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過後,三季度迎「二次入摩」機遇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張俊鳴

上半年A股整體表現不佳,主要指數多有10%以上的調整,中證1000指數大跌20%,相對抗跌的創業板指數也有8.33%的跌幅,上證指數3000點整數關也宣告失守。而在深度調整之後,困擾A股的多重利空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隨著外資等長線資金的不斷進場,三季度A股有望迎來喘息之機,其中和外資進場密切相關的“二次入摩”的機會,值得投資者重視和把握。

今年以來的調整,在近期接近極致,其中既有半年度資金緊張的季節性因素,也有市場對貿易戰升級、股權質押困局的擔憂,也伴隨著入摩的“利好出盡”。隨著7月份定向降準,以及央行最新貨幣政策流動性的表述從“合理穩定”切換為“合理充裕”,流動性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股市的資金面有望得到改善。除了資金面的改善之外,半年報開始進入預告和發佈期,“靚女先嫁”效應之下,業績較好的中報率先發布的概率較大,對股指形成正面的支持。正因為如此,歷史上A股不乏“紅七月”的出現,即使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當年七月上證指數也上漲了1.45%。

風雨過後,三季度迎“二次入摩”機遇

除了資金面的改善之外,三季度限售股解禁數量也較二季度大幅減少,對市場的拋壓有望減輕。根據東方財富網的數據,6月份A股限售股解禁數量為362.68億股,而7月份減少到308.47億股,8月份進一步銳減到144.22億股,9月份也僅有154.52億股,解禁拋壓的相對減輕,無疑對孱弱的市場是一大支持(見圖1)。

圖1:三季度解禁股數量明顯減少

風雨過後,三季度迎“二次入摩”機遇

相比資金面和籌碼面的改善,A股最大的利好還是由股指回調帶來的估值下修。截止上週五(6月29日),滬市的平均市盈率為14.07倍,深市為25.13倍;滬市的平均市淨率為1.47倍,深市為2.49倍,均接近歷史上的“低水位區”;上週股價破淨的公司一度超過200家,絕對數量已經接近歷史峰值;持續盈利的公司中,已經有動態市盈率4倍多的公司出現。這一估值水平雖然高於港股,但相比歐美股市來說已經有明顯的優勢。也正因為如此,在6月份A股回落過程中,外資無懼調整持續買入。而在6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全球最大的資產公司貝萊德(Black Rock)宣佈,在中國大陸成立併成功登記備案第一隻境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顯然,和A股歷史上多次底部一樣,外資正在大舉買入底部優質籌碼,在“跌出來的機會”中接走散戶拋售的股票。

以白馬股佔比較大的上證50指數為例,今年上半年下跌13.30%,月線出現少見的“五連陰”,此前僅有2008年5月到10月出現“六連陰”,另外兩次“五連陰”出現之後,都出現一波有力的上攻行情。即使是2008年的月線“六連陰”,之後也進入見底回升的週期中(見圖2)。因此,在充分調整之後,7月份正是投資者重新關注上證50為代表的優質股的機會,逢低參與“只輸時間不輸錢”的概率較大。

圖2:上證50指數月線圖,歷史上的“五連陰”

風雨過後,三季度迎“二次入摩”機遇

在6月份入摩前後,不少白馬股表現平平,並未展現出大舉搶籌的走勢,讓不少投資者失望不已。事實上,這是在去年下半年提前搶跑的場內資金兌現浮盈所致,回調也沒有影響外資參與A股的進展。而6月入摩只是開了一個小口,未來A股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深,外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背後代表的價值投資的力量,將深刻改變A股的格局,這就是“二次入摩”的改變和機會。

從三季度的角度來看,9月份A股的納入因子將從目前的2.5%上升到5%,這一新增的納入因子實際上和6月份入摩一樣,都是2.5%的增量,但相比6月入摩利好被提前消化,“二次入摩”帶來的機會將更具有可操作性,帶給投資者低位佈局的良機。

如何參與“二次入摩”的機會?比較簡單的方法是直接通過購買MSCI主題的公募基金參與。目前,已經有多檔此類基金完成募集並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如MSCI基金(512160)、建信MSCI(512180)、景順MSCI(512280)、MSCIETF(512520)、MSCI易基(512090)等,經過近期的調整價格回落到0.9-0.95元一線,參與門檻極低。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配置此類基金可以複製相關指數走勢,投資標的明確。

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可以從上半年外資通過陸股通密集增持的股票中,看出端倪來。這些大舉增持的股票未必是目前MSCI成分股,但未來有可能新納入,也有可能因為基本面有獨到的優勢而得到挖掘。如果再結合行業、估值和年內漲幅來看,從中也可以挖掘出一批較好的防禦型品種來(見附表)。筆者選取了增持佔總股本比例超過1%、動態市盈率低於25倍,年內漲幅較小的品種作為觀察對象,如華潤三九(000999)、滬電股份(002463)、魯泰A(000726)等。

附表:部分上半年陸股通增持超1%的公司

風雨過後,三季度迎“二次入摩”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