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农业来说是什么元年?

2017年对农业来说是什么元年?

如果说2015年是电商元年,2016年是飞防元年,那么2017年是什么元年呢?笔者认为是作物元年!

2017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去美国考察,得出来的结论是美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美国终于走出2008年次贷危机的泥潭。我们知道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都是周期性的,受美国经济深刻影响的世界经济也在复苏。这意味着应对经济危机时期的政策应该调整了,下一阶段的政策应该是如何消除“四万亿救市”政策留下的不良反应,即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方面供给侧结构改革里面两大方向就是去产能和调整种植结构,这对农资行业是个信号,也是个机会。

我们国家种植结构不合理在这两年的矛盾凸显的非常厉害,玉米产能过剩,国库里2亿多吨消化不掉,玉米价格狂跌,农民损失惨重,所以国家准备有计划的削减玉米种植面积,把玉米种植面积从8亿亩削减到5亿亩,另外鼓励适度规模经济,建立作物产区,比如现在种植棉花的基本都集中到新疆了。这对我们农资行业是极为有利的,因为以前几乎所有的农化企业,以前市场太分散了,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市场推广。而如果作物集中起来,市场集中起来,企业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比如按国家的规划,玉米集中到镰刀湾地区,玉米田除草剂企业就可以主攻镰刀湾地区。

另外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必然大大增加,现在马铃薯已经被称为第四大粮食作物,花生的经济效益也远远好于玉米。我国一年大豆生产量才800万吨,进口量却达到8000万吨,国家势必也对大豆种植做出政策倾斜,另外诸如葡萄、柑橘等作物的产业链越来越完善,模式越来越清晰,会吸引大量农化企业进入,“以作物为主线”会在未来几年全线升级。

农资行业最大的几个弊病: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利用率低都可以通过围绕作物为主线解决。去年一场大范围的雾霾让中国民怨滔天,政府环保压力前所未有,已经上升到治理雾霾当做政治任务的程度,矫枉必须过正,去年关了好几个原药厂家,导致原药供应紧张,以草铵膦较为明显,12月份原药价格上涨到16万一吨,有价无市,连利尔、永农这些草铵膦做的最好的企业都不一定能保证供应。这其实是个利好,大量劣质的中小企业淘汰出去,去掉多余的产能,也顺便去掉山寨伪劣的同质化产品,整个行业产能少了刺激大家提高农药的使用率,2016年的农药使用率比2015年仅仅提高了1.6个百分点,才36.6%。期待更多的企业“以作物为主线”,对待作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细服务,产业升级,让我们的农业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