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獻給「七一」建黨節

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

柯湘唱詞:

亂雲飛松濤吼群山奔踴

槍聲急,軍情緊,

肩頭壓力重千斤

團團烈火燒我心

杜媽媽遇危難毒刑受盡

雷隊長入虎口九死一生

戰士們急於救應

人心浮動難以平靜

溫其久一反常態

推波助瀾是何居心?

毒蛇膽施詭計險惡陰狠

須提防內生隱患

腹背受敵 危及全軍

面臨著勝敗存亡,我的心沉重——

幕後女聲(齊唱)心沉重,望長空,望長空,想五井。

似看到 萬山叢中戰旗紅,

毛委員指航程,光輝照耀天地明

光輝照耀天,天地明

想起您 力量倍增從容鎮定

依靠黨依靠群眾

堅無不摧戰無不勝

定能夠力挽狂瀾挫匪軍,壯志凌雲!

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獻給“七一”建黨節

人民藝術家常香玉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河南省鞏縣人。9歲隨父張福仙學戲,後拜翟彥生、周海水為師,兼學花旦、小生、武生諸行當,10歲登臺總彙於旦角。得王鎮南先生幫助,13歲主演6部《西廂》,名滿開封。原習“豫西調”,後在演出中逐漸熔“豫東”、“祥符”各調於一爐,並廣徵博採,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劇種之長,大膽創新,開豫劇唱腔改革之先河。後因病不能再演武戲,而更加潛心鑽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藝術。日寇侵華,她首演抗日時裝戲《打土地》,顯示了她作為一位愛國藝人的民族氣節。1938年西向長安,在陝甘演出,聲名大振,獲“豫劇皇后”之譽。1948年在西安創辦香玉劇校,致力於培養青年演員,後改建為香玉劇社。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率劇社巡迴西北、中南各地義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獻“香玉劇社號”戰鬥機一架,受到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等部門的嘉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以《花木蘭》一劇獲榮譽獎;同年赴維也納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並訪問蘇聯、匈牙利等國。1953年率團赴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慰問演出半年;1954年又到天山南北為邊防戰士和新疆各兄弟民族慰問演出四個月。特別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1979年,常香玉的歌喉響徹了廣西邊防。1987年12月,她自籌資金22萬元設立“香玉杯藝術獎”以獎掖河南地方戲曲的優秀人才,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了“香玉杯”杯名。常香玉從藝六十年來,在藝術上一直表現著熾熱的追求。其唱腔舒展奔放,變化自如,達到了很高的美學境界和藝術造詣;表演上剛健清新,細膩灑脫,已形成了眾所公認的“常派”風格。代表作《花木蘭》早在1956年已拍攝成戲曲影片。常演劇目還有《拷紅》、《斷橋》、《大祭樁》、《破洪州》、《五世請纓》和現代戲《紅燈記》等。1956年曾任河南豫劇院院長,80年代初期又擔任了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和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曾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委員、河南省文化廳顧問、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香玉杯藝術獎基金會會長,還被聘為瀋陽音樂學院教授,河南大學名譽教授,是公認的豫劇大師。

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獻給“七一”建黨節

少年時期

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獻給“七一”建黨節

中年時期

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獻給“七一”建黨節

給學生授課

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獻給“七一”建黨節

(右)導演羅雲

常香玉大師《杜鵑山》唱段欣賞—獻給“七一”建黨節

與豫劇名家探討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