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就丹田內勁?只需要分這三步

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在練拳中應如何逐步配合利用這個“左起右落”的規律呢?在這個規律的配合中,主要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架子的動作上所有的左右虛實,對於蓄髮的關係往往不得不和這個規律相矛盾;另一方面,由於練氣程度的限制,要有意識地利用這個規律,也必須等到最後“丹田氣轉”的階段才行,而要充分發揮這個規律,則須等到躋脈打通循環以後才行。我們仍舊按練氣的三個程序來討論這個配合的問題。

如何練就丹田內勁?只需要分這三步

第一步,“練精化氣”的階段。在氣的方面,所練的是任脈的上、下提放,這和丹田旋轉的距離不遠,還談不上由丹田發動礄脈的問題。在虛實方面,這時主要是重心的轉移問題。重心轉移只能根據架子的需要,不能根據“左右起落”的規律,若是一定要根據“左起右落”的規律來練,有時就不能利用重心的轉移來變化虛實了。

第二步,“練氣化神”的階段。在氣的方面,所練的是任督脈的循環和丹田的晃動。其中丹田的左右晃動對礄脈是會有較大推動作用的,但這種作用只能為打通礄、維脈打下基礎,還不能使礄脈發揮正常的作用。比如中氣右晃時,其效果和右轉而開是顯然不同的。右晃時,右實左空,右邊的陰陽礄脈便會全都充實起來,而左邊全都成為虛空,這顯然就不能達到開的效果。在虛實方面,主要就要靠這種氣的晃動來分,其對“左起右落”的規律所造成的矛盾,也和第一階段相似。假如一邊全實,一邊全空,並且是百分之百的晃動性質,那麼在左右轉變時,可以說是毫無開合作用的。實際上當不至此。在第二步向第三步過渡時,丹田氣便能轉了,這就開始要打通礄脈的循環,發揮出它的“陰上陽下”的特點,以便主要依靠躋脈,進行以氣運身,可逐步地由開合造成左右、前後的活動,而不再是由左右、前後的活動來造成開合。從而,也就可在虛實變化中保證不偏不倚了。

第三步,“練神還虛”的階段。在氣的方面,各路氣脈,包括礄脈在內,都逐步走成循環,丹田氣也能逐步轉成了立體的太極圖路線。在這個階段裡,丹田氣向右、向下、向後轉時,對於也向下走的陽躋脈有助長作用。同時,向後面轉時,雖然有向下的趨勢,但因尾間不通,加以吸提的作用,反而向上時督脈起推動作用,於是全身就造成了開。丹田氣向左、向上、向前轉時,對於邊向上走的陽躋有助長作用,同時向前面轉時,雖有向上的趨勢,但因手足發勁,氣都上走陰躋,加以呼吸的作用,故任脈氣仍降至丹田,全身就造成了合。此外,丹田氣本身也有個“右開左合”的特性,便也成為推動督脈而吸引任脈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練就丹田內勁?只需要分這三步

以上是王培生關於太極用意不用力的論述裡面關於丹田內轉的精闢部分,好多地方與阿炳兄不謀而合,不過論述更為精闢,境界更為高深而已。在初步時,中氣在丹田內還不能有意識地進行轉動,即使有點作用,也只和一般人一樣是屬於自發性的;在中層開始時,中氣只是晃動,一邊實,一邊空虛,即有一邊空虛,也就談不到任何作用了)。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如何練就丹田內勁?只需要分這三步

如何練就丹田內勁?只需要分這三步

如何練就丹田內勁?只需要分這三步

如何練就丹田內勁?只需要分這三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