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被人銘記?答:一座擁有記憶的城市才能被銘記。當時光流逝,後來的人們尋著一些蛛絲馬跡溯源迴流,才有可能看到一座城當初的模樣,生動而富有詩意。

在成都,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文字與鏡頭講述成都故事,用技藝描寫這個世界的人群。他們用最樸實的手藝去雕刻自己所感受到的人間。如果說鋼筋水泥是一座城市的骨架,那麼文化便是堆砌在骨頭上的血肉,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詩詞不會絕,歡迎吐槽

2014年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名單一經公佈,學界和媒體瞬間炸開了鍋。一時間,“周嘯天” 三個字被魯獎推到了風口浪尖。

周嘯天,曾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2014年他的作品《將進茶——周嘯天詩詞選》第一個以傳統詩詞獲得魯迅文學獎,被作家王蒙贊為“亦屬絕唱,已屬絕倫”。

他以詩的形式記錄著時代與城市的變化,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也並不沮喪:“我的作品不一定非要每個人都喜歡,如今這些質疑聲在我看來,其實也是好事,這說明大家還是在關注詩。”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尋找那些純粹的記憶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這個爸爸不簡單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2017年6月末,在成都街頭出現了一個幼童,揹著書包騎在牛背上,穿著長衫的父親則在前面牽著牛。這一幕被網友拍下來後,迅速走紅,被稱為“出行界的泥石流”。這位奇葩父親名叫李裡,曾執教於四川師範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

李裡潛心研習國學,視復興國學為己任。他不僅開辦著免費的國學講座、著有學說《蒙書講義》,還交往過許多大師級的國學人物,其中不乏季羨林、張岱年這樣的國學大師。如今,他開辦了公益書院——傳薪書院。他想要讓國學的精神在成都薪火相傳。

什麼是美

她用自己的體驗告訴我們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孫敏,自稱“成都鄉下人”。大學學油畫,之後在一所大學做老師,如今是一名獨立攝影師。她把攝影當做陪伴者,把拍攝片場叫做花園,喜歡身處植物和田野的寵愛中,一直渴望著能在鄉下置辦一屋半畝地,種種蔬菜瓜果鮮花,養一隻狗,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悠遊自在,且逍且遙。孫敏是一位很 “成都” 的攝影師,她用鏡頭講成都、講人生、講記憶,將自己活成了詩和遠方。

故人已散落在他鄉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張晉,四川巴中人,現居成都,科學怪蜀黍一枚。用撿垃圾的方式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他說:“每一個被人遺棄的垃圾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想要用實實在在的方式去觸摸過去。”

不要忘記回家的路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木格,一位攝影師。他用他的鏡頭講述故事,藉此拉近城市與鄉村的距離。他希望人們能夠更多的關心鄉村、關心孩子,用他的話說,就是:“只要開始就好了。” 至少可以看到,有一些人開始關心鄉村,並真正去嘗試去做一些什麼,是應當鼓勵和支持的。

無法統計她拍了多少照

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才會終將被人銘記?

他們是這片土地的見證者,用各自的手藝將它呈現給觀眾。有人說,所謂 “文化”,是將文 “化” 進生活裡。這群文化人便是在用他們的足跡丈量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參與了時光,見證著變化。是他們的故事讓時光變得鮮活,是他們的情誼讓城市變得溫情。

轉自:更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