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和伊朗的雙重壓力,歐盟最終會倒向哪一方?

尤吉屯觀察室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施壓,英法德力求伊朗留在核協議,並抨擊美國做法愚蠢,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近日,一直沒有對歐盟表態的伊朗終於發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給歐洲國家提出了三個條件,內容包括:

1.歐洲國家應當保護伊朗石油銷售不受美國製裁影響,同時繼續購買伊朗原油;

2.歐洲銀行應當保障與伊朗的貿易;

3.英法德三國應當承諾不尋求就伊朗彈道導彈項目以及地區活動進行談判。

哈梅內伊最後附上了一句狠話,如果歐盟滿足不了這三個條件,伊朗將重啟核計劃。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這給歐盟出了一個難題。前一階段,歐盟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去安撫伊朗,但是實質性的動作不太多,原因還是歐盟忌憚美國,畢竟這次是和大哥鬧翻了,美國手裡還拿著歐盟關稅豁免權。反觀,歐盟對伊朗的看法,伊朗一旦退出核協議,意味著"談判崩塌",歐洲各國的原油來源將急劇縮減,國家安全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中東不穩定的局面將更加嚴重,歐洲各國難民將會大批增加,這一系列的問題,歐盟更是很難應付,這也是這次歐盟強懟特朗普的原因,只顧著美國優先,不考慮盟友的感受。



黑先生認為,面對如此處境,歐盟可以走的路不多,必須儘快做出實際的行動,否則伊朗的經濟遲早會被拖垮,到時候伊朗"情緒"極度不穩定,很有可能直接撕毀協議,帶來嚴重的後果。從歐盟長久的試探與等待中,黑先生想,歐盟應該已經做出了決定,那就是幫助伊朗恢復經濟,抵抗美國的經濟制裁。因為相比與美國鬧起來的利益衝突,遠小於伊朗研發鈾濃縮的潛在威脅。

歐盟在偏向伊朗的同時,必須充當談判者,調和美國與伊朗的矛盾,不能讓特朗普為了美國利益或者為了穩固以色列在中東的地位不顧任何後果。否則伊朗真的退出核協議,歐盟受害,必然與美國產生更大的隔閡。


黑先生1998


美國和伊朗給予歐盟的都不是壓力。美國是以委婉的語氣命令歐盟;而伊朗則略帶威脅的懇求歐盟。當美國即將退出伊朗核協議時,歐盟的兩巨頭法國的馬克龍和德國的默克爾相繼前往華盛頓,表面上的說法是相勸特朗普別退群。實際上是在向特朗普訴苦。馬克龍說: 普老啊!你不能退群啊!你如果退群了,我們這幾年投入的💰不就打水漂了嗎?你讓我們退群也行,但你美國總該給我們點補償吧?不然的話,我回法國和歐盟都沒法交代啊!你看我剛上臺不久,國內也正在大罷工。如果不能挽回點損失的話,我在法國和歐盟都沒法混了。可是,馬克龍遇到了生意場上的高手,更加“前畸心後羅鍋”的特朗普。特朗普是笑而不語,外加一毛不拔。小馬不行,默大媽不得不出面了,別說,特朗普還能給默大媽點面子。態度誠懇的對默克爾說: 核問題比天都大,你能保證伊朗不會研製核武器?如果伊朗有了核武器,你認為德國能安全嗎?默克爾自然不敢保證。於是特朗普又說:損失的事情你們自己解決,我美國每年要拿出那麼多軍費,還不都是保護你們歐盟嗎?再說了,日本每年交給我們的保護費比你們德國搞出好幾倍,你們該知足了。要不然,我們美軍從你們德國撤出?於是乎,老成穩重的默大媽搖搖頭走了……


5月8日,特朗普正式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英法德及歐盟幾乎是一致表態要留在核協議中。而美國說了,請你歐盟在6個月內將你在伊朗的企業全部撤出。歐盟一面嘴上繼續強硬表態,安慰伊朗;一面組織歐盟的企業撤退,德國磨磨蹭蹭的動作有點慢,美國將德國批評了一頓,德國嘴上不買賬,可手上的動作卻加快了!第三面是走訪俄羅斯,表面上和俄羅斯協調立場,實則是和俄羅斯探討增加新條款、簽訂新協議的可能性。果不其然,這幾個國家開始討論新協議的文本了。順帶著又安慰了伊朗一通。說一定保證伊朗的利益。

伊朗為什麼也給歐盟壓力呢?說白了,那不是壓力,那是稍微帶點威脅的懇求。威脅什麼呢?雖然伊朗的話沒挑明,但意思卻在裡頭了。伊朗的意思是如果你歐盟不出面協調,那你們歐盟在伊朗的投資也就等於全部泡湯了,如果我伊朗使點絆子的話,你歐盟那些企業也別想順利撤出。當年美國大使館我伊朗都扣了幾百天,何況你歐盟乎?懇求什麼呢?懇求歐盟拖下去,對於伊朗來說,拖是目前唯一的辦法。所以,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提出“胡蘿蔔加大棒”的12條時,伊朗總統魯哈尼斷然拒絕了。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伊朗不強硬的話,國際上沒面子,國內更沒法交代。因為伊朗人民已經習慣了反美。如果伊朗政府不反美,基礎就會動搖。而歐盟最終會倒向哪一方呢?現在有些人看到歐盟這次態度堅決的懟美國,以為這個世界上的格局變了,甚至有人很興奮。其實,這些人忽略了最重要一點,那就是歐盟和美國只是利益上的討價還價,並不是根本的利益衝突。千萬不要忘了他們的價值觀是一致的。根本就不存在歐盟倒向哪邊的問題,他們本來就是一個陣營的!對國際局勢走向的判斷一不能帶立場,二不能自作多情。否則,你的預測和未來的事實相反,會感覺不好意思的。


人生觸底反彈

5月24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給歐洲國家提出了三個條件,1.歐洲國家應當保護伊朗石油銷售不受美國製裁影響,同時繼續購買伊朗原油;2.歐洲銀行應當保障與伊朗的貿易;3.英法德三國應當承諾不尋求就伊朗彈道導彈項目以及地區活動進行談判。如果歐盟滿足不了這三個條件,伊朗將重啟核計劃。

從以上伊朗的表態來看,伊朗是給歐盟下了最後通牒。雖然看似對歐盟的壓力巨大,以重啟核計劃相威脅。但是實質歐盟心裡明白,伊朗只是想要讓歐盟落實和承認其目前的狀態。不要隨著美國一起制裁伊朗和對其彈道導彈計劃的限制。



而歐盟對伊朗青春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講話,並不是十分擔心,畢竟伊朗只是想要落實其經濟上的政策。歐盟這段時間只是嘴上說支持伊朗並沒有採取實質上的經貿行動。這讓伊朗很是著急,不象中國直接與伊朗進行了1000噸的葵花籽貿易交易,所以才給歐盟施加了一些壓力。


但是對於歐盟來說,真正巨大的壓力來自於美國。當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8日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前,以法,德為首的歐盟,馬克龍和默克爾先後訪問了美國。意圖以美國總統特朗普談判。探討關於敘利亞,伊朗和貿易糾紛問題。但是結果讓雙方都失望而歸,尤其是在貿易糾紛問題上。

所以,在特朗普總統退出《伊核協議》時,英法德三國表示明確的反對。而最近以法,德兩國為首的歐盟活動頻繁。5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了俄羅斯。自然會與普京關於交換伊朗核問題意見和加強經貿合作。緊接著默克爾與24日又訪問了中國,自然經貿往來是重頭戲。



5月24日馬克龍問莫斯科,出席國際經貿會議並且與普京會談,自然離不開經貿合作和伊朗問題。這是法,德為首的歐盟,為了抵抗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對歐盟增收20%的鋼鐵和鋁製品關稅。再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自然就會抵消來自於美國的貿易壓力。



淡然小司

這種選擇,取決於伊朗和美國之間,誰對歐盟更加重要,,,!


事實上,美國所作出的很多決定,都遭到過歐盟的反對,甚至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之前,除了英國,歐盟成員國幾乎集體反對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並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和平方案試圖阻止戰爭,在反戰問題上,法國與德國甚至與俄羅斯站到了一起,以至於在獄中的薩達姆都曾向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歐盟諸國致敬,尤其是法德兩國!但結果呢?在戰爭開始後,幾乎所有反對過美國的歐洲國家,都出兵了,,,!

早在東歐小國紛紛加入北約之時,歐盟與美國就有過尖銳的矛盾,因為新加入的小國,對美國更加忠誠,在一系列行動中都極力配合美國,反而將老牌的“歐洲大國”晾在一邊!而現在您還能聽到美國與歐盟就這些事情糾纏不清嗎?

如果歐盟為了實現“歐洲一體化”而與美國決裂甚至敵對,也許早在1999年1月1號歐元誕生的那天,美國與歐盟的“夫妻關係”就算走到頭了,美國為了將遭到歐元衝擊的資本趕向美國,甚至發動了一場科索沃戰爭,儘管當下的歐元仍然是美元的最大威脅,但兩家仍然在摩擦中交往,矛盾中前行,因為,共同的價值觀與利益取向,將這兩個互相牴觸但又水乳交融的個體,牢牢地捆綁成一個紮實的聯盟!

切不說歐盟的防務需要強大的北約,就目前的全球經濟秩序來說,美國依然掌握著多項制裁歐洲的權力,事實是,由於國際形勢的需要,美國與歐盟就像一對整天吵吵鬧鬧的兩口子一樣,但他倆會因為這樣的吵鬧而離婚嗎?當然不會!


美國“退群”之前,歐盟雖然對美國的單邊決定頗感不滿,但也只是法德兩國用“勸說”的方式,讓美國“再考慮考慮”,其出發點也基於歐洲的自身處境,絕不是因為維護伊朗的利益而一次次地為其“說情”!但眼下的現實已經成了既成事實,法德所有的努力都將顆粒無收,歐洲不得不重新回到美國陣營,相比起伊朗,畢竟美國對他們來說,更重要!況且美國提供給歐盟退出伊朗市場的時間並不多:只有90天!

正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所稱:如果歐洲人民堅持維護美國已經退出的《伊核協議》,並繼續與伊朗進行商貿往來的話,美國“有可能”對歐洲企業採取制裁措施,這取決於歐洲國家的政府後續行為,歐洲人目前只是被美國突然退出《伊核協議》的舉動搞暈了,而一旦他們意識到我們的決心,他們便會轉變態度跟著美國走!

雖然在美國“退群”的最初幾天,法德也表示會繼續留在協議之內,但隨著道達爾,安聯,馬士基等大型歐洲企業先後退出伊朗,大批歐洲企業也正在規劃和啟動退出伊朗的程序,為了維護資本的安全和長期的利益,誰能扛得住美國的制裁?誰敢放棄比伊朗,甚至比美國更大的市場呢?

為此著急上火的,反而是之前措辭強硬的伊朗,眼看著大量外企紛紛離去,伊朗連忙找歐盟進行會談,希望歐盟加大與伊朗的合作,扎裡夫甚至仍然對歐盟堅守《伊核協議》寄予厚望,難道他還沒明白歐洲在《伊核協議》中對伊朗的支持,僅僅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和對自身利益的擔憂嗎?當這一切都無法挽回的時候,務實的歐洲人馬上會換一張面孔,,,!

況且,如果伊朗:“堅持留在協議之內,並繼續發展彈道導彈和核計劃,,,”很可能會被歐洲理解為伊朗對其的威脅,從而招致歐洲對伊朗的反感,別忘了,當初六國參與《伊核協議》的初衷,就是因為懼怕伊朗的擁核對國際社會構成威脅,(尤其是對歐洲的威脅),從而試圖用《協議》將伊朗改造成日本那樣的民用核國家,而美國對《協議》漏洞的不滿,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伊朗不但不認真考慮“第二份協議”的可行性,反而用“再次擁核”來強硬應對,這種威脅已經不光是針對美國,同樣也針對歐洲,甚至針對大多數國家,


伊朗如此一意孤行,很可能喪失掉剛剛拿到的一點同情分,反而會將矛盾的焦點從美國“退群”的蠻橫,成功轉移到自己“繼續擁核”的危險!伊朗的不妥協,也很容易會增加歐洲對其的不信任,從而將之前的同情與支持,轉變成抵制與打擊!

總之,比《伊核協議》更大的事情多了去了,但除非事件本身的確涉及到了各自的核心利益,(但從目前來看,圍繞《伊核協議》所發生的一切,遠沒有動搖美國與歐盟的友誼基礎)否則,美國與歐盟絕不會因為《伊核協議》這樣的“小事”而分道揚鑣!


冷兵器TILLLINDEMANN

自從二戰以後,歐洲國家就失去了全球領導地位,被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所取代。戰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進行經濟援助,從經濟上控制西歐國家,北約的成立又使美國從軍事上控制了西歐國家。歐洲國家為了能夠在美蘇爭霸中保護自身利益,抱團取暖,成立了歐盟。

蘇聯解體後,美國主導世界秩序,歐盟國家由於受北約等軍事組織影響,在對外政策上深受美國影響,但是歐盟作為歐洲的經濟政治一體化組織,為了爭取自身發言權,跟美國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和對抗。這次歐盟國家團結一致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在美國退出後又力挺伊朗繼續遵守伊核協議,並且為了支持伊朗,不惜維護歐洲國家同伊朗的貿易關係。說白了,歐盟在中東有重要的利益關係,尤其是歐洲國家在伊朗有投資,並且同伊朗保持貿易往來,而美國在伊朗的利益較少。

現在歐盟為了保護在伊朗利益不惜站到美國對立面,而伊朗自然也要跟歐盟談條件,如果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完全損害了伊朗的利益,而伊朗又不能在歐盟這邊找補回來,那麼伊朗極有可能也會退出伊核協議,那麼歐盟將徹底失敗。

對歐盟來說,伊朗留在伊核協議內對歐洲最為有利。一方面可以解決伊核問題,避免了伊朗退出伊核協議後研發核武器對歐洲的威脅,也避免了因伊朗退出伊核協議可能引發的軍事衝突造成的難民湧入歐洲。所以,這次歐盟會很堅決地擁護伊朗。

而這次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不但針對亞洲國家,同樣也針對美國的盟友歐盟成員國,這說明美國為了一己之利不惜損害盟友的利益,那麼歐盟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已經拿起WTO的武器開始反擊美國。同樣,在伊核問題上,歐盟也到了向美國說不的時候了,所以這次歐盟會力挺伊朗,堅持自己的立場。


銘蘇先生

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歐盟即將面臨的重大選擇。這次,在對待伊朗核協議問題上,歐盟表現的出奇的一致和堅決,並已經開始採取相關措施,用來防止和抵消美國製裁對歐盟企業帶來的損失。大有與美國決裂分道揚鑣的氣勢。


歐盟之所以在伊朗核協議問題上如此強硬,寧可得罪美國也要堅持維護伊朗核協議,並非歐盟大發慈悲,也不是歐盟顧及國家道義和聯合國憲章。而是損害了歐盟國家的利益。

現在因為伊朗核協議,歐盟與美國的關係已經受到嚴重影響,歐盟高官多次就此事公開批評特朗普和美國。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用於對付美國針對歐盟的制裁,看似做好了與美國決裂的準備。其實,歐盟未必真的要和美國決裂,國際社會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國家利益。歐盟如此堅決的反對美國單方退出伊朗核協議,堅決維護該協議,無非是牽涉了歐盟對伊朗的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和歐盟能源戰略安全。現在歐盟和美國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看似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但關鍵時候歐美還會走向一致,伊朗充其量也只是個利益攸關的第三方,歐盟不會因為伊朗而犧牲與美國的關係。



在政治上歐美是所謂相同價值觀體系中的主導者,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制定和維護者。經濟上歐美又互為第一貿易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美國具有控制國際金融市場的優勢,即使歐盟國家要堅持對抗美國,歐盟的企業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會選擇與美國合作,畢竟任何國際項目的合作,都不太可能繞開美國的金融銀行。最後,當歐美達成最為接近的方案的時候,也是伊朗被拋棄的時候。


伊朗也明白歐盟不會完全倒向自己,所以就儘可能的在歐盟沒有退出核協議前,積極爭取更大的國家利益,為徹底廢除核協議,或者制定新的核協議做最後的準備。各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進行著激烈的博弈,最後誰是那塊最大蛋糕的得主,就看誰更高明更棋高一著了。


無奈且向上

1.歐盟與伊朗之間是小利,與美國之間是大利。目前,歐盟之所以與美國在伊核問題上硬懟,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擔心造成中東動亂,出現難民問題;第二,歐盟各國在伊朗有數十家企業數百億歐元的投資;第三,《伊核協議》生效以後,歐美大量進口了伊朗的石油;第四,特朗普對歐盟缺乏基本的尊重,基於歐盟的尊嚴也要與美國硬碰硬。但是,這些所謂的理由,與歐盟與美國之間相互合作的利益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在經濟上,美國是歐盟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一大進口國,2017年雙邊貿易超過6000億歐元,貿易順差高達1208億歐元;在政治上,歐盟與美國都是西方國家,社會制度、文化、立場十分接近;在軍事上,歐盟國家多是北約成員,防務上非常依賴美國。所以,歐盟與伊朗之間是小利,與美國是大利。

歐盟成員也多是北約成員

2.歐盟最終會倒向美國,伊朗孤木難支。根據【環球網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就留在伊核協議內向歐盟開出條件,主要內容有三點:1、歐洲國家應保障伊朗的石油銷售免受美國的制裁,並繼續購買伊朗的原油;2、歐洲銀行繼續保障與伊朗的交易;3、英國、法國和德國保證不會應華盛頓要求就伊朗彈道導彈計劃和地區活動尋求談判。這三條的核心就是歐盟要繼續在經濟上與伊朗合作,並保證不與美國妥協。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指示商務部長羅斯考慮對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啟動所謂的“232調查”,施壓歐盟的意圖十分明顯。歐盟,特別是德國汽車對美國市場依賴非常嚴重。特朗普後續還會有非常多的手段向歐盟施壓。最終,歐盟將因為利益毫無疑問的倒向美國!

歐盟很難抵擋特朗普的“不折手段”

歡迎大家討論,歐盟會在什麼時候拋棄伊朗、倒向美國?


美國觀察室

真就應了那句俗話,別看現在咋乎的歡,就怕最後拉清單。最終還是要倒向美國的,利益使然沒有辦法。自美國要退出伊核協議以來,歐盟表現非常活躍,頻頻出訪,勸特朗普不要退群;而美國退群后,到處尋找盟友,並指責美國做法愚蠢,聲稱堅決維護協議,大有與美國大哥鬧翻之勢。

歐盟對美國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做法,非常不滿。因為這些年歐盟對伊朗的投資不,加之石油供應問題、難民潮湧入等問題。總之,影響了歐盟在伊朗的利益,動盪的伊朗對歐盟沒有好處。讓歐盟沒有想到的是,六國談了13年形成的協議美國說退出就退出了!

伊朗正是看到了這一層,才對歐盟提出了三個條件,將了歐盟一車。現在歐盟難辦了。面對此情此景,歐盟肯定要先充當一個說客人的角色,讓雙方各讓一步,儘量維護協議,這樣雙方都有臺階下,同時也保護了自己的利益。也許這樣是最好的結局,對各方都有利。

如美國執意堅持它開出的12個條件,歐盟也會做個姿態,堅持一下自己的立場,這樣對伊朗和國際社會有了交待,讓大家知道,美國太強大了,我該說的說了,該做的也做了,沒有辦法了,我們惹不起美國。只有眼瞅著自己利益受損。這樣美伊關係必然惡化,歐盟此時只有舍小利而保大利,倒向美國大哥。


下午歷史茶

如果其他時候應該是倒向美國,這次事件應該會倒向伊朗。倒不是說歐洲膽子大了,主要是中東對歐洲太重要,甚至美國能夠要挾歐洲主要也是因為中東的問題。一旦讓伊朗回到核研製階段,那麼整個中東石油將被伊朗所覆蓋,歐洲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歐洲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並不單單是伊核問題,還有更多的其他壓力,比如,美國要求歐洲承擔更多的防務開支,還要求給歐洲設立貿易壁壘,這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具體體現。歐洲如果繼續縱容美國,以特朗普的奸商個性肯定會得寸進尺,將導致歐洲在其他問題上不得不繼續退讓,而每後退一步都是在大出血。歐洲本身經濟也不好,經不起這麼大損失。

其次,伊朗核協議現在還不到結果的時候!特朗普本來就是奸商,做事出爾反爾,現在的一些東西還沒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也許哪天他反悔了也不一定。


優己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續的反應是竭力施壓歐盟和英國等國,要他們看清形勢,不要自誤,要和美國聯手製裁伊朗。伊朗心裡沒底,也知道歐盟要承受美國的超強壓力,所以外長賈瓦德·扎裡夫近日開啟穿梭外交。5月13日和14日,扎裡夫分別到訪我國、俄羅斯,與兩國外長會晤。當地時間5月15日,扎裡夫將在布魯塞爾與德國、法國、英國的外長會晤。並說,歐盟對伊朗的支持做得不夠!

歐盟與美國價值觀相同,理念一致,歷史關係也是一脈相承;現在都是北約成員國;頗有一些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意味。而與中東國家則是大相徑庭,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因此,歐洲的傾向不言自明。這是其一。

伊朗提供給歐洲的市場是無法和美國提供給歐洲的市相提並論的。美國和歐洲關係好了這麼多年,磨合了這麼多年,經濟上互補性強、行業上互補比較寬泛而深入,反觀伊朗就是個石油天然氣,還有就是因為制裁,伊朗許多需要更新換代,給歐洲以巨大商機,但整體來說體量都不足以抵消美國全面的“打擊”。這是其二!

以前,歐洲的安全都是在“北約”的框架之下得到保證。歐洲各國少掏軍費,少派兵丁去經歷血與火的沙場,美國出錢出力好像理所當然,他們只管躲在美國的大傘之下享清福。雖然現在俄羅斯的威脅已不存在,但心中芥蒂並沒有全部消除,加上恐怖主義、周邊國家的戰火蔓延,都會成為歐洲的安全隱患,一旦離開美國的庇護,歐洲會習慣嗎?還有能力讓自身毫髮無損嗎?歐洲心裡沒底還發怵。這是其三!(圖片來自網絡)

由是,在雙邊壓力之下,歐洲的選擇肯定是向美國投降!

但是,歐洲並非沒有籌碼,比如,假如美國欺人太甚,歐洲就徹底撕毀臉皮,拋開美國,與俄羅斯全面合作,與我們全方位更深度多廣度合作,讓美國徹底的去跳“獨舞”;可這需要勇氣需要膽識需要其內部團結,當然對美國的殺傷力也是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