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念起,感恩

晨起聽雨月未落,滿屋盡帶溫柔鄉。

又是一年端午季,青山綠水皆足倉。

端午|念起,感恩

端午節,一個隨歷史流轉到今日的節日

濃縮了一代代華夏子孫的心意與祈願

是我們永遠也不能割捨的情懷

今日,不如暫別繁瑣的工作和事務

與你的家人,親朋敘舊閒聊

或攜家人,邀好友外出遇景

或懷一顆樸素感恩的心

為自己深愛的人和事,祈禱祝願

“端”

端午|念起,感恩

端午的端是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所以,端為始。午是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交錯為陰陽爭,所以,午時三刻推出午門斬首,是為整肅,端正。由此,陰陽交錯立正,才是端午節的原意。粽子稱角黍,黍是北方的黃米、南方的糯米;角,牛角,是祭器;角黍是陰陽爭時的端正象徵。

端午扇市

端午|念起,感恩端午|念起,感恩

古時端午前兩日有扇市,到了買扇子、用扇子的時候了。從象徵明月的圓扇,到諸葛亮用的白羽扇,再到摺扇,“涼友招清風”,扇子其實是古時文人實用的一種詩意物件。如朱熹說,“動搖便是用,放下便是體”。總結此詩意,最令人讚歎的還是白居易:“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出手,藏月入袖中。”

端午|念起,感恩

端午食粽

端午|念起,感恩

按照《周易•繫辭》解釋,五為數字中,五五相遇的數學是: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變化而行鬼神,端午由此才是重要節日。

角黍即粽子,以箬竹葉包黍米,是陰包裹陽之象。按最早晉朝周處《風土記》記載,除包角黍,還要煮肥龜,皆以“陽內陰外之象贊時”。

端午|念起,感恩端午|念起,感恩

端午詩詞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念起,感恩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念起,感恩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念起,感恩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念起,感恩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

等閒驚破紗窗夢。

端午|念起,感恩

《同州端午》

唐·殷堯藩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端午|念起,感恩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念起,感恩

《南鄉子·端午》

宋·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

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

恰似當時枕上聞。

端午|念起,感恩

艾香四季輪迴

生活永遠向前

只要不變的時節如期而至

端午

就依然會在中國人的生活裡

如約而至

至於節日的意義

永遠不變的

唯有相伴

端午|念起,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