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的精準,操控,質感,日系為何做不出?

汽笛聲


說到德系車和日系車的駕乘體驗,有過對比的車友都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德系車操控性,高速穩定性,路感反饋等方面性能要比日系車好多了,而日系車在舒適性上要比德系車好一些,我們大家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德系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更沉穩,日系車開起來發飄心裡沒底,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日系車技術不如德系車?這裡我就和車友們說說其中的差別。
說到德系車高速公路上行駛比較穩的原因,很多人把原因歸咎為車身重量大,覺得車身重量大開起來就比較穩,但經過對比我們發現有很多同級別車型德系車的整備質量還比日系車輕一點,那不是因為重量是因為什麼呢?我們先從不同的駕駛感受說起吧
德系車我們開起來總會有種底盤對路面反饋比較清晰的感覺,哪怕是路面有道裂縫也會直觀的用屁股感受到,更不要說是下水井蓋和減速帶了,德系車開起來給人感覺就是對震動處理硬中有彈QQ的,而日系車開起來總給人一種懶懶散散的感覺,路面的狀況被懸掛系統處理的很模糊,就算是路面有個大坑你坐在車裡懸掛給你的反饋也是輕描淡寫,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廠家對懸掛的調教風格不一樣,不同的調教風格車輛的駕駛感受也就不太一樣。
德系車因為廠家在德國,大家都知道德國有不限速的高速路口,所以無論是什麼級別的車型在高速公路上都會速度非常快,這樣廠家在設計時就會考慮到這部分的客戶需求,所以就會把懸掛系統調教的比較硬朗犧牲一部分舒適性,這樣就會確保高速行駛中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而日系車的設計理念就不同了,除了德國以外,日本本土和其他國家限速都是非常嚴格的,基本上都在120km/h以下,所以日系車在設計時就沒有必要把懸掛系統調教的那麼硬朗,能應付時速120以下就可以了,這樣車輛的舒適性就會更好一些,可以說是不同品牌的設計側重點不同。

那麼日系品牌就不能造出操控性,穩定性好的車?那是不可能的事兒,日系品牌中以操控性見長的有好多,比如日產GTR,本田Type R,斯巴魯STi,三菱EVO,雷克薩斯LFA都是性能出眾的車型,日系品牌並不是做不了德系車那種風格,只不過日系品牌對民用車懸掛系統調教的有些太注重舒適性了,所以高速穩定性就降低了。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不是做不出來,是因為設計理念的差異,造成價值傾向不同。德系車是工程師文化,強調車是用來開的,講究操控性,而日系更多的強調乘坐舒適性。

德系車擁有大眾、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等眾多知名高端品牌,成為全球最為知名的車系。大家都知道,德國有不少不限速的高速公路,所以無論是什麼級別的車型在高速公路上、甚至鄉間小道都會速度非常快,這樣廠家在設計時就會考慮到這部分用戶需求,在測試的時候會狂虐新車,所以就會把懸掛系統調教的比較硬朗犧牲一部分舒適性,這樣就會確保高速行駛中的穩定性和操控性,如果不搞得紮實點會覺得像散架一樣。

日系車是唯一一個能和德系相PK的車系,品牌數量之多,不亞於德系。除了德國以外,日本本土和其他國家(日本車的主要市場)限速都是非常嚴格的,基本上都在120km/h以下,日本車打入德國的機會很小,所以日系車在設計時就沒有必要把懸掛系統調教的那麼硬朗,能應付時速120以下就可以了,這樣車輛的舒適性就會更好一些,雖然開起來的質感差一些,但大多數人感覺不出來,這種策略在全球市場內也取得了成功。

其實,日系車裡也有不少跑起來很棒的品牌,如斯巴魯、本田、馬自達,日產GTR,本田Type R,斯巴魯STi,三菱EVO,雷克薩斯LFA都是性能出眾的車型,操控性不亞於德系車,只不過這些車沒有德系那麼普及、出名。(鹿鼎記)


DearAuto

不是做不出,而是造車目的理念決定了日系不可能去這樣做,即使做了也不見得能達到德系這樣的程度。

德系的高速性能、機械耐操素質、材料用料品質、車身剛度、穩定性、操控精準度及駕駛樂趣等方面日系都無法相比,唯一佔優勢的是老式自吸發動機、變速箱成熟穩定、小毛病少、不容易壞等,德系的劣勢在於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新問題多、車身零部件偶爾容易損壞等。

德日系相對比,各自的理念顯露無疑,說白了日系主要目的是銷售和利潤,不會給你更好的東西,雖然它宣傳的很好,其實對於我們用車人來說,它的平庸的動力性能、軟乎乎的路感回饋、剛好夠用的舒適調教,無不透露出產品的平衡和平庸,說白了就是個竟是實惠好出手的買菜車而已,說性能只能是在短暫的百米加速、轟鳴的發動機聲給你點刺激而已。而德系車正好相反,他想體現的恰恰是優異的汽車性能、良好的行駛品質、足夠給你信心的車架強度、清晰地路感回饋、人車合一的操控樂趣和追求高品質出行狀態的人文情懷。這是日系那些配著老款改良的發動機和承受力極弱的CVT變速箱卻喊著運動和操控口號的表面化宣傳無法比擬的;這就是德日系的區別。

所以德系的這種做法註定了需要更高的投入,這也造就了不管銷量如何,利潤卻沒有豐田那麼豐厚的根本原因,有些人居然因為豐田利潤高而對豐田歌功頌德大肆讚揚,我只能說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你沒有,簡單想一下,誰願意花錢買一個很平庸性能不怎麼樣的的東西,卻被賣方狂賺了一筆;就像思域,買它的人都被宣傳矇蔽了雙眼,以為開著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氣,實際上他們要是明白的知道,搭配CVT變速箱的思域註定了會在高速上被高爾夫甩的找不著北的話,他還會覺得驕傲的起來嗎?

不光是德系的高速性能、機械耐操素質、材料用料品質、車身剛度、穩定性、操控精準度及駕駛樂趣等方面日系無法相比,就是整車安全性,日系車也無法相比。購買車輛要講究安全性,安全性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個是人身安全,一個是車身安全,(各國碰撞測試往往只注重的是碰撞中的人身安全,當然這一點至關重要,但實際生活中,車輛發生高速度劇烈碰撞的幾率遠小於偶發性的刮擦事故和小範圍碰撞,或者低速頂頭、追尾,德系、法系、美系往往更注重人車兩者的綜合安全性,即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基礎上,保證車身能夠承受一定烈度的碰撞而將人車損失降到最小,日系注重的是市場銷售,只要在碰撞測試中很好的通過測試,人沒問題就OK,至於車的損失,不再考慮範圍內,這當然是因為這幾個車系各自造車的應用環境和理念不同造成的。)由於日系車車身剛性不足(也就是俗稱皮薄餡大,這一點網上有很多人不承認,一直狡辯),但對於老駕駛者和理智的吃瓜群眾來說,眼睛是雪亮的,現實生活當中,日系車在輕微磕碰或者劇烈碰撞中,往往居於弱勢,變形也會比較大,維修更換代價遠大於德系,而德系車車身剛性相對較強,相對變形會比較小,尤其是老一代的德系車,在嚴重碰撞中因為德系車更加強勢或者說車損更小;綜合安全完全優於日系。

最後,由於造車理念的不同,日系主要目的是銷售和利潤,不會給你更好的東西,所以日系車不可能花太多精力去做這種花費金錢財力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而是為了銷量主攻省油、實用、經濟實惠一條路。


兩情自在閒庭步

強答一題。

底盤調教是非常難的,國產車這麼多年了底盤調教的好的非常少。但是要調教的舒適一點,就容易一些了,底盤軟點,坐墊厚點就好多了。PSA的底盤調教獨步天下,十幾萬的扭力梁都能調教出“貓足”效果。

轉向的調教同樣很難,很多老品牌都條件不好,轉向自然,回饋力度線性,指向精準,就能給予駕駛者很大的信心。韓國品牌搞了這麼多年都搞不好一個轉向。

日系做不出嗎?當然不是,日系也有車企做得出,馬自達的操控和底盤都很厲害。但是馬自達舒適性就差了,靜音效果也差點。雅閣的操控也不錯,但是噪音問題跟同級比始終是個短板。

除了調校,還有用料的差別。歐洲、德系車底盤質感好,也有一定的代價,底盤要給人精密感,各個部件之間的連接必須緊密,不能有太大間隙,否則就會有鬆散感,很多地方為了減輕硬邦邦的衝擊感,還要加總橡膠件加以緩衝。隨著年限增加,橡膠件會老化,隨之精密感下降,底盤變得鬆散。

而日系減少用橡膠緩衝件,配個沒那麼緊密,所以成本低,底盤天然鬆散,跑高速感覺票。但是隨著年限增加,金屬件的變形要遠比橡膠件的老化小的多,所以日系車多年後底盤變化較小。像有的人把老帕全部底盤橡膠件都換新,日漸鬆散的底盤煥然一新就是這道理。

說到底,是個方向問題。歐美日的車各有特色,與其發展歷史、文化,各國道路交通狀況有關。導致發展方向、技術側重點不同,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真做到各方面都很好,哪價格必然就上去了。寶馬3系的操控舒適性可能都比雅閣好,比邁騰好,但是價格就高了。好像用歐歌比雅閣更貼切吧。


全市毛縣蜈蚣局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德系的精準,操控,質感,日系做不出來?事實上日系中高端車型的質感還是不錯的,別的不說就說皇冠,它的行駛品質相信不會有人質疑,舒適柔韌,隔音水平一流,在它的價位上高級感十足。要論精準操控,又有馬自達,斯巴魯這樣的硬貨,東洋寶馬也不是吹牛逼吹出來的,開過馬自達的人,對這一點也都非常贊同。論性能戰神gtr加速吊打保時捷911。所以說不是日系做不出這些東西,只能說日本人骨子裡的東西不讓他這樣做。

日本島國人口眾多,又沒什麼資源,鋼鐵煤炭石油基本上全依賴進口,天生的危機感造就了他們精耕細作的精神,能省則省,追求物料利用率的最大化,對於普通日常乘用車來說,省心省油才是他們最關心的東西。當只有在真正需要性能質感和操控的時候日系才會去做這些東西,並且不會讓人失望。

德系乃至歐系都是底盤穩健,操控較好,這也和當地人的需求有直接關係,歐洲人應該是世界最愛駕駛的一批,性格豪放,直來直去,恨不得起步都能把轉速拉到4000轉。爆烈的駕駛性格同樣需要有一臺質感和性能相配套的車。像日系的小調子車在歐洲打不開局面,水土不服也是有原因的。

操控質感精準同時兼具的日系車也有不少,像英菲尼迪q50l,斯巴魯力獅,馬自達阿特茲,豐田銳志等等。


李老貓說車

提這個問題的人太片面,你忘了日系車還有個品牌叫馬自達。

馬自達在汽車市場一直以操控性聞名,你說的“精準”屬於詞不達意,不知道是指操控及方向精準還是指市場定位精準?但可以告訴你馬自達的操控非常精準,很多德系車特別是大眾的很多車型是比不上馬自達的,不相信你可以自己去試駕一下,當然如果你是個菜鳥那就算了,讓你去感受你也感受不到的。

質感這玩意則屬於見仁見智的東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去考量它,就比如筆挺的毛料西服與同價位皺巴巴的純棉休閒服,你告訴我哪個更有質感?不知道題主開過多少種類的車,如何得出的這個偉大的結論?


煙雨濛濛未沾衣

底盤可是代表一家公司的最高造車技術!發動機、變速箱可以採購,日本汽車是參照美國德國製造,日本車想要佔領市場?必須是廉價,廉價就要控制成本,一臺車要有紮實感和操控感,車身結構和材料的硬度,有硬度才有紮實感,操控性要有多方面因素,只要還是匹配和調教技術,日本車造車理念?省油省料省心,控制成本,日本能造出什麼好車?只能造出廉價車。


佛山華獅虎

不是日系車沒有這個技術,是有能力做出來的,主要還是因為成本,連車漆,日系車都不會放過,能做多薄就做多薄,更何況是成本更高轉向系統。日系車防撞梁就是比同級別德系薄0.幾毫米,能省幾個錢,但是日系車就是喜歡這樣做,能省一毛算一毛,這種骨灰級別省成本,不飄才怪。


我上網來看看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回答。第一關於操控和精準,說到精準主要是講轉向系統,虛位小,指向性好,反饋感清晰,這些都是轉向系統的功勞。而德系車大多用的都是液壓轉向系統,此係統因為干預條件少,所以具備更好的轉向手感和路面感知。日系則更傾向於電子轉向系統,轉向力度更輕,也相對更模糊一點。

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比如奧迪的a4 a6轉向手感就跟模糊。反而馬自達則可以把轉向做的樂趣十足,而且操控性也很好。

第二點就是關於質感,質感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但不外乎於隔音性和舒適性。這一點德系普遍做的較好,日系也不乏一些出類拔萃的代表性產品。不過在國內提到日子總是會給很大一部分朋友以單薄的感覺,主要是因為以本田為代表的車型最大的問題就是隔音性太差,用料相對於德系品牌確實單薄,但這些並不完全形象安全性。


大風車之風車雲馬

總問這種似是而非的問題有什麼意義,試問題主,德系你開過幾臺車,日系你又開過幾臺車??談操控,談精準,且不說當年gtr32在歐洲賽場上橫掃歐洲車,就拿我們所說的操控標杆寶馬m3為例,同時代的m3卻遠比不上s2000,談質感,lfa的質感甩同時代的奔馳slr幾條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