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3年美國大陸軍和同時期的奧斯曼軍、清軍誰更強?

漠苦祥

在1783年對比3支軍隊的話,

顯然是清軍的整體戰鬥力最強——試問,同時代的美國大陸軍和奧斯曼軍是否曾派遣數萬重兵渡海遠征?他們又是否與素稱精銳的廓爾喀兵交過手並取得大捷呢?

如果都沒有的話,憑什麼認為這2支軍隊就比清軍強呢?有一種說法是美國大陸軍裝備精良,還打敗了當時頭號西方列強大英帝國,所以戰鬥力最強。這樣講顯然有點想當然了。

眾所周知,美國獨立的最大功臣是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沒有這些歐洲列強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單靠大陸軍那點雞零狗碎還是趁早洗洗睡吧。比如,美國獨立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戰——約克敦戰役實際上就是以法軍為主體打贏的,後者為此戰調集了32艘戰艦、1.5萬官兵(其中9000人直接參加地面戰鬥)和343門火炮,而美軍不過是從屬於法國人的“打秋風”部隊。甚至到最後英軍服輸時,都有2名法軍指揮官在場與華盛頓聯袂接受英國人投降。

更搞笑的事,在法國人到來之前大陸軍不僅連吃敗仗,而且總兵力一年比一年少——除了作戰傷亡外,主要原因還在於大陸軍士氣低落、開小差和不願當兵的人越來越多。有數據顯示,從1775年戰爭打響到1783年美國獨立,大陸軍人數從巔峰狀態的近4.7萬人一路跌至戰爭結束時的1.3萬人。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大陸軍不僅兵員參差不齊,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僱傭兵性質——武器裝備和糧餉都是由13個獨立州的議會負責單獨發放的,換言之就連華盛頓也無權命令一個州議會給另一個州徵募的大陸軍發放錢糧,這樣一支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可想而知。

至於說大陸軍裝備了燧發槍就算戰鬥力強,更是對當時槍械性能和線列戰術缺乏瞭解——18世紀末期西方公認最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其理想狀態下的步兵營燧發槍齊射,在200米距離上命中率僅為25%,70米時也不過60%。而如果換成紀律奇差、缺乏訓練、作戰意志薄弱的美國大陸軍,他們在與英軍“互相排隊槍斃”時,基本上都是最先崩潰的一方。

至於奧斯曼軍隊,別看其已經渡過最輝煌的時期,但要收拾同時代的美國大陸軍還是手到擒來。當時的奧斯曼帝國仍能迅速集結起20萬大軍與國勢蒸蒸日上、名將雲集(比如魯緬採夫、蘇沃洛夫)的沙俄鏖戰6年之久,而且武器裝備方面絲毫不遜於大陸軍,試問兵力、火力都不佔優勢的後者可敢與奧斯曼帝國較量一番?

最後再說清軍——18世紀80年代的清軍與奧斯曼軍隊情況有些類似,

雖已渡過巔峰時期,但寶刀不老、鋒刃依舊。1786年天地會首領林爽文在臺灣舉事,乾隆遂委派福康安率部赴臺鎮壓,數萬清軍渡海遠征登陸寶島,歷經9次大戰擊敗了林爽文,奏凱還朝。

1791年,福康安又奉命率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精銳反擊入侵的廓爾喀軍,連戰皆捷,從青藏高原一路翻越喜馬拉雅山打到廓爾喀境內,兵臨廷布(加德滿都)城下,以2100餘名官兵陣亡的代價殲敵數千,迫使廓爾喀人求和請降

須知,還是這幫廓爾喀人,在20多年後與英國殖民軍鏖戰,以1.2萬人愣是把3萬英軍打得沒脾氣,最後雙方簽訂停火協議了事。從此,先是東印度公司,之後是英國政府乃至現代各國都爭相僱傭廓爾喀人為自己效力,殊不知早在百餘年前,以彪悍勇猛著稱的廓爾喀人竟然被清軍打得跪地求饒!


網言軍事

這樣的比較,需要參照當時各個國家與敵國之間戰爭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我認為是同時期的美軍強於清軍和奧斯曼軍,但是清軍稍微強於當時的奧斯曼軍

首先是美軍。1783年,美國剛剛獨立不久,他們是打敗了當時正值上升時期的英國皇家軍隊,並且獲得了獨立。就這一點,就可以讓他成為三個國家中的佼佼者。那個時候的美軍裝備的武器已經是相當先進了燧發槍,比之前的火器威力更大,精度更高。

其次我們來看看奧斯曼軍隊的主力還是騎兵部隊,並且軍隊的配備主要還是冷兵器的彎刀。但是奧斯曼帝國面對的都是當時西方的國家,在與奧地利的戰爭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並且在和沙俄的戰爭中更是被打得潰不成軍。大面積的北方領土被沙俄蠶食。

最後我們來看看清軍。清朝在1783年還是乾隆統治的時期,清軍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雖然裝備都是一些冷兵器,並且戰鬥力呈現下滑的趨勢,但是畢竟是東方屈指一數的帝國,就連沙俄都沒有去招惹它。西北方向,清王朝在之前取得了對準格爾討伐的勝利,並且收復了臺灣。但是最令人擔心還是清緬戰爭。就連乾隆皇帝都不願提這場戰爭。因為清軍其實是慘勝。這次戰爭,清軍領略到了裝備了西方火炮的緬甸軍隊的威力,但是並沒有做任何改變,使得一次變革的好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