肩宽左右,头顶虚灵顶劲,坐胯屈膝成马步。两臂手背向内,饱满圆撑,合抱成圆,两手齐心高,指尖距约一尺,沉肩坠肘,后背充分展开成弓形,如锅底圆,胸腹内含,提肛收腹,两膝内扣前扎,可略超过脚尖一寸左右。两脚五趾抓地,脚心含空,同时深吸飞到丹田。此为开合桩之合式。

开合示意

太极拳新诀窍:闭眼练习更真切!

头顶领劲不丢,于呼气同时脚心贴地踩平,松腰落胯,胸腹展开,后背内合,两手翻开成手心向上,两手高度齐肩,在身体两侧与正前方成45度角方位。略抬头,眼看斜上方,保持膝内扣的劲不变。此为开合林之开式。

呼吸开合之单式练习

要领与感受

开合桩功之关键在不用多余的劲上。合式吸气,开式呼气,初练阶段务必要慢,要节奏与呼吸相合,循序渐进,动作劲路做到无有断续凹凸时,方能逐渐加快,虽快却不能丢要领。熟练后可先加快呼气,在开势时发挒劲。所谓发劲,贵在自然,不要努气拙力。着发转换如开弓放箭,松活惊弹周身一家,气力须直达四梢,方为功成。

万周迎 当代知名太极拳家、太极养生专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祁家通臂拳第八代传人,梁冬正安中医特聘太极老师,北京侠友太极书院创始人。曾任教于北航大学十余年。师从陈式太极拳大师杨文笏。万老师热心慈善事业,义务传授盲童、聋哑、留守儿童太极功夫。现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侠友心•太极梦”项目负责人。多家媒体层曾多次报道其慈善事迹。

太极拳新诀窍:闭眼练习更真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