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區塊鏈的四個判斷

相信大家對區塊鏈技術的基本概念已經有所理解了,從這些概念出發,我們有四個基本判斷:

關於區塊鏈的四個判斷

一、區塊鏈的顛覆之處,在於它解決了“信任”這個人性的問題,僅僅從技術角度出發,無法理解它的強大。

一些原本彼此並不信任的人或者團體,各自出一臺服務器,在大家彼此監督,大多數人遵守共識協議的情況下,能維護一份公認的記錄——這就足以打開無窮的想象空間。

關於區塊鏈的四個判斷

二、區塊鏈對生產力的改造存在被高估的傾向。拋開能夠實現價值流動的“幣”,僅僅考慮區塊鏈對生產力的改造,其創新程度遠遠比不上人工智能。

區塊鏈其實就是一個分佈式的數據庫, 每個區塊中保存的內容,相當於數據庫中的表格,它和傳統的分佈式數據庫的區別在於:

(1)參與者可以任意地加入,不需要許可;任意地離開,不影響系統運行

(2)數據庫的內容對所有參與者公開

(3)以往的所有交易數據——即數據庫的日誌——永不刪除

(4)高度冗餘,高度可靠

(5)低效,需要多個確認,才能認為交易真的完成了

那麼數字貨幣的優勢在哪裡?在於 它們實現了比特世界中價值的低摩擦力流動 。法幣在比特世界中流動起來有非常大的摩擦力,發送方和接收方都要和公民的身份相綁定,有各種各樣的限額,而且跨境流動非常困難。與之相比,多等幾個確認的時間真是細枝末節的小事了。如梁斌博士所言:“ 財富的自由流動,不受限的自由流動是很多富人的終極需求,我想這是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最核心的價值。”

但在數字貨幣的應用之外, 作為純粹可信數據庫的區塊鏈技術,目前看來,最先落地的應用很可能是“溯源”。

例如天貓國際的全球溯源計劃,主要是通過區塊鏈、藥監碼等技術,運用大數據跟蹤進口商品全鏈路,實現集生產、通關、運輸等各方面信息於一身的目的,以期為各個跨境商品添加“身份證”。

這類應用, 傳統的、中心化的、高可靠的數據庫一樣可以搞定,因此從生產力角度來看,區塊鏈只提供增量式的進步,想象空間不大。

關於區塊鏈的四個判斷

三、區塊鏈真正的想象力是對生產關係的“去中心化”改造。

生產關係的“去中心化”有兩種路線,一種是“無政府主義”,一種是“去中介化” 。後面將從區塊鏈的具體應用中展開討論。

關於區塊鏈的四個判斷

四、和任何技術一樣,區塊鏈本身是中性的,它有可能用於作惡,也有可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從歷史上講,黃賭毒騙還有遊戲,經常是最先應用新技術的領域。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數字貨幣,就被走私軍火、從事毒品、人口販賣的暗網作為交易貨幣。

另一個歷史規律是, 遏制新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解決負面應用真正有效的方法。 在區塊鏈技術已經興起,大量資本和人才湧入的情況下,只有 花更多力氣發展有益應用,才能避免有害應用的流行。

從整個人類歷史的高度來看,如同鄭淵潔所說:“某些高科技首先是為了軍事目的而研製的,爾後才轉為民用。說白了,就是先殺人,再養人……人類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通過死,求得生存。通過戰爭,求得和平。”

如果區塊鏈技術真的如大家想象的那麼偉大,那它未來會帶來多少美好,眼下就可能帶來多少混亂。或者說,它眼下帶來多少混亂,說明它未來就有潛力帶來多少美好,想想核武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