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七十載 常存感恩心

1947年9月,正值解放戰爭時期,汝南縣胡老寨的一位青年學生高中會考後,還在焦急地四處打聽有沒有被大學錄取。月末,終於有一個鄰村的人捎信回來,說他被西北師範學院錄取了,可是開學已近月餘,再不報到就取消學籍了。

聽到這個消息,整個家裡人都心急如焚,怎麼辦?戰火紛飛,時間緊急,坐汽車或者火車已絕無可能。他的父親託親戚不知轉了幾個彎才打聽到有飛機從武漢去往蘭州,不過是貨機,要想搭乘,還需要高額費用,父親問好了價錢,毅然決然賣掉了幾十畝地,又借了一些錢,籌夠了機票錢,等他匆匆趕往武漢機場的時候,被告知機票已不是前天那個價格,那個時候物價飛漲,他也只能看著手中的金圓券偷偷抹淚。不得已回到家中,父親一咬牙,把宅子旁邊幾十棵大樹也賣光了,終於得以償願,踏上求學之路。

由於通信不便,上學也就意味著與家斷絕了一切聯繫。手中僅剩的生活費每花一點就會少一點,異鄉求學,更無處求援。每頓一個黑饃饃,一碗湯水,不敢多吃一點,否則以後就沒得吃了,常常餓得他兩眼冒花,就好像是站在廣闊無邊的田野,空洞的眼神只能望穿秋水,凝視暗淡的天空,可是身子卻怎麼也挺不起來。除了飢餓,他最害怕上體育課,跑不動不說,單單一雙鞋就夠他受了,僅有的一雙布鞋,鞋底快要磨穿,腳大姆指頂著的地方,已經有一個破洞,硌腳就不用說了,如果跑壞了這雙鞋,以後也就沒得穿了。

跨越七十載    常存感恩心

這樣的境遇一直延續到第二年才得以改善,原來是豫劇名角常香玉來到陝甘演出,募捐錢款給在陝甘學習的豫籍清貧學生,而他就成為了第一批受捐助的學子。生活原來就是這麼可愛,在你最困難的時刻,總有貴人給你雪中送碳,正是在常香玉十幾塊銀元的支持下,他最終完成學業。上學的路總是充滿艱辛,看著衣著單薄,面黃飢瘦的家鄉學生,常香玉怎不動容,人們常說禮發於誠,聲發於心,行出於義。當我們看見窮苦之人,又能出手幫助,怎能忍心拒絕?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跨越七十載    常存感恩心

時光荏苒,轉眼間七十多年已經過去。現在,我們學校每年十一國慶節期間,總會迎來思源天明基金會參加我校畢業生助學金髮放儀式的幾位貴客。她們清早六點從北京出發,不顧舟車勞頓,不遠千里看望受資助的學生。我與基金會主任即天明集團聯席董事長慶賀女士攀談中得知,她們基金會也是受人之託來學校捐助的,實際捐資人是她的同學——胡卓群先生,受捐助幾年未曾與胡先生見過面,但我逐漸瞭解到胡先生的故鄉正是我們這的。

據村裡的老人們講,胡卓群的父親胡云漢老先生早在1947年左右就離開家鄉了,至於年輕時是不是回來過,沒有人能記得清。1996年左右曾與兒子一起回來一次,與時任校長李國正曾在學校門口合影留念,可照片已經找不到了。不知道給我們學生的捐助是不是胡老先生的遺願,然而他的後輩卻把這種感恩留給了家鄉,留給了從家鄉走出去的莘莘學子。

跨越七十載    常存感恩心

2019年10月5日,胡卓群先生的兒子代表他父親和基金會參加捐助款發放儀式,面對著近500名師生,他講述了祖輩們艱苦求學的故事,我們聽後無不動容,終於明白一家三代人儘管離開故土這麼多年,仍然情繫家鄉,感念故土的人和事。記得他對在座的學生們說:“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學習,惟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才能幫助更多的人,讓我們把這份感念傳承下去,就像一顆顆星光點綴在黑暗的夜空。”


跨越七十載    常存感恩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