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新訣竅:閉眼練習更真切!

太極拳講究“中正、無為、不丟不頂”,但真要做到卻非易事。筆者教過很多學生,還把太極拳引入到盲人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盲人練拳的優勢,想分享給所有人,幫助大家更好地體會太極,從中受益。

閉上眼睛 貼近太極

在教盲人學生練習的時候,我的要求是從感受自身受力狀態開始,用最小的局部受力去完成太極拳動作的連續變化;在這過程中,身體會有各種或舒適或痠麻脹痛的感覺。

這些感覺都是練拳過程中的正常狀態。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要過分關注它,只需要用心去感受自身的重力、彈性和平衡,然後把緊張的肌肉和先入為主的想法都放鬆下來。

這樣的練習,是練習太極拳最根本的方法,和太極拳流派無關,和練習者的狀態也無關。達到這種狀態,普通人不容易,但因為沒有視覺的干擾,盲人更容易感受到。

太極拳新訣竅:閉眼練習更真切!

那天在盲校,學生們首次自己完整練習動作時,他們沒有先入為主的視覺感受,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在旁邊觀看,只是單純地在感受自己的動作、受力和平衡。這種非視覺的自然狀態,正是太極拳入門的重要途徑。

反觀健全人學拳,容易去觀察和模仿老師的動作路線,這種通過視覺的模仿,無疑是方便的,但卻會難以避免地把老師在動作上的缺陷或者一些個性化的習慣也學到自己身上。

另外,在練拳時如果感覺到旁邊有觀眾,就會很容易進入表演狀態。練習者會有意無意地強化太極拳的視覺表現,把自以為更好看的動作表現得更充分一些,這恰是背離太極拳內在要求的,也容易引起身體氣血運行的不通暢。

所以,依賴視覺去學習太極拳、練習太極拳,並不是個究竟的方法。脫離視覺的束縛,從太極拳根本上去體會和感悟,反倒更能讓拳和身心自然地融合。筆者稱之為“非視覺太極”。

非視覺太極不是一個新的太極流派,而是最靠近傳統武藝根本的一種學習和體悟方法。因為傳統武藝有隻殺敵不表演的說法,這種非視覺、不表演的特點,更多的是為了出其不意,一擊必勝,可以追溯到古戰場上二馬錯鐙那生死立判的一瞬間。

所以,太極拳在通經脈,調血氣,養身心的同時,又不失武藝本身的防身技擊功能。這給了練習者一個規矩,一個判別的依據可循。

太極拳的動作要符合人體生理特點,不可以讓正常的臟腑功能受到損傷,同時也要符合攻防技擊的原理,不能影響靈活變化和要害的防護。

而現代追求視覺效果的各種花樣表演,除了有透支人體功能的風險外,也很難做到在嚴密防護的同時保持靈活變化能力這個基本的原則。這不符合太極拳隨時都給自己留有變化餘地的最基本的“掤”勁原則。

知道了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判別真偽、接近太極會更具可能性。

太極拳新訣竅:閉眼練習更真切!

醫武相合 以身證道

在多年傳授健全人和盲人太極拳的實踐中,我們漸漸明確了非視覺太極拳的概念。太極拳不僅是盲人群體所需要的,也是現代社會追求身心健康的人們所需要的一個普遍可行的鍛鍊方式。

也許對一個事物,大家都期待完美。就如太極拳,我們希望它能養生,能防身,還能表演。養生和一定程度的防身能力是太極拳本質具有的,而表演功能卻是人們強加給太極拳的。

太極拳新訣竅:閉眼練習更真切!

從本質而言,所有的武藝都是非視覺、不表演的。防身技擊功能也不能超過養身保健要求的限度。就如一個國家,保家衛國的能力是保障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但不能濫用武力,不能過分。透支國力的窮兵黷武,是災禍的根源。

最後,筆者說一下自己對練拳的認知。學拳練功,我們追求的不是某個老師的成就和模式,我們求的是身心狀態回覆天真,合於自然之道。就這個目標而言,非視覺的學習,非視覺的感悟,都是修行自己。傳統拳藝裡面的方法和規律是前人為了復歸自然木源而不懈探索的結果,學者當珍之習之,而不應執之。

開合樁功

在初步學會太極舉架動作路線後,就需要體會身體的開合。雖在學習路線時,手腳四肢必然有開有合,但是如果沒有軀幹的配合,這樣的開合與身體內在的臟腑,經脈、氣血的運行之間就缺少了個重要的聯結環節。

所以,丹田運動與四肢開合、軀幹開合相協調,再與呼吸相一致, 這樣經過長期練習,才能真正將動作、呼吸和內在的血運行協同起來,才能真正休會到內外相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門徑。

太極拳新訣竅:閉眼練習更真切!

兩腳平行開立,相距兩倍半肩寬左右,頭頂虛靈頂勁,坐胯屈膝成馬步。兩臂手背向內,飽滿圓撐,合抱成圓,兩手齊心高,指尖距約一尺,沉肩墜肘,後背充分展開成弓形,如鍋底圓,胸腹內含,提肛收腹,兩膝內扣前扎,可略超過腳尖一寸左右。兩腳五趾抓地,腳心含空,同時深吸飛到丹田。此為開合樁之合式。

開合示意

太極拳新訣竅:閉眼練習更真切!

頭頂領勁不丟,於呼氣同時腳心貼地踩平,松腰落胯,胸腹展開,後背內合,兩手翻開成手心向上,兩手高度齊肩,在身體兩側與正前方成45度角方位。略抬頭,眼看斜上方,保持膝內扣的勁不變。此為開合林之開式。

呼吸開合之單式練習

要領與感受

開合樁功之關鍵在不用多餘的勁上。合式吸氣,開式呼氣,初練階段務必要慢,要節奏與呼吸相合,循序漸進,動作勁路做到無有斷續凹凸時,方能逐漸加快,雖快卻不能丟要領。熟練後可先加快呼氣,在開勢時發挒勁。所謂發勁,貴在自然,不要努氣拙力。著發轉換如開弓放箭,松活驚彈周身一家,氣力須直達四梢,方為功成。

萬周迎 當代知名太極拳家、太極養生專家,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祁家通臂拳第八代傳人,梁冬正安中醫特聘太極老師,北京俠友太極書院創始人。曾任教於北航大學十餘年。師從陳式太極拳大師楊文笏。萬老師熱心慈善事業,義務傳授盲童、聾啞、留守兒童太極功夫。現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俠友心•太極夢”項目負責人。多家媒體層曾多次報道其慈善事蹟。

太極拳新訣竅:閉眼練習更真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