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上海製造品牌丨打造汽車、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羣

1965年建廠的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上海工業縫紉機廠,擁有家喻戶曉的上海品牌“蝴蝶牌縫紉機”。公司在2004年左右曾陷入困境,跌出中國縫製機械行業排名前十。近年來,通過不斷地跨國併購,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已達30億元,躍居全球縫製行業前三。

目前,上工申貝約五成的收入來自汽車工業領域的高端縫製,且不乏波音、空客、中國商飛等航空航天領域的大型客戶。公司已形成了營銷和研發“兩頭在滬”、生產“中間在外”的上海製造模式。

上海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民族工業發祥地、民族品牌發源地和集聚地,20世紀30年代工業產值約佔全國50%,形成了包括蝴蝶牌縫紉機、上海牌手錶、鳳凰牌自行車、大白兔奶糖在內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上海品牌,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改革開放以來,時代變遷,隨著各地經濟大發展,上海品牌日漸式微。

日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做出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構築上海發展戰略優勢的總體部署。為重振“上海製造”輝煌,擦亮新時代“上海製造”名片,上海市經信委牽頭制訂了《全力打響“上海製造”品牌 加快邁向全球卓越製造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在建設全球卓越製造基地的總目標下,提出名品打造、名企培育、名家匯聚、名園塑造、技術創新、品牌創響、質量創優、融合創智、集群創建、綠色創先等十大專項行動。

新時代賦予“上海製造”新內涵:主攻國家亟需的關鍵領域

《若干意見》中強調,“上海製造”重在強化創新驅動和擴大高端產品技術供給,提出了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加快邁向全球卓越製造基地的總體目標。

《行動計劃》在建設全球卓越製造基地的總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三個分目標:初步建成世界級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之一,掌握一批產業核心技術,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產值佔全市制造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3左右。初步建成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長三角產業一體化發展,全力打造2個、培育4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初步建成世界級製造品牌匯聚地,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園,彰顯“上海製造”品牌美譽度。

相關專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當前,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下,中國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新時代背景下,上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製造”作為主力軍,要發揮強大基礎支撐作用,應賦予“上海製造”擁有核心技術、掌控產業鏈關鍵環節、佔據價值鏈高端、引領業態模式創新的新使命和新內涵。

上述專家稱,所謂“新使命”和“新內涵”,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服務服從國家戰略,自主攻關核心技術,實現“從無到有”,主攻國家亟需的關鍵領域,如大飛機發動機、中國芯等,代表國家最高水平、世界領先水平,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要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發展高端、智能、綠色製造和高複雜高精密高集成製造,拉長板補短板,立足新時代新需求,打造具有未來競爭力的產品,創造高品質生活。

因此《行動計劃》強調,上海要超前佈局未來前沿產業,聚焦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結合上海自身產業基礎,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空天海洋等未來前沿領域加強戰略佈局,實施一批基礎前沿工程,填補國內空白。

作為重點任務之一,上海將推進150項高端裝備自主突破,特別瞄準民用航空、智能製造裝備、集成電路裝備、智慧能源裝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領域,突破複雜精密集成製造工藝和技術,推動重大短板裝備首臺(套)突破。

上海經信委相關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新時代賦予“上海製造”新內涵,就是要加強產業和技術創新,在關鍵領域和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破解芯片、大飛機發動機等“卡脖子”問題,實現核心科技不受制於人。

到2020年培育8至10家制造業“獨角獸”

2017年,上海按照國家、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要求,積極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2017年,上海新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超過30%,增速領跑於全市GDP增速,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1%。

新經濟新動能需要卓越的製造業企業。《行動計劃》提出,上海要集中優勢資源,著力培育以世界一流企業、“獨角獸”和“隱形冠軍”為核心的卓越製造企業群體。

具體目標是圍繞世界一流企業、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三層梯隊,培育卓越製造企業群體。到2020年,3家左右製造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培育8至10家制造業“獨角獸”以及200家“隱形冠軍”。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獨角獸企業方面,當前上海在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優勢較為突出,已有聯影醫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遊俠汽車、復宏漢霖等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同時在智能硬件、醫療器械、新藥研發等領域還有一批准獨角獸企業,如天使之橙、禾賽光電、熠知電子、安翰醫療、華領醫藥等。

下一步,為實現形成8至10家制造業“獨角獸”的目標,上海將聚焦智能硬件、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重點拓展股權基金、上市等融資渠道,培育企業生態圈。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加快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落地

《行動計劃》提出,上海將全力打造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兩個萬億級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迭代升級和產業鏈延伸。

汽車產業集群方面,要打造具有全球話語權的汽車產業集群,大力拓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加快新能源汽車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和推廣應用,加大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力度,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平臺建設、示範應用和商業化推廣,建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全球化佈局的研發製造體系。

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方面,要打造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高端軟件、智能硬件等產業鏈,突破材料、裝備、工藝等短板領域,加快長三角區域電子信息集群創新網絡建設,建立以“硬件+軟件+內容+服務”為架構的產業鏈生態。

此外,《行動計劃》還提出,要積極培育四個世界級產業集群。聚焦民用航空、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和綠色化工產業,推動產業擴鏈、補鏈、強鏈。民用航空方面,要以大型客機和民用航空發動機為中心,逐步形成主製造商引領、優勢供應商集聚、核心配套企業支撐、專業化平臺服務的航空產業體系,提高面向產業鏈協同配套水平。

在長三角一體化大背景下,上海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離不開長三角區域產業協同。因此《行動計劃》強調,要加強長三角區域產業協同,建立“基地+基金+機制”工作模式,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引導龍頭企業加強長三角產業鏈一體化佈局,探索共建長三角產業鏈協同創新示範基地,推動龍頭企業將研發設計、高端製造、營銷服務等產業鏈環節紮根本地,引導富餘要素資源優先向示範基地集中。

上海市經信委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未來將探索建立長三角產業合作機制,聯合編制長三角產業集群地圖,協商建立有利於重大產業項目跨省市遷移的利益共享機制,探索組建長三角產業合作基金,促進產業佈局優化和要素資源跨區域流動。”

未來,上海還將引導各區加強產業定位,考慮稟賦和特色,懂得“適配”和“取捨”,增強特色、找準方向、精準發力,打造集中度和顯示度高的特色產業,如浦東集成電路、嘉定汽車、金山新型顯示、臨港智能製造、松江G60、奉賢東方美谷、閔行軍民融合、徐匯人工智能、青浦軟件信息、寶山智能硬件等,建設一批“四新”經濟創新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