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站樁練拳的功感效應之“身如氣囊”及“呼吸方法”的詳述

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身如氣囊”的感覺

“身如氣囊”意為行拳時身體如同一個充了氣的大氣球,隨著拳勢的蓄髮、開合變化而脹縮鼓盪。蓄勢時,體內能量流(“內氣”)由四梢向丹田回收,身體有收縮感,此過程稱為“合”,屬陰;發勢時,體內能量流從丹田向四梢擴散,身體有膨脹感,此過程稱為“開”,屬陽。我們把身體隨著拳勢蓄髮變化產生連續的、有節律的脹縮感稱為“開合鼓盪”。行拳時我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在風中搖曳的充氣卡通人,所不同的是:充氣人在隨風“飄蕩”,而我們則是隨著拳勢變化在脹縮“鼓盪”;充氣人輕浮無根,而我們則是上虛下實,沉穩中顯輕靈。

站樁練拳的功感效應之“身如氣囊”及“呼吸方法”的詳述

身如氣囊的脹縮感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掤勁”, “開合鼓盪”就是體內掤勁充盈變化的結果。掤勁是剛柔相濟的彈性勁,是具有球體感的膨脹勁,是太極拳捋、擠、按、採、列、肘、靠等所有勁力的“母勁”,因此太極拳又有“掤勁拳”之稱。太極拳掤勁的鼓盪、充盈程度標誌著習拳者功夫的深淺,對技擊和養生效果影響極大。

要找到“身如氣囊”的感覺,筆者提出兩點建議:

1、“身如氣囊”感覺在本質上是人體能量流遵循自然界“陰聚陽散”規律活動的體現。“陰陽開合”是太極拳的總綱,練拳時要抓住這個綱,綱舉目張,使太極拳中存在的蓄髮、剛柔、動靜、虛實等等多對矛盾體相輔相成、和諧同步,共同促成身體的開合鼓盪。

2、“蓄吸發呼”是形成“身如氣囊”感覺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掌握拳勢呼吸,並找到身體“吸縮呼脹”的感覺。

六、“吸縮呼脹”、“吸輕呼沉”的感覺“吸縮呼脹”和“吸輕呼沉”是身體“開合鼓盪”與拳勢呼吸相互配合的感覺。“吸縮呼脹”的感覺是:蓄勢時,隨著吸氣內氣由四梢向丹田匯聚,身體產生收縮感;發勢,隨著呼氣內氣從丹田向四梢擴散,身體產生膨脹感。“吸輕呼沉”的感覺是:吸氣時有氣流沿督脈上行(“氣貼背”)之感,身體上提變輕,使蓄勢時身體轉換輕盈靈活;呼氣時有氣流順任脈下行之感,身體下沉變重,使發勢時打擊對手沉穩有力。由此可見,拳勢呼吸很好地順應了拳勢的蓄髮變化,是太極拳運動最合理、最自然的呼吸方式。

站樁練拳的功感效應之“身如氣囊”及“呼吸方法”的詳述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拳勢呼吸的方法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蓄吸發呼”,即蓄勢時吸氣,發勢時呼氣。只要方法得當,掌握拳勢呼吸並不難,這裡向拳友推薦如下方法:

初練時腦子只需想著動作,不要考慮拳式呼吸。太極拳不是呼吸操,不要用“蓄吸發呼”來限制自己的呼吸,這樣做會造成呼吸緊張和憋氣,對身體反而有害。行拳時呼吸要遵循“細、勻、深、長”原則,任何時候呼吸都要以放鬆和舒適為本。在套路動作純熟後就應該習練拳勢呼吸,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想著在“定勢”時把氣呼完即可。因為定勢是發勢向蓄勢的轉換點,接下來你就自然會在蓄勢時吸氣。在定勢呼氣時,我們不妨去找一找清晨打哈欠、伸懶腰那種舒展的感覺,這樣做可以在深長呼氣的同時,體會身體伸長放遠、節節貫通的舒適感。堅持以上練法,將其習慣化、自然化,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住拳勢呼吸。當你在行拳中有了“吸縮呼脹”、“吸輕呼沉”的感覺時,說明你的呼吸已經融入到身體的開合鼓盪之中,開合趁著呼吸,呼吸促使鼓盪,形息互引,形氣合一。這時你就掌握了拳勢呼吸的奧妙。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站樁練拳的功感效應之“身如氣囊”及“呼吸方法”的詳述

站樁練拳的功感效應之“身如氣囊”及“呼吸方法”的詳述

站樁練拳的功感效應之“身如氣囊”及“呼吸方法”的詳述

站樁練拳的功感效應之“身如氣囊”及“呼吸方法”的詳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