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用8個字回應蝗災,衆人反對,李隆基的一道聖旨成了榜樣

姚崇自入朝拜相以來,力行自己制定的10條綱領,抑制權貴,朝中幾無弊政,貪汙腐敗基本被消滅在萌芽之中。

天公不作美,姚崇擔任宰相的第四個年頭,河北、河南、山東遍地蝗災,如果任由蝗災蔓延,這些地方的農民將顆粒無收,很可能會出現餓殍遍野的狀況。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如果蝗災不除,農民就沒有糧食吃,若一任如此便可能動搖大唐國本。於是姚崇毫不猶豫地派出御史,監督各地除蝗。

姚崇用8個字回應蝗災,眾人反對,李隆基的一道聖旨成了榜樣

有意思地是,各地竟然頂著不辦,說蝗不能除,而且朝廷裡面,也是反對聲一片,說蝗不能除,有史料記道是說:“皆以驅蝗為不便”。 為什麼都說蝗蟲不能除,說蝗蟲不便驅除?歸納起來共有三點:

其一,蝗為天災,非人力之能除,時任汴州刺史倪若水還以劉聰為例,稱除蝗會越除越多;

其二,除蝗就是殺生,殺生於皇上不利,於朝廷不利,今應修德禳災,方足回上天之意;

其三,歷代除蝗都沒有成功過,這時上天示警,修德可免。

姚崇用8個字回應蝗災,眾人反對,李隆基的一道聖旨成了榜樣

現在的我們,看到這段史料定會覺得荒唐,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設身處地想一下,假設我們身處那個時代,看著黑壓壓的蝗蟲,鋪天蓋地,像黑雲壓城一樣地滾滾而來,想想還真是恐怖,也會想這是不是天意。 在這種狀況之下,當時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也猶豫了,他問姚崇,這個事到底該不該幹。姚崇用取自詩經的八個字回應李隆基:“秉彼蟊賊,以付炎火”。

姚崇的意思很明白,蝗必須除,讓我們用火來把蝗蟲消滅掉。在君臣二人的商議之後,李隆基下了一道非常嚴厲的聖旨,要求各地儘快滅除蝗害,並曉諭各級官員:“坐看食苗,何忍不救,因以饑饉,將何自安”。

姚崇用8個字回應蝗災,眾人反對,李隆基的一道聖旨成了榜樣

在姚崇的堅持之下,根據蝗蟲“白天趨光,晚上趨火”的天性,要求各地於晚上在蝗蟲出沒的地方架起篝火,同時旁邊挖起深壕,一邊燒蝗,一邊埋蝗。

這一場發生在1300多年前的除蝗運動,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時也給後世除蝗立下了一個榜樣。對於當時的社會,這不但是一個具體的行為,更是一種理念上的勝利,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是人對天的一種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