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湖南處於華中南部,外連華東、華南沿海省份,內接西南大後方,北趨中原腹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早在上世界20年代,有“中國戰略之父”美譽的蔣百里就預言“一旦中日開戰,……湖南將作為決戰之地”。果不其然,抗戰期間,中、日兩國軍隊多次在湖南境內大規模廝殺。直到1944年,日軍在湖南幾進幾齣,始終沒有佔領湖南任何一個城市------湖南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這些戰鬥由於都發生在長沙或周邊,因此都稱長沙會戰。

湖南,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武漢會戰後,華北、華東、華南以及華中北部大都被日軍佔領,粵漢鐵路只剩下湖南段掌握在中國手中。一時之間,湖南成為阻止日軍南下,屏蔽西南大後方的前哨陣地。湖南自古是魚米之鄉,糧食、棉花等源源不斷供應西南諸省,為中國抗日戰爭直接“輸血”。

為了繼續侵佔中國,並南下太平洋,日本將大量兵力調往武漢,該地的第11軍成為日軍在關內最大的機動部隊。而其它地方日軍,則以維護治安、掠奪物資為主。

武漢會戰後,中國進行了戰略調整,全國共劃分為8大戰區和兩個敵後游擊區,總計約200個步兵師,其中以湖南為主的第9戰區佈置了52個步兵師,佔四分之一多。

中、日兩國都對湖南志在必得。

日本侵略中國,原本希望通過幾次大的戰爭,摧毀中國的抗戰意志,迫使中國求和,達到佔領中國的目的。但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不光沒被摧毀,反而越戰越勇。中國軍隊領導層的戰略指揮也日趨成熟,從淞滬會戰時的亂打,徐州會戰時的摸著打,到武漢會戰時已經能夠小心翼翼的試著打,對日傷亡比例大幅下降,後期還能從容撤退。

日本終於認識到:蔣介石政權不容易輕鬆打垮。由於兵力、物資消耗非常大,短時間內難以補充,日本被迫調整對華戰略,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保守,同時在中國物色新的代理人,成立傀儡政權。

經過運作,汪精衛逃出重慶,投靠日本,並準備於1939年秋在南京成立偽政權。

為了提高汪偽政權的政治氣氛,日軍決定由第11軍對長沙發動一次戰爭,消滅第9戰區軍隊,威逼西南大後方。

接到命令後,第11軍軍長崗村寧次立即將部隊向鄂南、湘北、贛北集中,準備分三路突擊中國第9戰區。

第9戰區注意到了日軍的調動,立即做了佈置。蔣介石原本準備放棄長沙,但第9戰區司令薛嶽意志堅決,主張在長沙抵抗日寇,並最終說服蔣介石,堅決守衛長沙。

薛嶽將部隊由岳陽向長沙梯次配置,以新牆河、汨羅江、以及撈刀河、瀏陽河為天然屏障,佈置多道縱深陣地,利用東側的山地作為正面守軍的退守陣地。以正面陣地疲憊、消耗日軍,引誘日軍不斷南下,最後實現聚殲。

湖南,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第一次長沙會戰薛嶽沿湘北河流佈防

9月23日,日軍大舉進攻新牆河南岸,並實行強渡。中國第52軍沉著應戰,輕重火器一齊發射,日軍被大量射殺於河流中央。第一次渡河被挫敗,日軍馬上組織第二次強渡,先以飛機、大炮掩護,並向守軍施放毒氣,守軍大部中毒昏迷,日軍終於渡過新牆河。

另一路日軍也於當天在營田渡過汨羅江,並跟蹤後退守軍直到汨羅江邊。26日,日軍主力突破守軍汨羅江防線,全部渡過汨羅江,並隨即向長沙攻擊前進。

撤退的中國軍隊並沒有慌亂,利用沿途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日軍,在多個地方與日軍展開了激烈戰鬥,消滅了大量日軍。沿線群眾也積極支援軍隊,將道路全部破壞,田裡放滿水,阻礙日軍重武器的推進。

9月29日,崗村寧次感覺日軍戰線太長,前線部隊已經斷糧,但離長沙還非常遠,而中國正面軍隊並沒被擊潰,兩側的軍隊正在有組織的向中央集結,準備夾擊日軍。於是下令日軍於10月1日開始後撤。

日軍後撤時,薛嶽正在長沙趕修工事,得知日軍後撤的消息,連忙命令所有軍隊向北追擊。撤退中的日軍一路跌跌撞撞,丟棄了大量傷兵和輜重,於10月14日回到攻擊出發地,中國軍隊也停止追擊,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

這次會戰,日軍並沒有捕捉到中國軍隊,反而出現了大量傷亡。中國軍隊雖然傷亡慘重,但並沒有潰敗,是個不小的勝利,大大鼓舞了人心。

此後直到1942年,湖南境內一直沒有大的戰事,整個湖南得到了很好的休養生息,主政的薛嶽又積極發展生產,興辦學校。在短短兩年內,湖南的農業、教育、衛生大力發展,湖南人們享受到了自辛亥革命以來短暫、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

湖南,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第9戰區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薛嶽

當時世界風雲變幻,德、日、意三國結成納粹同盟。希特勒於1941年6月突襲蘇聯,日本也準備在東方興風作浪。但天有不測風雲,它的陰謀被美國知道,在美國的資本隨即被凍結,石油供應也被切斷。

石油是日本海軍的血液,日本國內石油匱乏,全靠從美國進口。美國停止供應後,日軍決定南下太平洋,奪取東南亞的石油、橡膠資源。於是,命令在華第11軍先實施長沙作戰。

第11軍新任軍長阿南惟幾於當年4月份上任,到任後就開始長沙會戰的構想,得到軍部的命令後,更積極進入實際操作。

這次阿南改變了崗村寧次兵力分散的打法,將主力集結到湘北,實行重點突破。而中國第9戰區在對日戰略上並沒有新的突破,仍然將兵力分散在鄂南、贛北、湘北,對日軍大規模調動沒有足夠的警惕,司令薛嶽急於與日軍決戰,將主陣地向北推進到汨羅江南岸。

開戰後,前線中國軍隊雖然頑強抵抗,但陣地很快被突破,尤其是第10、26、37 三個精銳軍都被日軍打垮,失去作戰能力。應急的第74軍行蹤被日軍發現,阿南要報上高會戰一箭之仇,調集3個師團的重兵圍攻第74軍。

湖南,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日軍第11軍軍長阿南惟幾

面對強敵,第74軍毫無懼色,與日軍展開了兇猛拼殺,最後以傷亡7000餘人的代價突出重圍,但日軍圍攻它的三個師團也被狠狠的咬了一口。

擊潰中國精銳部隊後,日軍很快攻入長沙市區,另一部前鋒直達株洲。

此時,中國第5戰區向宜昌發動反攻,阿南被迫從長沙前線抽兵回援宜昌,中國第9戰區軍隊也向長沙周圍集結,準備圍殲長沙日軍。阿南連忙下令撤兵,中國軍隊隨即展開追擊,雙方一直戰鬥到10月11日。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幾乎打得很混亂,事後蔣介石客觀的評價了這次戰役,也處理了一批軍官,其中第10軍軍長李玉堂和其下預10師師長方先覺都被撤職。

但歷史很快就給了第9戰區官兵一個機會。

日本海軍於長沙會戰結束兩個月後,偷襲美國珍珠港,隨即陸、海軍大規模南下太平洋,在廣州的第23軍進攻香港,中國立即調集第9戰區部隊向廣東運動。為了牽制中國軍隊,策應第23軍作戰,第11軍發動了第三次長沙會戰。

阿南捲土重來。

這一次第9戰區上上下下都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薛嶽的“天爐戰法”日趨成熟,李玉堂、方先覺奉命戴罪守衛長沙市區。

湖南,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第10軍軍長李玉堂

雙方於12月18日接戰,中國軍隊按計劃步步抵抗,逐次後撤。日軍原本只是牽制性進攻,但阿南建功心切,要攻佔長沙。

越往南,中國軍隊抵抗越頑強,日軍攻打長沙時,中國軍隊幾乎寸土不讓,雙方對城門的爭奪達到白熱化。

日軍組織敢死隊身裹炸藥撲向城門,中國前沿士兵紛紛迎上去拉響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緊接著,又一批士兵衝出陣地,與衝過來的日軍展開白刃戰,雙方的士兵大都倒在血泊中。日軍大隊長橫田的刀鋒上血肉淋漓,自己也被兩把刺刀刺中,一把刺中肋骨,一把刺穿喉嚨,死時雙眼圓睜。

步兵在前線衝殺的同時,嶽麓山上的炮兵一直響個不停,直接支援步兵作戰,轟擊日軍後續部隊。

想立功的阿南感覺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前線糧彈已經用盡,急忙下令撤退。

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有組織的追擊,日軍被中國軍隊像趕鴨子一樣趕著往北而去。追擊的中國軍隊攻勢凌厲、出手兇狠,日軍被大量剿殺,有多支日軍部隊的軍旗都差點被奪取。

受寒冷、飢餓、疲勞折磨的日軍一路上風聲鶴唳,慌不擇路。平地裡時不時冒出一些兵不兵、民不民的人大打“冷銃”,細小的鐵砂鋪天蓋地而來,躲都躲不開,瞬間就有日軍士兵身上被打出密密麻麻的血洞眼。

直到元月18日,雙方在新牆河兩岸恢復戰前態勢,中國軍隊停止追擊,日軍才擺脫湖南戰場的噩夢。

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

此時,大量的中國軍民已經忙碌在戰鬥發生過的雪地裡,收容傷兵和戰死的中國士兵遺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