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精神病?!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遊戲成癮=精神病?!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下稱ICD-11),“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出現在成癮性疾患章節中,遊戲成癮正式列入精神疾病。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WHO稱,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

遊戲成癮=精神病?!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遊戲成癮=精神病?!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什麼是“遊戲成癮”?

本次發佈ICD-11跟電子遊戲有關的診斷有兩條:一條是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另一條是有害的遊戲行為(Hazardous gaming)。

遊戲成癮=精神病?!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遊戲成癮和遊戲障礙其實是同一個概念,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遊戲障礙”的定義,是指“一種遊戲行為(‘數碼遊戲’或‘視頻遊戲’)模式,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致於其他興趣和日常活動都必須讓位於遊戲,即使出現負面後果,遊戲仍然繼續下去或不斷升級。

究竟什麼程度才會診斷成“病”?

就遊戲障礙的診斷而言,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至少滿足其中5項,即可診斷為遊戲成癮

遊戲成癮=精神病?!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遊戲成癮”集中在哪些人群?

“遊戲成癮”出現低齡化現象。

遊戲成癮=精神病?!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專家們認為,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強,雖然很多人也玩遊戲,但只是在下班空餘時間玩,社會功能受損輕微,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青少年遊戲上癮現象。

首先,遊戲設計是利用大腦的反饋機制獎賞效應,讓人快速獲得興奮和成就感,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上癮,這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青少年相對成人來說,更加容易受遊戲誘惑上癮。

其次,青少年正處於成長階段,“三觀”尚未建立,如果被遊戲中的故事情節吸引,長期沉迷一些暴力遊戲、色情遊戲,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

而且青少年如果因為遊戲上癮錯過了學習成長時期,失去將來有所成就的基礎,那麼成人後更容易患上抑鬱症或人格障礙等問題。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網絡遊戲成癮已經是一個事實。有的孩子因此喪失社會功能,完全沒有人際交往。更需要注意的是共病現象。

“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範疇合理嗎?

一些專家認為,對於“遊戲成癮”應正確認識和看待它給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所以將其納入疾病範疇,有助於引導此類患者正規就醫。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玩遊戲只是娛樂而不是癮,但“遊戲成癮”玩家或許伴有其他潛在問題,如抑鬱症、自閉症。也有專家持相反的觀點,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中心的安德魯·普日比斯基(Andrew Przybylski)教授表示“為時尚早”,目前對“究竟通過何種過程,會造成遊戲成癮”相關方面的研究不足,可能會造成該診斷被亂用的情況發生,因此要慎重考慮。同時還表示對於這一事情,遊戲業內人士也要儘自己的全力。

遊戲本身會再次被妖魔化嗎?

此次遊戲障礙入“病”,也引來了部分學者對遊戲產業被再次妖魔化的擔憂。

“網絡遊戲沒有原罪。”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孫佳山直截了當地說,難道因為有黃色書籍,就不要書籍了嗎?因為有暴力電影,就不要電影了嗎?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面對,新一輪的媒介迭代週期已經向我們走來。”據孫佳山介紹,中國自主研發的網絡遊戲實現了500億元規模的海外營收;電子競技也將入選2022年杭州亞運會比賽項目。在他看來,這意味著網絡遊戲及其所依託的網絡文藝,將成為未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文化產業中的排頭兵,中國絕不應該放棄這塊新興的沃土。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也持相近看法。在他看來,網絡遊戲已經逐漸成為孩子娛樂的主要方式,是一種不能阻擋的趨勢。“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遊戲。網絡遊戲成為這一代‘網絡原住民’主流的娛樂方式,家長、社會對此應該正視,而不是簡單地將網絡遊戲當作洪水猛獸。”

“網絡遊戲和任何一個網絡產品一樣,問題在於使用者如何善用。”張海波認為,網絡遊戲一方面給學習壓力較大的孩子一個娛樂和釋放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並有可能受不良內容影響。“這需要家長和孩子建立合理的娛樂生活規則、政府部門出臺遊戲內容分級制度、企業建立防沉迷系統、學校加強教育引導。”

遊戲成癮究竟如何對症下藥?

許多國家通過立法的方式加強了對網絡遊戲監管力度,我國規定對遊戲玩家進行實名驗證,提倡給未成年用戶消費設限、限制遊戲時間,未成年用戶受到防沉迷系統的限制。

目前尚沒有直接針對遊戲成癮的藥物,不少家長將孩子送進不正規的非法治網癮機構,這些機構往往採取封閉式管理、軍事化管理、高強度體能訓練等方式,利用電擊、毆打、辱罵或體罰等殘酷方法戒網癮,而且收費不菲,以損害其身心健康為代價。

即使遊戲成癮最終被ICD正式列為精神障礙,我們也必須清楚,玩遊戲的人很多,不是所有遊戲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遊戲成癮,真正成癮的只是少數,家長以及遊戲愛好者不必談遊戲色變。

如果孩子有沉迷遊戲的傾向,不妨先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玩的是什麼遊戲,明確其因何種因素而沉迷消除對遊戲的依賴感,引導他們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培養更全面健康的生活興趣。

另外,孩子游戲成癮本身是一個社會問題,應借用診斷標準規範化契機,通過多方治理,推動網絡遊戲行業規範化發展。而其中政府角色更是至關重要,政府應促進建立健全未成年網絡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將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中。

1、科普中國:“遊戲成癮”居然是精神病?真相在此(楊超)

2、北京青年報:當“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範疇(江德斌)

3、南方日報:“遊戲成癮”低齡化日趨嚴重

4、人民日報海外版:五問“遊戲成癮”:到底玩到啥程度才算“病”?

視覺:王 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