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 亚细亚商场女子仪仗队

1.有一个卖东西的地方叫郑州亚细亚

1990年5月25日清晨,天安门广场升旗台。

全世界的目光突然发现国旗班的旁边,还有一列极其标致的少女队伍,她们蓝白相间的衣帽上有一枚喷薄而出的野太阳徽章标志。姑娘们庄严肃穆,和国旗班战士一起迎来了祖国第一轮太阳的升起,她们的队列表演,干脆利落,极具军人范儿,尽显巾帼魅力。

瞬间,各种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向全世界介绍了这一娘子军的来历:河南郑州亚细亚商场仪仗队!国家级的神圣场合,破天荒允许一支民间队伍亮相,无数人感觉到中国商业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亚细亚,少林拳,谁说女子不如男?」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 亚细亚商场女子仪仗队

郑州,二七广场东南角。每天一大早就有身着漂亮制服的少男少女在热热闹闹地做各种文体游戏,人们被她们的快乐所吸引,渐渐围拢上来。

做操了,整齐划一的早操,身姿很有感染力,融化了围观人群。高潮到来,亮相过北京的仪仗队踏着国旗班的步伐,辗压着一切纷乱、松垮和喧嚣,走向升旗台。

《义勇军进行曲》和《心河》的铿锵节奏和壮阔旋律中,国旗和亚细亚商场场旗升起在郑州的天空,在黄河之滨,在中原大地肆意飞扬。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2.上帝啊,上帝,原来我们是上帝?

所谓「亚细亚」,意即「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人们会最早沐浴到阳光。在「亚细亚」,人们会最早得到犹如阳光一样的「亚细亚」人的关怀。

国营商业一统天下时,顾客沦为求人办事的劣势群体。郑州亚细亚商场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牵来了满天的彩霞,消费者的尊严被供奉到了应有的位置!

今天的年轻人想不到,他们的父辈是看着国营商店营业员的脸色长大的,生活物资似乎掌握在营业员手里,被恩赐般分配到顾客手里,顾客虽然拿着布票、粮票、食用油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但到手的紧俏商品都是被「走后门」的人挑剩下的,给你什么要什么,想多看几样挑选一下,就会受到国营营业员的白眼和斥责,爱买不买。

从公元一九八九年五月六日那天,一轮野太阳升起后,很多似乎坚不可摧的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太阳升到九点钟的位置时,亚细亚商场开门了,久聚在门口,被一系列仪式搞得激动不己的人们,开始涌进商场大门。忽然,商场里面迎面一片掌声,总经理率领所有的经理们列队两侧,热烈欢迎第一批光临的贵客。

时隔二十八年,我们依然清晰地看到第一批顾客的惶惑不安,走进大观园一般的羞涩。他们第一次不是作为索取物质的讨厌鬼,走进商店大门,而是作为尊贵的客人,被笑脸和掌声请了进来。

亚细亚营业员以标准站姿,统一服装、统一普通话,微笑着恭候大家光临并很快地为衣食父母忙碌起来,一种美好的情感,开始改变通常冷冰冰的钱货易手的过程。

这是第一个有花草开放,有流水瀑布,有琴台和乐师歌手向你示好的商场。顾客们小心翼翼首次踏上了自动扶梯,电梯小姐温暖的双手马上扶了过来,不拘老少,迅速零距离,马上有了自己家里人或朋友同事等熟人的感觉。

这里干净又洋气,像宾馆又像舞台,每一片绿植都被擦洗得光鲜明亮,每一处眼睛看不到,手可以伸到的地方都被「白手套」检查过,每一件商品都被精心设计成舞台主角,在灯光和环境氛围烘托下,精致迷人,仿佛都是最美最好的那一件。

百问不烦,百拿不厌……从前买东西是隔着柜台,恳请营业员把商品从对面的陈列架子上拿过来,如果反复几次,顾客还不买,营业员就不乐意了。

商场首创了休息区茶座,开辟了「儿童寄存处」,直到几十年后的商业综合体的才把这些雏形演变成固定业态。买东西,原来不仅仅是蹭吃蹭喝,弄穿找用的,还有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被尊重,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是,是外国人常说的「上帝」。

见世面了,顾客们美晕了。买大件送到家,必须的,不要钱。不满意?换!不要理由。「淘宝」的老师呵!营业员敢翻白眼,和顾客吵架,罚!坐在那儿像大爷,不行!

为此亚细亚专门对员工进行过军姿训练,并且排队上班,排队下班,每天开例会;淡妆素雅,要讲普通话,标准发音让全国人民都听得懂听得惯。商场用近乎苛刻的手段,反复锻造着这支服务队伍,与旧国营商业的沉疴痼症做着顽强的斗争。

对员工重奖重罚的事例振聋发聩,聘请市民做义务监督员,严格执行「三声服务」,即:迎接顾客有招呼声、接待中有介绍声、离去时有送别声。在什么位置和顾客打招呼,微笑时露出几颗牙齿都是有要求的。春江水暖鸭先知,顾客马上喜欢上了这里,全社会开始尊敬和支持亚细亚。

当时年轻人骑车带人闯红灯,被警察拦下后,只要说是亚细亚的,一定会迅速放行。亚细亚的经营服务理念给了郑州企业界,乃至社会各界以极大的震动,一位国营厂长说,还到外地学什么经验,把亚细亚的那一套学会就行了。

是的,亚细亚人是怎么想到这些,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为什么别人不行?人们都在问,一直问到今天,可答案永远不会令人满意。

如同任何成功创业者一样,亚细亚对人才极其渴望,对贡献和成功慷慨奖赏,对年轻人信任和尊崇。不唯上,用成绩和能力说话。

曾有几位郑州青年策划了一个温馨的活动——「把祝福送到您家」,要求「有偿转让」,最后,亚细亚商场决定买下这个创意,还拿出了相当于在中央电视台巨额广告费的几成费用,大手笔聘请了恩波智业掌门人王力先生深度介入亚细亚的一系列著名策划案例,由此便演变成后来一些零售企业广泛应用的「企划外包」模式。

家乐福企划课长张显说,每个档期商品促销宣传、DM海报(广告宣传页)以及一些活动策划,王遂舟早就尝试过了,他可以说是企划的鼻祖。

如此这般,郑州其它国营商场懵圈了,不情愿也不得不跟着学,从讲普通话开始,善待来客,也穿起了统一服装,虽然有些老气,不如亚细亚制服青春俏丽……慢慢地有些范式成了郑州商场的规矩,继而成了中国商业乃至于其它服务行业的标准。

成就标准的资格就是领跑者以正确的动作,跑得最快,后面跟一大拨的追随者,引导着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潮流。

郑州市民没事就爱到亚细亚逛,看景看人看一切新鲜的东西,以至于亚细亚被竞争对手们编排了一句嘲讽谜语:「星期天到哪里去——打一电视剧名字」(谜底是当时热播电视剧《虾球传》的谐音「瞎球转」),华联商厦总经理张淑云说,转吧,转吧,转完亚细亚,总会到我们这里转转的。

赶时髦到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 亚细亚万元巨奖

3.到亚细亚去,到最热闹的地方去!

接下来,每一天,每一刻,亚细亚仿佛成了超级创新机器,超速创造着第一。亚细亚首先安装了第一台商用POSE,接着使用信用卡、条形码,进行计算机管理,别地儿没有。

硬件超前,营销思路更快更宽广,一场场搅拌市场,格式化商业促销活动的手段风暴般从亚细亚那座不太高大的建筑里席卷四方。

亚细亚开业之初就搞了首届郑州珠宝展销会;新华社播发专稿,1989年全国晚报杂文郑州亚细亚杯大赛开始,然后是那英,红豆到场的《亚细亚之光》大型音乐会、童车大奖赛、摄影艺术大奖赛等,春节时报纸刊登整版广告《郑州亚细亚商场向全省人民拜年》,这团拜那叫一个有规格,规模大,之前谁会在报纸上拜年。

把一家人打包做为营销对象,是亚细亚最早认定的一个模式,所以有了评选当代《好爸爸,好妈妈》有奖幽默大赛、《亚细亚杯》家俱设计大奖赛。

小孩子是家庭消费的主力军,是亚细亚的大客户,于是有了《我心中的亚细亚》少儿绘画竞赛、《童车大赛》《我爱童装街》征文比赛,儿歌背诵有奖活动——「你拍一,我拍一,我到亚细亚坐电梯」,为了让宝贝们获得象征着信心和能力的奖品,全家都拼了,爷奶爹妈齐上阵,连五大商场的家属小朋友也哭喊着要参加,对手们说:「亚细亚的宣传搞到这个份上,绝了!」

小朋友们玩得极嗨,然后牵着「好爸爸好妈妈」的手,走进亚细亚,吃点喝点,穿的用的……亚细亚商场营业额直线上升。心存感激之余,一台《感谢您》晚会顺势推出;还有《徐肖冰侯波摄影作品展》《穿在亚细亚服装节》和《奥迪、桑塔纳汽车巨奖》……《亚细亚荣誉职工评选》……

剑走偏锋,声东击西,这一套提练于军事艺术的营销手段,是亚细亚的起家法宝。这也是范本模板,以后无论本家或是邻家,均可照此宗谱,稍加演义便可操练耍弄起来。

星期天到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 亚细亚商场服装部广告衫

4.卖什么不吆喝什么,让购物变得温热而友好

二零零八年的一天早上,晨光耀眼又迷蒙,大街寂静,已经很多年没有亚细亚的广告了。

忽然看到这位老人的背上赫然写着「美在霞中霞,穿在亚细亚」。这是当年郑州亚细亚商场服装部的广告衫,让人瞬间撞入昨日的记忆氛围中……那个蓬勃燃烧三十一支分叉的野太阳徽标,那个精细典雅的商场,那些秀美温和的姑娘,那个精彩叠出的年代。

已经被记忆封存的时代,忽然被撕裂开了一角,里面鲜嫩如初,疼痒自知。当年郑州人一夜醒来,赫然发现以二七广场为辐射中心,所有道路交通栏杆、电线杆和路灯都是亚细亚震憾人心的广告,满城尽是野太阳旗。

有人戏称:皇军进村了。但这是子弟兵,郑州人心中为她叫好,为她自豪,亚细亚做的都是抬举老百姓的,对消费者有利,以至于被其它商家诟病为「讨好顾客,打压货商」。

晚上CCTV黄金档的广告里,一个可爱的孩子向全中国的父母和小朋友们宣布:长大了,我也要到亚细亚。那时光荣和梦想属于亚细亚!

整个城市舞台都是亚细亚商场的独角戏,一切都前所示有,闻所未闻。更疯狂的是有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竟然也成了亚细亚一伙儿的,开着直升机,可着劲帮亚细亚往下倒广告,飘飘扬扬的手绢广告,瞬间覆盖了古老的商都。

一位「老商业」说,咋觉得郑州商场都成了沦陷区了,被亚细亚占领了……中国广告界曾经认为1990年的太阳神广告,是最早的视觉识别系统,开创了CI热潮,但亚细亚早已在一年前使用了野太阳标志,并整套推行了场徽、场服、场歌,创办了报纸《亚细亚人》……

那些年,招工的,发布消息公布活动方案的,亚细亚动不动的就是整版广告,充满霸气和诱惑,至今还记得有一整版黑色的页面,上有两个活泼自然的毛笔字;「夜市」,月色似的异常皎洁娇俏。

郑州亚细亚,一轮温暖而悲壮的野太阳(上)

那可以盖住整个头脸的整版广告,填满了人的眼睛和灵魂。还有从楼顶瀑布般流下的宽条幅广告,大气磅礴,让见多识广的北上广人士慨然长叹由中原人性格升腾起的「亚细亚冲击波」,还有那种种奇思妙想,把现代营销术和广告传播学演绎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中国人刚开始练摊操持广告时,和所有傻大笨粗的初级产品一样,充斥着「誉满全球」「驰名中外」「畅销国内外」「荣获国家一等奖」等自说自话的陈词滥调,而亚细亚人早就开始践行有效说服消费者的广告艺术,郑州人早早地品味了现代广告文字的魅力。

请看这几条广告词: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窗户装上玻璃吧。(钟缝部广告)

●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化妆部广告)

● 美在霞中霞,穿在亚细亚。(服装部)

● 亚细亚还年轻,不足之处,请批评!扶我上路,助我升华,请您帮助亚细。(商场公关广告词)

这词儿是好学生好哥们的口气,不板脸儿不做作,带着幽默带着亲热,巧笑倩兮,在水一方,多年来潜移默化着郑州商场的文宣格调。

待续……

-END-

作者简介:晓军,男,汉族,郑州人。视阅读和写作为身心健康的基本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