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成名離職始!拼多多「接盤」陸奇,榨取人設最後價值?

縈繞在陸奇身上的疑問和光環很多,一個個來解讀:

職場成名離職始!拼多多“接盤”陸奇,榨取人設最後價值?

一、陸奇加盟拼多多?

當然,就此認為陸奇加盟拼多多,卻非正確答案。獨立董事指的是獨立於公司股東且不在公司中內部任職,並與公司或公司經營管理者沒有重要的業務聯繫或專業聯繫,並對公司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

簡言之,拼多多獨立董事陸奇,其實和拼多多本身,沒多少真正的關係。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怪異組合呢?

或許是,此刻的陸奇與此刻的拼多多,都需要一個高光節點,然後就這樣組隊了。

職場成名離職始!拼多多“接盤”陸奇,榨取人設最後價值?

二、陸奇“跳上適當的船”?

根源在於上次高光出現時,也照亮了陸奇的兩句名言:“永遠保持戰鬥姿態”,“在適當時候跳上適當的船”。

陸奇的履歷並不複雜,1998年進入雅虎,2007年晉升為雅虎執行副總裁,第二年8月離職,2009年1月正式加盟微軟任網絡服務集團總裁。

因此,在陸奇離職之初,業界普遍猜測,他不會再去其他公司,而會選擇以下兩條路:

其一是成為第二個李開復,創業;

其二是57歲的陸奇,會在高光時刻退休。

但,陸奇卻選擇了幫助拼多多高光一把,讓拼多多在其本無法契機的業界話題圈中,成為一時焦點!

畢竟,獨立董事的職位,拼多多的平臺價值,都不足以讓陸奇跳船。

陸奇這又是為什麼呢?

職場成名離職始!拼多多“接盤”陸奇,榨取人設最後價值?

三、陸奇成為了“加分項”

早前因為陸奇離職而縈繞的各種傳聞,也就在獨董發佈時刻煙消雲散。無他,陸奇幹膩了職業經理人,想要跳上一條新船而已。

倒是李開復的那句“他加入任何的一個公司,都是對這個公司的加分”的評價,讓陸奇成為了一些創業公司眼中的香餑餑。

結果,想要IPO、但又苦於在美國資本市場並沒有辨識度的本土電商平臺拼多多決定讓自己“加分”。

但拼多多手上的砝碼並不太多,從業績上看,2015年9月成立的拼多多,一直在虧損,而且虧損還在擴大。

資料顯示,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別發生2.92億元人民幣和5.25億元人民幣淨虧損,2018年第一季度淨虧損2.01億元。

儘管在社交電商上,拼多多做得遠比京東好,但也只是在社交發散上。真正在體量上的差距,讓這個小公司不可能真正找到陸奇作為實在的加分項。

於是,獨立董事這個可以產生諸多聯想,但和公司運營並無太多聯繫的位置,也就成了橄欖枝。

換一句話說:在拼多多的招股書上,真正能夠讓資本市場有強烈視覺衝擊的不是業績,而是“陸奇”。

用“陸奇”背書,好走通IPO之路,拼多多也是拼了。

這時候,新的問題出現——陸奇為什麼就從了?

或許,一個解釋是時機,拼多多正好出現在了一個適合的時間點上——一個陸奇人設出現崩塌可能的關鍵點上。

四、陸奇的離職“加速度”

陸奇的人設已經出現了裂痕。

在離職後,他似乎也在猶豫,未來做什麼?或許,有類似履歷的李開復,讓他猶豫。

李開復的高光時刻和陸奇相似。

曾在蘋果、SGI、微軟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擔當要職的李開復,最名聲大噪的時刻,是2009年9月4日,從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離職的那一刻。

在此之前,李開復也擔任過微軟全球副總裁(2000-2005),還因加盟谷歌,而被微軟以違反競業禁止協議案提起訴訟,但名聲大多侷限於業內。

恰恰是從谷歌離職,尤其是大中華區總裁的這個職位,讓其在彼時一度成為了職場的一個神話,或者說職業經理人中的最完美人設。

這或許也是李開復之所以給陸奇以“加分”評價的由來,這本身就是李開復自己的感同身受。

但陸奇的“加分”權限,卻很快就使用在了拼多多身上!因為除了拼多多需要他加分外,他也急需拼多多為其加分。

梳理一下陸奇的“跳船”履歷,不難發現其就任和離職的時間正在加速:

2007,陸奇在服務近十年的雅虎內部,成長為雅虎執行副總裁,次年8月離職。

5個月後,即2009年1月,正式加盟微軟任網絡服務集團總裁。

經過4年努力,於2013年出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身份後,隨後在2016年9月離職。

但此次43天時間,陸奇即刷出一波高光,而且還是和他過去服務公司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小小拼多多。

另一個跳船邏輯出現——遇到點風浪,就可能會跳船。

“能同甘、不共苦”,這恰恰是職業經理人最不能出現的人設,只是之前的跳船,往往因為光環縈繞和原公司的諱莫,而一直不顯眼。

五、陸奇人設的“最後價值”在哪?

這也是其此次和拼多多如此匆忙的聯袂登場的根源所在。

跳與不跳,只是崩塌的速度早晚問題,陸奇選擇了跳,在最高光的時刻跳船。

而跳船之後,誰來“接盤”陸奇,則變成了陸奇自身的一種深切職場焦慮。

陸奇和拼多多的攜手,或許折射出了陸奇的一些未來可能:

或許,陸奇也不想效法李開復,在創業的路上一路褪下高光、走下神壇……

或許,陸奇需要拼多多來完成一次“我會回來的”宣言……

或許,陸奇需要賭一把拼多多的業績走勢,用IPO的業績,來修補自己“戰略技術眼光”失誤,帶來的人設崩盤……

或許,苦於高光度不夠的拼多多,也很樂意藉機榨取一下陸奇這個“職業經理人之王”人設崩塌前的最後價值,吸引下資本市場的側目……

各取所需之下,一次有陸奇之名加持的招股書,就此完成,如此而已。

你覺得呢?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