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前除去李世民的機會更多為何沒有先下手為強?

用戶68734454

在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對李世民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太子李建成聽從我的建議,陛下你不會活到今天”,這句話說明魏徵曾南獻計除掉太子李建成,但李建成沒有采納。

(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世民展開太子爭奪戰後,太子李建成因為有“合法繼承人”先天優勢,李元吉和朝中元老們強力支持,而直接致李世民於死地的機會也很多。但李建成為什麼沒有殺掉李世民呢?


1、李建成太子名位已定,外有李元吉和大部分文臣的支持,後有李淵撐腰,李建成居於優勢,他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就穩穩的壓住李世民。所以他沒有必要背上殺弟的汙點,特別是平定天下後,李淵將李世民的兵權基本都給了太子李建成,而當時李世民在長安實力並不強。


2、唐朝建前期李建成率兵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的劉黑闥,平定山東。中後期李建成調度各方面資源支援前線戰爭。在朝廷中素有威望,尤其是贏得很多文官的支持。李建成是高度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夠控制局勢。

(影視資料)

3、唐朝初建內有隋朝餘孽、世家大族明裡暗裡對抗中央,外有突厥虎視眈眈,一旦李世民被殺其原來部下極可能造反,必造定天下動盪,李唐江山可能盡喪。


4、李建成沒有李世民心狠。李淵時期的《大唐起居集註》,對李建成的描繪用“仁慈”這兩字概括,據歷史記載,在玄武門之變時,面對張弓搭箭,想射死他的李世民,李建成並沒有拿起武器向他的二弟下手,也沒有給四弟李元吉下令反擊,而是看著想殺他的二弟,李建成激動的身體打哆嗦,而且還從馬上跌落下。

(玄武門事變)

綜上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完全有能力發動自己的力量,給李世民雷霆一擊,但兩兄弟鬧到手足相殘的地步,這是李建成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最後他被一劍射死,勝利者李世民如願以償登上了皇位。


美麗青春您真痘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把原來太子李建成的謀臣——魏徵收為己用,有一次李世民和魏徵之間,進行君臣對話,魏徵對李世民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太子李建成聽從我的建議,陛下你不會活到今天”,這句話給我們傳達了兩個意思,第一個就是,魏徵曾經向太子李建成,獻上了除掉李世民的計謀,第二個意思就是,太子李建成沒有采納,這就是說在李建成心中,兄弟情分還是很重要的,因為他不想手足相殘,所以,拒絕了魏徵的建議。

在李世民上位之後,他派人編纂了《新唐書》,在這一書中,把太子李建成描繪成了一個,放浪形駭、風流好色、欺壓良善、無惡不作的壞人,但實際上這個說法並不可信,因為,我們都知道,成者王敗者寇,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而歷史又像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想怎麼寫怎麼寫。和新唐書相比,李淵時期的《大唐起居集註》,則可信度更高,在大唐起居集註中,對李建成的描繪用“仁慈”這兩個字可以概括,所以由此來看真實的李建成是非常仁慈的。

當我們把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人的才能進行比較時,大部分的人會說李建成的優勢在治理國家,而李世民則是卓越的軍事才能,其實這句話中有一定的錯誤,據李淵時期編撰的歷史資料記載,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是文武雙全,太子李建成在軍事方面,其實也不弱於李世民,甚至比他還強,給大家說一個事例。

大唐建國之後,其實在中國還有許多叛亂之人,還沒有被消滅,這其中就包括河北的竇建德,大唐起居集註記載,李世民在軍事上比較衝動,非常喜歡硬碰硬,在攻打竇建德時,以強有力的軍事力量去鎮壓,結果激起了河北人民更多的反抗,迫不得已下換太子李建成領軍來戰,李建成採用溫和的懷柔政策,很順利的把竇建德打敗,而且推行了許多朝廷新政,對人民進行安撫,由此可以看出來,李建成並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一無是處,甚至軍事上有時比李世民還強,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統治者,想讓我們看到的。



據歷史記載,在玄武門之變時,面對張弓搭箭,想射死他的李世民,李建成並沒有拿起武器向他的二弟下手,也沒有給四弟李元吉下令反擊,而是看著想殺他的二弟,李建成激動的身體打哆嗦,而且還從馬上跌落下,由此可知,兩兄弟鬧到手足相殘的地步,這是李建成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最後他被一劍射死,勝利者李世民如願以償登上了皇位。


由以上所說,我們可以看出來,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力量相差不大,李世民利用了自己軍隊中的影響力和太子李建成對兄弟之情的奢望,率先殺死了這個不願對自己下手的大哥,說到這,肯定有人認為我在胡說,可這就是歷史的真相,感興趣的英雄,可以查一下歷史資料。

最後可以得出結論,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完全有能力發動自己的力量,給李世民雷霆一擊,可是他敗就敗在不夠狠,對親情還有所奢望,如果您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學習交流!


貧道講歷史



在這裡首先要明白一點,李建成是太子。

既然李建成是太子,那麼在玄武門事變之前,只要不發生太多意外,最終李建成登基當皇帝是大概率事件,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

李建成在唐朝建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前期李建成曾經帶兵打仗,中後期李建成則坐鎮大後方協調調度各方面資源支援前線戰爭。在朝廷中素有威望,尤其是贏得很多文官的支持。

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李建成是高度自信的,他相信自己能夠控制局勢。因此他認為也沒有必要殺死李世民,還想借助李世民在軍隊中的影響,幫自己穩定唐朝的局勢。



李世民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作為鮮卑族人,從來都是憑藉實力和軍功來選拔領導人。

從一開始李世民並不是非常自信,能夠擊敗李建成,坐上皇帝寶座。雖然心裡也曾經這麼想過,但也僅限於想想而已。

後來隨著南征北戰,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將越來越多,形勢的發展已經不由他個人來掌握。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李世民的這些手下同樣如此。有些人希望能夠有一官半職就滿意了,有些人卻希望能夠更進一步。

這個更進一步,就有很多深意。除非李世民當上了皇帝,他們的利益才能最大化,才能當上更大的官,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是什麼結果就沒有人能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李建成肯定不會重用他們。

因此李世民的這些手下就攛掇李世民出來奪權當皇帝,他們的支持增強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的決心和勇氣。他們的共同利益和目標,促成了玄武門事變的爆發。



應該客觀的說,李建成並沒有殺李世民的意思,他也根本沒想到李世民會突然造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競爭格局中,優勢明顯的一方希望穩定目前的格局和規則,以收穫自己的最大利益。優勢比較小的一方,就希望能夠打破目前的僵局,改寫遊戲規則,出其不意的擊敗強大的對手。

李建成的選擇和李世民的選擇,都是在這場遊戲中,基於不同的地位所做出的最優選擇方案。

李世民心狠手毒,不僅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殺死了他們的十個兒子。

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李世民在書中編造事實,說李建成數次要傷害自己,甚至在太子宮下毒。奇怪的是竟然沒有成功,更奇怪的是在自己的宮中下毒,這樣的故事版本太拙劣了。也只有李世民才編得出來。


新知傳習閣

李建成和李世民展開太子爭奪戰後,太子李建成因為有“合法繼承人”這個先天的優勢,再加上三弟李元吉的強力支持,和朝中元老們的擁護,李建成組成的太子集團顯然佔據上風,而直接致李世民於死地的機會也很多。但結果都因為李建成忠厚老實的性情而沒有成功。主要機會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明目張膽地殺。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元吉對李建成說:“我願意為大哥親手把秦王殺掉!”說完這句話,李元吉馬上就付諸行動了。這天,李世民隨父親李淵來到李元吉的住所敘舊,李元吉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派衛士宇文寶埋伏在寢室,伺機刺殺二哥。就當李元吉準備“亮劍”時,李建成卻搖身一變,變成了鴻門宴裡的項伯,及時阻止了宇文寶對李世民的封喉一劍。對此,李元吉驚問這是為什麼,李建成說:“當著父皇的面殺二弟,恐怕會生出不測啊。”眼看大好的機會因為李建成的“優柔寡斷”白白溜走了,李元吉惱羞成怒地說:“我是為大哥著想,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二是來去無蹤地殺。

這一年秋天,李淵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出城狩獵,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三個寶貝兒子都帶上了。途中,李淵看到一隻非常漂亮的梅花鹿,於是對身邊的李世民說:“行軍打仗是你的看家本領,這裡不展示一下給大家看麼?”李建成聞言馬上按心中早就打好的小算盤行動,找來一匹早就準備好的烈馬,李世民立功心切,哪有多想,跳上馬就去追梅花鹿。這匹馬經過特殊訓練,在疾駛中突然趴下,沒有防備的人肯定會被甩下馬背摔死。但李世民是何等人物,在烈馬突然“撒野”時,李世民的反應相當快,及時跳下馬背,結果毫髮無損。事後,李世民也猜到是李建成作了手腳,說了這樣一句話:“死生有命,暗算何用?”

三是含沙射影地殺。

唐代名臣魏徵最開始追隨的主子是太子李建成,他看到太子與李世民的衝突日益加深,也是心急如焚,多次勸李建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魏徵“亮劍”了,他命人送上了一壺酒,這酒不是一般的酒,是下了慢性毒藥的酒。

“府裡藏有一罈百年女兒紅,今日夜宴,特請二弟一品。”李建成一邊說著一邊給李世民倒上了酒。隨即,李建成自己也倒了一碗。

“來,幹。”李建成說著頭一仰,一碗酒入了肚子。李世民見狀,也只好一口喝乾了杯中酒。然而,酒一入肚,李世民就後悔了,因為這酒飲下之後頓覺腹中灼燒。

“不好,酒中有毒。”李世民是靈敏之人,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非常危險,隨時都可能掉腦袋,關鍵時刻,急中生智對李建成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要去出恭。

李建成見李世民已喝了毒酒,心裡正高興,大手一揮,去吧。李世民來到外院,先是把憋在喉嚨中的毒酒摳出來,然後跳上馬立即往秦王府飛馳。

魏徵發現李世民已經逃出太子東宮,心中大駭,立即教了李建成一個關鍵詞: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解析如下:秦王喝的毒酒並不多,我擔心這點酒還不至於致命。我們現在應該馬上派人把他斬殺掉,除去這個心腹大患。到時候就說秦王暴斃身亡,這樣就算皇上追查下來,也不會怪到太子您頭上來的。

應該說魏徵還是挺有眼光的,分析很有道理,殺死了李世民,一切都可以塵埃落定了。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李建成“優柔寡斷”的致命弱點再次表現得淋漓盡致,面對魏徵期待的眼神,李建成半晌無語,良久才弱弱地來了一句:“我們已經對他下了毒,現在再去追殺,太殘忍太無情太不厚道了吧?”

這是什麼時候了,還談厚道,急得魏徵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權力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們投毒之後,已經打草驚蛇了,現在不把他除了,將來秦王會放過我們麼?”

然而,此時的李建成頭搖得像撥浪鼓,喃喃地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無毒不丈夫,都什麼時候了,還談這些迂腐之理,還存這種婦人之仁,可悲啊,可嘆啊,可氣啊。”魏徵氣得摔門而出。

李世民果真是個福大命大之人,拼死逃回秦王府後,正趕上神醫孫思邈仙遊到長安,及時服了藥王的仙丹靈藥後,李世民神奇般地來了個大難不死。

總之,太子之爭中,正是因為李建成的忠厚仁慈和優柔寡斷,多次喪失一舉除掉李世民的機會,這也為他是終喋血玄武門埋下了隱患。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俗話說:在權利面前,誰都不是君子。因此,這場覬覦最高權力的鬥爭註定兇險莫測。

由於下毒之事被世民察覺,建成非常惶急,有人獻計讓他捏造罪名誣陷世民,再借李淵之手除掉這個勁敵。建成唆使齊王元吉對父親說:“李世民藐視您定下的太子之位,千方百計地篡權奪位,實已形同謀反,您應該以造反之罪名將他殺掉 ” ,李淵聽後很是猶豫,不忍心下手。不久,突厥犯邊,建成舉薦元吉為帥率大軍抵禦,他別有用心地預謀將秦王李世民麾下的精兵強將全部劃撥給元吉統轄,從而徹底削奪世民的兵權,讓他淪為“光桿司令”。李建成這一暗室密謀,卻被其部屬王眰偷聽到了 ,他急忙飛馳密告李世民,李世民心裡異常恐慌,他與左右心腹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商議後,決定先發制人,發動宮廷政變 ,一舉翦除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勢力。

李世民首先向李淵揭發建成、元吉私生活糜爛,穢亂後宮,還常在一起搞陰謀詭計,栽贓陷害自己,李淵將信將疑,決定第二天召兄弟三人上朝對質,李世民聞言心中暗喜,此舉可謂正中其下懷。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6月初4日,正是約好的當堂對質日。當日恰逢建成心腹常何值班把守玄武門,因而李建成失去了應有的警惕,他攜齊王元吉放心大膽地入宮面見李淵。 孰料,那值日官常何早已被李世民收買 。李世民親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等9位悍將早已伏兵玄武門,靜待獵物自投羅網。李建成一行大搖大擺地來到玄武門旁邊的臨湖殿時,突然發現把門兵士都是秦王府的部下,情知有變,忙撥轉馬頭欲返回,李世民眼疾手快,一箭將兄長射死,李元吉倉促應戰,很快就被尉遲敬德擊殺。雙方人馬在玄武門激戰,一霎那間,刀光劍影,殺聲震天,血流成河。而李淵此時正與幾位近臣在湖中划船取樂,對政變一事毫無所知。當渾身染血、殺氣騰騰的尉遲恭披甲帶劍闖進宮裡報告建成、元吉二王已經被誅的消息時,李淵竟目瞪口呆,驚得渾身顫抖,不知所措。

支持李世民的朝臣陳叔達、肖瑀乘機建議道:“秦王李世民功蓋天下,且智慮深遠、仁義寬厚,早已是萬眾歸心,立他為儲君,將國之大計(事)託付給他,就可安享萬事太平了”。李淵雖然心裡打鼓,但也無可奈何,只得承認現實,改封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心力交瘁的李淵交出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黯然遜位。李世民即位,是謂唐太宗。

面對血淋淋的手足相殘事件,後世的人們在想些什麼?又能說些什麼?面對如血的殘陽,時光凝滯了,歷史也隨之凝滯,只有逝去的幽魂在嘆息······李世民的勝利促成了“貞觀之治”,人們在面對盛唐的花團錦簇與開放自信時 ,可曾想到玄武門前那場驚天動地的生死搏殺與豆萁相殘?

插圖為網絡圖


鐵馬冰河wu

其實對李建成和李淵而言,怎麼處理李世民,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李世民贏在了政治策略更高一籌↑

李建成之所以沒有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採用的策略是逐漸剷除李世民羽翼,然後再對李世民下手,而這一切運作,都需要時間和形勢相配合。

先說一下李淵的困境,因為李建成的困境和李淵其實差不多。

李淵不忍心對李世民下狠手,除了舐犢情深的父子親情因素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為李唐做出了太多貢獻了,堪稱李唐立國的大腿級人物,如果貿然就把李世民徹底封殺,其政治後果,恐怕是李淵不敢承擔的。

而且從人性角度出發,李淵如果封殺李世民,相當於辦了一件“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會被政敵們看笑話,本來父子相殘,手足相殘已經是一件讓別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糗事了,把自己的左臂右膀砍斷,便宜了敵人,這種蠢事,李淵不肯做。

↑李淵沒想到李世民真的敢造反↑

有一種說法是李世民養寇自重,這裡的賊寇指的就是李唐王朝當時還處理不了的東突厥人。

李唐建立初期,李淵就曾經長期向突厥稱臣,這是迫於形勢。後來在和劉武周,梁師都勢力的戰爭中,劉武周和梁師都都曾經引來東突厥兵攻打李唐。此外,更不用說東突厥人反覆對中原地區的侵襲了,每次侵襲都會造成巨大的災難,對李唐而言,這裡面也潛藏著不可低估的政治風險。

這時候李世民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他不但是堅定的主戰派,而且能與之戰!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領大軍,攻打李唐。很多文武大臣都嚇尿了,要求李淵趕緊遷都避避風頭,李淵也一度動了遷都的念頭。

關鍵時刻,李世民站出來,不但反對遷都,還說服了李淵,自己親自率兵,出幽州道,抵禦可怕的突厥大軍。

↑李建成其實一直採取了比較正確的策略↑

為什麼有人說李世民養寇自重呢?問題就出在李唐王朝在李世民統帥下,和東突厥交鋒互有勝負,那個席捲中原,連滅薛舉父子,平定竇建德,劉武周等大軍閥勢力,戰無不勝的李世民,怎麼就經常打不過東突厥呢?

玄武門之變後不到三個月,東突厥兵臨城下,李世民甚至與東突厥立下渭水之盟,在花費大量金錢後,才逃過一劫,有後人懷疑李世民私底下和突厥人有秘密協議,增加局勢的緊張感,從而讓李世民撈取更多的政治資本。

先不討論這件事的真假。

回到題目看看李建成的難處——李建成其實比李淵處境更難,在李世民咄咄逼人態勢下,他的存在感被打擊的幾乎蕩然無存。尤其是虎牢關大戰之後,李世民率領軍隊凱旋而歸,在長安城擺了一出無比風光的入城儀式,酷炫無比,李建成表面恭喜,內心定然是愁雲慘淡。

當李元吉屢次建議李建成殺掉李世民,實行肉體消滅的策略,被李建成擋回來了,應該說李建成還是很有主見的,他沒有被情緒影響到理智。他深知,自己替代不了李世民的作用和地位。

但是他也有信心——李世民終究替代不了他的位置。

↑李世民天生就是政治能力滿分↑

所以李建成的認識和李淵是一致的,只能慢慢來,待局勢穩定下來,李世民的利用價值被榨乾後,再把他驅逐出利益中心,李建成的策略是逐漸消滅和拉攏李世民的羽翼,實際上,玄武門之變之所以爆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李建成剷除李世民羽翼的政治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只要再給李建成幾年時間,李世民基本就要成為孤家寡人了。

而李世民在發現李建成使用這個對他殺傷力重大的策略後,他只能反其道而為之,兵行險著,不和李建成打持久戰——因為打不過,不空自等待李淵和李建成的政治施捨——把命運寄託到別人手上,這不是李世民的性格。

於是,李世民抓住了他的優勢時期,向李建成出擊。而這個優勢時期,遲早會過去的,當東突厥也被消滅掉,李世民就徹底喪失了優勢環境,所以,不管李世民是否真的養寇自重,他成功的把李唐王朝的危機,把李淵和李建成的弱點,變成了他的優勢,單只是這一番政治判斷和運營,就堪稱超一流的策略,房玄齡和杜如晦估計出了不少鬼點子。

李建成的做法並沒有錯,他不先下手為強,僅僅是因為他的策略使然,他不需要這樣做,只要再堅持幾年,他會成為贏家!

可惜,李建成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沒有判斷出李世民兵行險著,先發制人的策略,從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我見青史多嫵媚

在唐代這段歷史是經過唐太宗李世民修正過的,所以這裡面有很大的水分。李世民在史書中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諸多否定,同時為了讓自己的繼位更具備合法性,就必然將過錯推諉於李建成,表明他李世民是在生死關頭不得以做出的選擇,手足相殘在皇家之中雖然常見,但是也是違背倫理的巨大汙點,如果可能誰也不想輕易背的,如果要背,就必然要給世人一個非做不可的理由,這個理由是什麼,最大莫過於生死威脅。

我們在這樣的條件下看李建成為什麼不先下手。

(1)李建成身居太子位,在外有李元吉和大部分文臣的支持,背後還有李淵的大力撐腰,在形勢上,李建成居於優勢,他只要不犯大錯,就穩穩的壓住李世民。所以他沒有必要冒險做出過激舉動,一個是要揹負兄弟相殘的包袱,再一個鬧的厲害也會減弱李淵對他的支持。

(2)李建成有形式優勢,此外他在能力上也非常自信,並不畏懼自己的二弟。因為李世民對這段歷史的修改,很多人都認為李建成殘暴無能。但是根據《資治通鑑》的側面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李建成在李淵起兵初期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的,其能力比李世民不見得強,但是肯定不弱,及至李淵稱帝,李建成立為太子,帶兵的機會不多了,但是李建成仍然和朝中大部分文官有著良好的關係,同時又能很好的把握太子和皇帝之間關係的微妙平衡,你能收這樣的李建成會畏懼自己的弟弟麼?恐怕不盡然。

(3)再看李建成的性格,根據《資質通鑑》的記載,等到最想殺李世民的從來就不是李建成,而是李元吉。但是對於李元吉的多次勸告,李建成並未採納,原因是建成仁厚,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比較可信的。在有明確記載的李建成要殺李世民的事件中,說實話,除了最後玄武門生死相搏的時候,下死手以外,李建成對於李世民的殺招可以說都是遊移不定的。

讓李世民騎自己的烈馬,指望摔死他,別搞笑了好麼?在太子宮對李世民下毒酒,沒毒死不說,還被李世民跑了回去,這可能麼?李建成不是草包,他要下死手,在合適的機會下,李世民絕對沒有逃生的機會,但是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李世民次次都能全身而退,反而李建成看起來像個笑話。

所以綜上我們可看到,李建成哪怕有機會對李世民下手,但是他沒有對李世民下手的必然理由,也沒有必殺之心,所以一不小心,被李世民孤注一擲,完成逆轉翻盤,也不能不說他的運氣太差,敗的有些冤!


省油的燈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人。

李淵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東招募人才,而後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淵起兵,隨李淵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唐朝建立後被立為皇太子,協助李淵處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的劉黑闥,平定山東。

在起兵初期李建成親自領軍作戰,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百姓種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錢才能吃,得來的食物酒水,也與將士們一同分享。可以說盡得軍心民心。

我們可以看到李建成是一個才華卓著,眾望所歸的太子,而不是小說演繹中的無能形象。

李建成不除去李世民是因以下幾個原因:

1、名分已定。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是秦王可以說君臣名分已定,李建成只要按部就班的等著繼位就行,靠政治手段就能解決李世民的勢力沒必要背上殺弟的汙點。

2、顧忌父親李淵的感受。李淵對這三個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樣的寵愛,否則也就沒有秦王、天策上將的權勢熏天了。李建成要真的殺李世民,李淵會是什麼反應誰也不知道。

3、避免李唐內部分裂。唐朝建立後依然敵人眾多,內有隋朝餘孽、世家大族明裡暗裡對抗中央,外有突厥虎視眈眈,一旦李建成殺了李世民那隨之而來的對軍隊朝堂的清洗必定天下動盪,李唐江山可能盡喪。這個問題在李世民殺李建成之後真的出現了,玄武門之變後不久突厥首領頡利、突利二可汗率領十餘萬騎入侵唐朝直抵長安渭水河邊,當時長安軍隊被李世民被派到地方鎮壓去了,幸虧李世民應對得當嚇退了頡利,否則李唐也就亡國了。

幸虧應對得當否則後果堪虞。

4、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李建成沒有李世民心狠。其實我上面說的三點原因雖然確實存在,但李建成要是真能不顧親情、不顧國家利益、不顧名聲狠下心殺李世民,可能也就沒有唐太宗什麼事了。所以皇帝真是需要心狠手辣、臉厚心黑的職業啊。


當狗容易做人難

李建成之所以沒有在玄武門之變前按照魏徵的建議把李世民除掉,完全是因為自信過頭、缺乏危機意識和魄力、沒有獅子搏兔般的謹慎。


首先說自信過頭,當李建成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他就會追求另外一個層面的東西,那就是臉面,雖然希望李世民立刻死掉,以絕後患,但弒弟的罵名他不想承擔。試想·無論是東宮還是李淵,當然還要加上三弟李元吉都是支持他的,他掌握的部隊力量足以在任何時候將李世民泯滅於無形。可是,就象一個UFC高手一樣,他沒有把普通人的戰鬥力放在眼裡一樣,這時候,完美主義者李建成,就失去了先手的優勢。


缺乏危機意識,對於皇儲爭奪戰,李建成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根本沒有一蹴而就的魄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在此期間,給足了李世民充分的反撲時間,其實李世民後來的玄武之變參與者少的可怕,簡直就是在賭命,而偏偏李世民的命就是這麼好,他成功了。

缺乏謹慎性,沒有類似老朱的——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處事風格,要麼不動,動則連根拔起,我甚至覺得他一直在玩貓抓老鼠的遊戲,這不是爭權,簡直就是在調戲,魏徵和李元吉的話他也不聽,自信心爆棚,既然態勢已經做足,那便勢同水火,總是喜歡用一些小伎倆爭鋒,還非要送行的時候才殺,現在砍了又怎樣,歷史是勝利者譜寫的,這點上,根本沒有李世民的從容,弒兄又怎樣,誰知道,知道怎樣,要的就是這種流氓精神,要麼不做,做就讓其陷入必死之境。


古今通史

並不是李建成不想除掉李世民,而是李建成手下沒有得力的大將去執行。

唐朝的天下主要是李世民打的,所以李世民部下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而李建成沒怎麼上戰場,部下沒有得力的猛將,在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和李建成為爭奪皇位競爭白熱化,可以李世民和李建成為爭奪皇帝什麼手段都使出來了,可以說毫無兄弟情,李建成沒有先下手為強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李建成是長子,是皇帝位的當然繼承人,李建成在皇位爭奪中佔優勢,如果不耍陰謀詭計,李建成是當然的皇位接班人,所以李建成可能是不想事情做的太絕,尤其是平定天下後,李淵收回了李世民的兵權,當時李世民在長安實力並不強,兵權基本都給了太子李建成,這也是很正常的,而李建成兵權在握,可能也大意了,所以沒對李世民下手。

第二,李建成部下沒有得力大將,李建成沒怎麼領兵打仗,所以部下沒有能為他出生入死的心腹猛將,而李世民不同,手下猛將如雲,而且都能為李世民賣命,當時李世民兵權雖說被收回,但是李世民班底還在,所以在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只用幾百府兵就結果了李建成李元吉,而李建成身為太子,手握重兵,而玄武門之變時李建成身邊連個得力保鏢都沒有,這就是李建成自身原因。

最後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在後世並沒有受到太多的譴責,主要原因是李世民皇帝當的確實很好,不愧是千古一帝,所以現在的人寧願相信是玄武門之變是李建成要置李世民死地,李世民是不得才已反擊的。

最後我要說李建成輸給李世民並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