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桶油即將「消失」!「兩化」合併或成化工巨無霸!

6月30日,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年滿60歲的任建新將退休,而作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中化集團掌門人的寧高寧則將在11月年滿60歲。

這一認命意味著之前傳聞的中化與中國化工合併最終坐實!而“兩化”合併的目的是提供足夠的財力來消化中國化工在一年前以490億美金收購的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科技公司先正達。

同時,長期佔據中國“第四桶油”位置的中化集團或將“消失”,並華麗轉身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化工巨無霸集團!

第四桶油即將“消失”!“兩化”合併或成化工巨無霸!

中國化工集團和中化集團,作為國內化工行業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自去年起就傳出有合併的消息,但是兩位掌門人卻都表示暫無計劃。任建新和寧高寧,兩位掌門人性格迥異,卻都在江湖上流傳著著諸多傳奇故事和稱號,並且各自帶領著企業在不斷壯大,擅長併購。隨著此次人事任免消息的公佈,寧高寧料將主導兩家集團的合併工作。

中化與中國化工

Centralpec

中國化工集團

第四桶油即將“消失”!“兩化”合併或成化工巨無霸!

中國化工集團作為國務院國資委主管的中央企業,發展過程與一般意義的央企大不同,最早起家於任建新個人的創業項目

34年前,時為化工部化學機械研究院團委書記的任建新在蘭州下海經商,創立工業清洗公司藍星清洗。1995年,任建新將藍星清洗送上A股上市,隨後以國企脫困為切入口,併購100多家國有化工企業,於2004年組建中國化工集團。再後十餘年,他以資產拼盤模式,海外併購項目越做越大,將中國化工從最初300多億元總資產做大到現在將近8000億元。

而在去年6月,中國化工集團斥資490億美元收購了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科技公司先正達(Syngenta)。但就是這樣的一場超級收購,卻沒有在國內媒體上大肆宣揚,僅僅是央視做了簡短的新聞報道,以及一些媒體發佈了通稿。任建新的低調,足以見得。

中化集團

第四桶油即將“消失”!“兩化”合併或成化工巨無霸!

中化集團,作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從業務構成來看,涉足領域最廣,涵蓋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等業務,中國化工則以化工品生產為主,目前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等為主的6大業務板塊。

公開信息顯示,寧高寧曾獲山東大學經濟學學士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早年曾任華潤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2004年轉任中糧集團董事長,2016年調任中化集團董事長。

寧高寧以擅長併購著稱,其在華潤集團和中糧集團期間均主導了一系列收購活動。據媒體統計,寧高寧任中糧董事長的11年間,中糧共發起了50起併購,將蒙牛乳業、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五穀道場方便麵等多個知名品牌收入旗下。


而作為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獲得中國政府層面放行的一個重要條件,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在先正達收購完成後會實施合併,主要為中國化工化解收購過程中使用的巨大槓桿。自2017年6月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交易正式交割之後,“兩化”合併才提上日程。但因兩家公司資產、業務都很龐雜,加之雙方合併動力不足,資產重組一度處於難以推進的“拉鋸”狀態。

中國化工經過多輪兼併重組,雖然體量較大,但國內業務盈利情況並不理想,中化集團內部一度有聲音認為“兩化”合併是增加“包袱”。且兩家“一把手”寧高寧、任建新的整合思路完全不同。

寧高寧素來穩健,可謂深謀遠慮,而任建新敢於突破,大膽投資,專幹“大活兒”,可謂勇武。 任建新同樣履歷顯赫,而且他還具有白手起家的特點,是國企之中不可多得的創業型人才。

隨著合併的消息越來越近,兩大化工巨頭將擁有很好的“互補性”。

此次任建新退休,寧高寧接手中國化工集團,將進一步推動兩化合並的具體事宜,並將新的“中化”帶上更高層次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