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唐山,冀東的明珠,河北省的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而1976年的地震之殤也讓世人記住了這座城市。唐山,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感恩的城市!北倚燕山,南臨渤海。

遠古時代,這裡氣候溫暖溼潤,森林茂密,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唐山人的祖先就勞動、鬥爭、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1955年10月,河北省文物考古隊在唐山市路北區大城山的東峰發掘了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量陶器的出土,說明當時灤河兩岸的人們早已過著定居生活了。屬於父系氏族公社階段。

195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在遷安縣城南10公里的灤河南岸爪村附近,發掘出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主要有:披毛犀、野驢、野豬、赤鹿、轉角羊、原始牛、納瑪象等。人類考古學家認為當時處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河北遷安縣爪村出土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石器、骨器(骨針、骨錐),為進一步研究灤河流域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在唐山境內發掘的舊石器時期的遺址還有灤縣東灰山、遵化縣君子口和玉田縣孟家泉。1986年,在玉田縣孟家泉出土的一顆人的下前臼齒,經測定,是迄今唐山地區發現的最早人類遺骸,距今約1.7萬年。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商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商滅夏後,勢力發展很快,統治區域東北達到遼寧一帶。在唐山地域活動的商族人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發展了這一區域的經濟和文化。在古冶北寺村遺址中,發現了製陶遺蹟和一些銅器。陶器多為手製,兼有輪制的,器型種類繁多,較前有很大進步。考古鑑定表明,這是已進入商朝早期文化階段。

商朝的地方政區是以原有部落或方國為單位,一般稱為邑或方,以其頭人為方伯來統治地方。當時,在今盧龍一帶有一商湯時建立起來的方國,叫孤竹國。孤竹國地域包括了今天的盧龍、撫寧、遷安、遷西、灤縣等地。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戰國時期,今天的唐山一帶在燕國境內。燕山山脈南麓平原,水肥土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玉田城關出土的鐵器看,春秋時期,這裡已經使用鐵製工具。戰國時期,鐵器使用更加普遍。這一帶使用的鐵工具主要有钁、鋤、鐮、斧、鑿等。鐵器的使用使燕國的農業生產發展起來了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業也開始發展起來。燕國鑄造了大量的金屬貨幣,形狀多是刀形,個子較小,上面帶有“明”字,人們稱之為“明刀”。

燕國經濟繁榮的地區聚集了許多人口,除燕的都城薊外,地處今唐山地域內的無終、徐無(均在今玉田、薊縣地域)、令支(今遷安地域)、肥子(今盧龍地域)等城邑先後修建起來。這些封建的中小城市在唐山大地上的出現,表明了戰國時期這裡經濟的繁榮。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推行了郡縣制。今天的唐山一帶分屬右北平郡和遼西郡管轄。今玉田、豐潤、遵化一帶屬右北平郡;今遷安、遷西、樂亭一帶屬遼西郡。今灤縣分屬於這兩個郡,齊燕馳道穿境而國。這條馳道寬50步,道旁每隔3丈栽青松一株。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沿這條馳道來舊燕地巡遊,漢朝建立後,在郡、縣以上又設了州的建置。右北平郡和遼西郡都在幽州的管轄之下。右北平和遼西兩郡分別治理昌城(今豐南及市區)、土垠(今豐潤)、俊靡(今遵化)、新安平(今灤縣)等縣。到達碣石(今昌黎),刻了石碑。馳道的修築有利於各地的經濟往來。

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了鞏固封建統治,採取了“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開明政策。使右北平郡和遼西郡的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到漢武帝時,右北平一郡的人口就達到32萬人。

烏桓也叫烏丸,是居住在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東漢初年,他們居住在今遼寧西部和河北東北部一帶。東漢末年,烏桓勢力逐漸強大,蹋頓做首領時,控制了右北平郡,投靠了袁紹。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打敗了袁紹。袁紹帶領少數軍隊逃到烏桓。曹操為了消滅袁氏殘餘勢力,統一北方,於207年遠征烏桓,兵過無終(今玉田境內)時,在當地豪族田疇幫助下,出奇兵,越盧龍塞(今遷西潘家口),打敗了袁紹的殘餘勢力,結束了中原地區長期混戰的局面。

曹操班師時,經過渤海之濱,登上碣石山(今秦皇島附近),俯瞰腳下奔騰澎湃的大海,迎著蕭瑟的秋風,心情激動,寫下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名句,抒發了勝利後的豪情。在班師途中,曹操還寫了《龜雖壽》一詩,詩中寫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了他的積極進取精神。

西晉在280年統一全國後,把管轄唐山一帶的右北平郡改稱為北平郡,郡治設在徐無。當時居住在北部的鮮卑人開始向這一帶內遷。十六國期間,羯族首領石勒建立後趙時,內遷的鮮卑人更多了。唐山一帶便成了鮮卑族段部的活動領域。

公元386年,鮮卑人拓跋圭建立北魏,設平州,治所設在令支(今遷安),管轄遼西和北平兩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戰爭紛紜,民族遷徙十分頻繁,鮮卑拓跋氏打敗後燕後,把山東漢人和鮮卑各部30萬人移到遵化一帶。北方的戰亂和民族的大遷徙,使各族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難,但在共同的苦難中,也使各族人民之間加強了接觸和了解。

隋朝統一中國後,把地方的州、郡、縣三級行政機構改為州、縣兩級(隋煬帝時又改為郡、縣兩級)。唐山的灤河以東地區屬北平郡,郡治在盧龍,598年正式設盧龍縣;灤河以西地區屬漁陽郡,郡治在無終。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唐朝時,地方機構實行州、縣兩級制,唐山一帶歸屬平州(今盧龍縣)、薊州(今薊縣)管轄。唐太宗時,還建立了對地方的監察制度,全國分十道,經常派黜陟使或巡察使到各道,以監察州、縣官吏。平州、薊州都屬河北道監察。

宋朝時屬於遼。此後遼統治唐山二百年。

金滅遼之後,樂亭、遷安、盧龍、豐潤相繼建縣,人口逐漸增多,經濟發展,貿易繁榮,形成了一批商業興旺的城鎮;

元朝時期的唐山社會地位更加提高,至明代開始發展採煤業,併成為陶瓷業的中心地。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唐山原來是一個荒僻的村落,它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清政府為了開發煤鐵礦,光緒二年(187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採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唐山火車站

1898年,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

二十世紀初,唐山從工業鎮逐漸發展為工業城市。

1928年,唐山鎮改稱唐山市,仍屬灤縣八區管轄。

1938年,日偽北平臨時政府明令設唐山市,市區範圍擴大,增加30個自然村。

1939年10月,正式成立唐山市政機構。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唐山市人民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區。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唐山市為河北省省轄市。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山市仍為省轄市,轄區12個。

1955年3月,唐山市第一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將唐山市人民政府改為唐山市人民委員會。轄區未變。

1958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規劃唐山專區領導。同年8月29日,河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唐山專員公署駐地由昌黎縣遷至唐山市。

1959年6月3日,經中央決定,唐山市為全國45各開放城市 之一。6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決定,唐山專署和唐山市人委合併改設唐山市人民委員會。1960年4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消唐山專區,原唐山專區管轄的秦皇島市和遷安、昌黎、樂亭、寶坻、玉田、薊縣、遵化劃歸唐山市。唐山專區撤消後實際劃歸唐山市的還有灤縣、豐潤兩縣(原為市轄區)和柏各莊農場。同時,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61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唐山專區的建制。同年6月1日,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恢復唐山專區的決議。從此,唐山專、市分開,唐山市改為專轄市。

1968年1月6日,唐山市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11日,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82年10月,唐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撤消唐山市革命委員會,建立唐山市人民政府。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唐山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同年5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通知撤消唐山地區行政公署,5月15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停止辦公。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裡,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名稱來歷

唐山市

因“唐山”得名。“唐山”,在唐山市路北區境內,現名大城山。唐山名字之始有唐代和後唐兩種說法。第一種,唐朝時,李世民兩次東征,均屯兵現在市區的大城山,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第二種,據光緒《灤縣誌》卷7記載:“唐山週迴數里,復嶺重崗,其東麓則徒河縈帶。相傳後唐李嗣原曾屯兵於此,立石城二百餘丈。又後唐姜將軍斬蛟有功,葬於此,後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於此。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開平區

史書記載,開平在唐、虞、夏的時候為冀州地,商朝為孤竹國。後來相繼屬於燕、遼西、北平、石城、契丹,明朝永樂元年(1403)設開平中屯衛,永樂二年建開平鎮,開平由此得名,迄今600多年曆史了。開平自古為商賈重鎮,素有“填不滿的開平城”之說,被譽為“京東四大名鎮”之首。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豐潤區

唐代曾為玉田屬地,“豐潤”之名始於遼金,相傳,因此地“負山帶水,湧地成泉,疏流導河,隨取而定”而得名。又有“縣產鹽場,故名豐潤”之說是(見《豐潤縣誌》)。又據《今縣釋名》:“按屯政考,夾史家河五十餘里,皆可屯之區。又自水道沽關黑巖子墩,至諸家營處,東西百餘里,南北百八十里,皆瀕海,平曠可耕,故以豐潤名縣。”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豐南區

原為豐潤縣轄區,1945年析豐潤縣南部地區置縣,因位於豐潤縣之南,故名豐南。全國最大的現代化豎井煤礦—開灤錢家營礦,亞洲最大的鹽場—南堡鹽場以及全國三大鹼廠之一的唐山鹼廠座落於本區境內。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古冶區

由“古代千金冶鐵之地”演化而來。古冶早在商代就有人居住,地屬孤竹國,春秋為山戎地,戰國時屬燕國。關於古冶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之前,山東一古姓老漢攜妻兒躲避連年旱災,落腳此地。古老漢身懷打鐵技藝又樂善好施,因而在村民中獲得了很高的威望,稱其為“古爺”。古爺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將他居住而後形成的村子成為古冶。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樂亭縣

因古樂安亭得名。據考今樂亭縣城所在地在三國時期就有行政建制,成為樂安亭。據《中國歷史地名詞典》記載:“樂亭縣金大定年置縣,治所即今河北樂亭縣”。另注:“樂安城在今河北昌黎西南”。按此推算,樂亭縣應在公元1140年之前不久建置,距今已近千年的歷史了。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玉田縣

“種玉之田”之意。唐代萬歲通元年(公元696年)以東晉志怪小說《搜神記》中的民間傳說“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而更名為玉田。相傳古代一位從中原逃難到今玉田麻山腳下的農民陽伯雍,因勤勞善良、扶危濟難感動了山神,山神給了他一把石子讓他種在地上,結果長出了美玉。後人就將這片種玉之地名之為“玉田”。玉田之名沿用至今已一千三百餘年。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灤縣

古稱灤州,因靠灤河而得名。歷史悠久,底蘊厚重。是殷商時期中國最早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孤竹國所在地。據《遼史·地理志》載:“本古黃洛城。灤河環繞……太祖以俘戶置灤州。”是“冀東三枝花”灤州皮影、評劇和剪紙的發源地,其中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灤南縣

灤南縣1946年建置,因位於灤縣南部,故名灤南縣。建縣時間雖短,但境地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遷安市

取自“遷自安喜”之意。遼國把從定州安喜縣(今河北定州市)俘虜來的人安置到今遷安、遷西等地,並設置新縣,因俘虜來自安喜,故取名為安喜縣,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更名為遷安縣。歷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齊讓國、老馬識途等典故就發生在遷安。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遵化市

據陳鐵卿《河北省縣名考原》:“五代梁時屬燕,後入後唐置縣。因新附,故以遵化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遵化”二字據《遵化縣誌》記載,其含義: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遵化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長城,南臨津唐,東通遼瀋,西顧京城,毗鄰京津承秦地區,屬京津唐承秦腹地,西距北京市中心158公里,南距唐山市中心75公里,西南距天津市中心175公里。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遷西縣

因地處遷安市西部而得名。遷西縣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明代古長城串聯起潘家口、喜峰口、青山關等20餘座雄關險隘。李廣北擊匈奴、曹操東征烏桓等曾來經於此,戚繼光在境內的三屯營鎮守薊鎮16年。 著名的《大刀進行曲》就是音樂家麥新以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等抗戰名將在遷徙喜峰口一帶與日寇白刃戰為題材寫就。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唐海縣(現為曹妃甸區)

取自“唐山沿海”之意,是在河北省國營柏各莊農場基礎上建立的農墾體制縣。縣域範圍溼地眾多,是中國候鳥遷徙的重點驛站和棲息場所,溼地生態系統和生態功能完整,被國際溼地組織稱為“開發潛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溼地保護區”。

唐山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