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神導師——馮萌獻 文

「散文」精神導師——馮萌獻 文/李景寧

馮萌獻

精神導師馮萌獻

文/李景寧

馮萌獻老師,在我心中,是一位精神導師,是一盞心靈明燈,是一座魏巍豐碑。

關於老師的文化歷史貢獻,早就蓋棺定論,彪炳史冊。興平,是一座溫馨而充滿柔情的城市。老師活著的時候,這裡的詩詞楹聯文化搞得風風火火。張維社、胡光華、任驤、吳中朝、翟黨社、李瓊、範鵬軍等等老師賬下、身邊的文化領軍人物脫穎而出,馳騁詩壇聯苑。以他為核心的興平七賢,用高格佳品融化而成的文學作品,溫暖了興平這篇時空。筆墨當隨時代,老師作品言之有物、有序、有情、有愛。老師為人、處事居功不自傲,處艱不消沉,處事不張揚。老師對於興平這座悠久文明的歷史文化城市最大的貢獻,樹立了人生標杆,營造了良好文化氛圍,帶好了文化風向,填補了文化領域諸多空白,搶救了歷史文化遺存,團結、發展、開創了興平文化輝煌篇章。老師百折不撓、淡泊明志、安貧樂道、獻身文壇、用於探索、崇文弘真、成人達己精神,永為人類文化遺產與精神財富。

以往,與老師相處的時光是幸福快樂有價值值得回味的。因為楹聯學會我們結緣,或西安、或興平、或咸陽、或渭南、或寶雞、或鄠邑,無論賓館還是路上,座中,云云,只要相逢,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老師說的最多的是對社會、人生、生活的看法。毋庸置疑,老師的心思包含著憂國憂民的觀點。同時,對我的生活、工作、寫作亦關心備至,語重心長,深情寄語,給我以滿滿的正能量。人如其文,文似其人。老師低調、清朗、溫潤、正直、厚重、仁慈的形象,至今在我眼前、心中揮之不去。這種精神力量,時時刻刻感召著我。在老師辭世以來的日子裡,常常想起,時時夢見過往的點滴事情。老師的詩詞、曲賦、散文、小說、劇本等文章書籍,常常是我學習的範文和精神食糧。老師的文字,有著非常強大的心靈衝擊力,閱讀中,都給人以無法言喻的喜悅和沉重感。老師以文立世、以德暖心、以情感人。在老師以筆耕耘文壇的日日夜夜裡,都在孤獨寂寞中度過。寫作是孤獨而寂寞的,也是不平凡的。閱讀老師的文章,感覺年輕時激情如火奔放,中年時深沉老辣深邃,晚年時靜雅充滿禪意。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皆躍然紙上,令人唏噓不已。老師一生苦樂參半,記得他說過: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受苦而來的,我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此刻,我看到一個作家海明威筆下《老人與海》主人公的新形象。

鄠邑與興平,一河之隔。老師的家在渭河北岸定周村,我的家在渭河南岸定舟村。老師的家鄉是一個文化底蘊積澱深厚的古村,這裡是老師從事文化工作、揚帆遠航的沃土。老師說過,他十分感念這塊樂土。老師是一個十分感恩的人,常常說應該感恩誰誰誰,相反,從來沒有聽說過誰誰誰對他不好。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長,我常常拿老師的為人處世對標身邊的人,總能映襯出一些人的自私和虛偽、無聊。老師雖然不在了,但是眼前依然時時浮現他伏案筆耕的形象。興平的人文故事,都在老師的文字中得到完好保存。至今,興平、寶雞、咸陽、陝西各地的景點常常見到老師的楹聯作品,老師的楹聯規整、平和、厚重、大氣,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人,尤其是真正的文化人,活著,是需要傲骨支撐的。老師不卑不亢,坦然淡泊、處驚不變,深居簡出,結社自娛,頤養天年、抗擊病魔的晚年生活,令人感慨和憂傷。老師用盡最後的力量,給我們留下了壯麗的文章。這種孜孜不倦,敢於面對現實的精神力量,感動了周圍許多人。老師對於命運有時候對人的不公,記得曾經說過:我們文化人大都清貧,每天吃魷魚海參未必就幸福,居住高樓大廈未必舒心,人生的目的是為追尋快樂而來的,我們的快樂就是用筆記錄心靈歷程,弘揚真善美,留住鄉愁。苦難對我們算不了什麼。老師常常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人物的命運和作者命運引導我們,向上向善,做個堅定而勇敢的人。

馮老師是我的精神導師,也是興平文化界一個時代的領袖,更是一位不能忘記的文化長老。老師開創的事業,正在綻放著耀眼的光芒,盛開著奪目的花朵,滋潤著三秦文化世界一草一木。人,是創造歷史的真英雄。人去留名,時光不老。老師德藝雙馨、貢獻卓著,我認為無愧三秦文化大家稱謂。

2018年6月15日

西安市鄠邑區東仁府靜竹軒

「散文」精神導師——馮萌獻 文/李景寧

馮萌獻

「散文」精神導師——馮萌獻 文/李景寧

「散文」精神導師——馮萌獻 文/李景寧

「散文」精神導師——馮萌獻 文/李景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