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中國人曾助力俄國十月革命

在莫斯科紅場上,列寧墓後的克里姆林宮紅牆上安放著朱可夫元帥、高爾基等前蘇聯名人的骨灰。然而,在紅牆下邊還有一排墓碑,其中有兩位為“十月革命”捐軀的中國人——“張”和“王”的墓。

5萬中國人曾助力俄國十月革命

在1917年寒冷的冬季,有這樣一群中國人,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他們拿起武器和俄國人民一同戰鬥,在各條戰線上出現了無數個“中國團”、“中國營”、“中國連”,並最終幫助俄國人民推翻了沙皇的統治。

5萬中國人曾助力俄國十月革命

50多歲的韓丹星是聖彼得堡市孔子漢語學校的校長,自1989年起定居俄羅斯。90多年前,韓丹星的外公韓廣鄉來到當時的俄國打工,1917年韓廣鄉參加了蘇俄紅軍,並和其他中國華工一起組成了一支“中國營”。當年1月25日,由阿拉巴耶夫斯克,納傑什烏金,彼爾姆等地華工組成的“中國團”也誕生了。“中國團”全團兩千多人,由外交署官員任輔臣任團長,全團分為三個營。第一營營長張清蕭,河北保定人;營營長桑來朝,山東人;第三營營長潘萬川,東北人。中國團的成立影響很大,受到蘇維埃政府的熱烈歡迎和重視,被編入紅軍第三軍第29阻擊師,並給中國團派來一位俄國同志任政委。中國團成立後,這些受苦華工,經過短期的訓練便換上了紅軍服裝,不久就開赴前線作戰。

5萬中國人曾助力俄國十月革命

1918年8月,中國團與布柳赫爾的烏拉爾第4師組成了中俄聯軍,往西北方向突圍到了卡馬河畔。8月5號拂曉,卡馬河戰役在隆隆的炮聲中展開了。布柳赫爾指揮紅軍(1800多中國人)與白軍在這裡血戰了四天四夜。8月19日夜間,敵人渡過託博爾河對伊爾內克希村發動進攻,企圖攻佔這個據點,阻止正在渡河的紅軍後繼部隊,並將他們截為兩段後各個擊破。千鈞一髮之際,布柳赫爾命令兩個連的中國團對敵人實行反衝擊。他們端著刺刀,每人背一把馬刀作短距離躍進,在離敵二三十步遠的地方,突然發動猛烈衝鋒。這支部隊在國內屬北洋軍嫡系精銳之師,士兵年齡都在20~25歲之間,訓練有素,出國前又經過挑選,戰鬥力強,尤其擅長肉搏格鬥。中國軍人把白軍打得措手不及,把他們趕過了託博爾河。

5萬中國人曾助力俄國十月革命

中國華工的勇敢贏得了當地人民的尊敬。11月12日,紅軍佔領克里米亞半島最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市。紅軍入城時,“中國團”戰士雖然走在最後,但工人和市民們仍然把鮮花撒在他們頭上。遺憾的是,在解放克里米亞半島的戰鬥中,“中國團”犧牲了一半以上的戰士。據統計,在俄國革命爆發之後和隨即開始的國內戰爭中,在紅軍國際部隊中有5萬餘名華人官兵浴血奮戰在異國土地上,創造了無數悲壯感人的英雄事蹟,而所有的中國志願人員都無一例外地珍惜自己的民族榮譽。中國國際部隊的武器肯定比不上正規紅軍的精良,但他們打起仗來常常是幾十個人獨抗數倍於己的敵人。

革命勝利後,列寧接見了所有戰功卓著的士兵,包括12名中國人,其中就有韓廣鄉。1920年列寧在克里姆林宮會見在戰爭中犧牲的“伏龍芝中國獨立團”團長任輔臣的遺孀和子女時,曾高度評價中國官兵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稱任輔臣為“傑出的指揮員和真正的布爾什維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